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美狄亚》中,欧里庇得斯以美狄亚的复仇为中心,表现了关于伦理惩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的思考,反映了美狄亚与父兄、儿子、伊阿宋、克瑞翁父女间的矛盾冲突,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重要方面。美狄亚背叛父亲,杀死兄弟,有悖于人伦之道,是自我惩罚,当她被伊阿宋抛弃时,必然无家可归。美狄亚杀子以惩罚伊阿宋的行为,既有道德审判的力量,也有来自于时代伦理规约的制裁。美狄亚害死科任托斯国王克瑞翁及其女儿格劳刻,是对践踏公平和正义者的惩罚。这些伦理惩罚的构成,是雅典民主制衰落的必然。作者借此揭示了社会生活中矛盾存在的必然性和危害性,指出了伦理秩序的维护对构建家庭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将当代美国剧作家阿尔比的代表作品《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置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伦理现场之中,考察当时的社会与文化如何成为伦理混乱的滋生地,导致男女主人公乔治和玛莎的斯芬克斯因子失衡;进而分析男女主人公在斯芬克斯因子重归平衡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生子"与"弑子"两次伦理选择,前者符合伦理却使他们在伦理失衡中越陷越深,后者原为伦理禁忌却使他们重归伦理自觉。  相似文献   

3.
王旭 《衡水学院学报》2013,15(2):88-89,87
《樊家铺》是左翼作家昊组缃的短篇代表作之一,其中线子嫂弑母情节将故事发展推向高潮。女儿弑母既是悖于伦理的意料之外,又在发人深思的情理之中。从中折射出中国20世纪30年代个人生活的不幸、社会制度的衰落以及人性的阴暗面。同时,作品通过描写线子嫂和她母亲的争执与冲突,也展现出当时社会经济困顿的局面和农村穷困悲惨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中的细侯和《美狄亚》中的美狄亚的"妓女"和"巫女"身份的设定,透射出女性形象在男权社会的异化现象。女性正常心理欲求被剥夺,成为传统父权价值体系下的"他者"。女性被定义为是肉欲、疯狂和非理性的,必然成为大部分反叛者。女性的性特征被曲解,男性出于恐惧将女性恶意丑化。女性作为男性的附着物和寄生者的生活常态一旦被打破,她们就会由温柔、美丽、顺从、贞洁、无知、无私的"天使"堕落成淫荡、风骚、凶狠、多嘴、丑陋、自私,不肯顺从,不愿放弃,不恪守妇道的"妖妇"或"魔鬼"。细侯与美狄亚的"弑子"情结和模式等于把母亲身份再现为危险,"母亲"完全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5.
陈栩静 《文教资料》2008,(26):21-22
古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在其剧作<美狄亚>中塑造的"美狄亚"这一著名弃妇角色一度因为"叛父杀弟"、"杀夫惩子"等行为背负上了"恶妇"的罪名,但这些看似有违中希道德的将人类的超常态特性推向极致的行为正是其性格的鲜明特征,失之则不成为"美狄亚",其形成亦是符合人类心理规律的.本文则试图从"爱"的角度出发,对其一系列残酷行为进行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6.
埃斯库罗斯以"血亲复仇"为主题创作俄瑞斯忒亚三部曲,《阿伽门农》克吕泰墨斯托拉因为大女儿伊菲格涅亚被献祭,出于深沉的母爱,杀害了阿伽门农为女儿报仇。《奠酒人》中俄瑞斯特斯和厄勒克塔拉联手,杀害了克吕泰墨斯托拉为阿伽门农报仇,从而在《复仇女神》中收到了追杀,最后被雅典娜无罪释放。在"血亲复仇"大主题下,作者选取俄瑞斯特斯的弑母行为作为具体切入点,从文本分析、社会学分析、心理分析等角度,得出弑母行为的背后是一种血亲伦理和法律法规的冲突,且古今以来都被社会伦理反对抵制,但是体现了父系社会的必然,也反映了当人的需求受挫时的应激反应。因此,俄瑞斯忒斯的弑母行为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在希腊神话中,为爱痴狂的美狄亚以性格的力量著称。她判国杀弟,随情人伊阿宋私奔。婚后十年,美狄亚被抛弃,她杀死了情敌和自己的儿子来报复,最终伊阿宋自杀。美狄亚从天使到妖妇的蜕变历经了这四个阶段,其中她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单纯可爱的天使,标准的贤妻良母,嗜血的杀人犯和自私残忍的妖妇。美狄亚的悲剧还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在男权社会,女强人美狄亚的悲剧不可避免。分析美狄亚从天使到妖妇的蜕变心理历程,探讨其悲剧的根源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从第二性角度对美狄亚的魔力、爱情、与复仇展开剧情,将美狄亚作为第二性的存在,来对比现代女性的生活困境。美狄亚的突出的才能源于她神秘的力量,除却这神秘力量,美狄亚将无法拥有与男性抗衡的力量。美狄亚接受了时代赋予的社会角色,即使把一切奉献给爱情,也只能得到爱情中的依附者地位。美狄亚接受着男人创造的规则,只能通过子嗣间接地影响丈夫,以杀子作为报复的最有力手段。在复仇过程中美狄亚主体意识的觉醒痛苦而惨烈,成为带有破坏性而不可避免的悲剧典型,就女性的生存状态向世人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9.
《唐睢不辱使命》里“专诸刺王僚”的典故,出自《左传·王僚被弑》。讲的是吴国公子光派勇士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回王位的事。《左传·王僚被弑》记载,吴国十四世君寿梦有四子:诸攀、余祭、夷昧、季札。寿梦死后,前三子都相继即位,唯季札贤而不受。季札不受,王位应由诸攀之子光继承。可是夷昧之子僚越光取而代之。公子光对此怀恨在心,俟机夺取王位,于是,导致了一场宫廷夺权斗争。  相似文献   

10.
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中暴力主题的描写十分丰富,本文在梳理莫里森这一写作特色的文学渊源及其现实基础的前提下,着重阐述了《宠儿》和《秀拉》这两部小说中母弑子这一极端暴力行为及其表现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他生活在“世衰道微,邪说暴行又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孟子·滕文公》)的时代。当时,周王朝已经腐败不堪,维系其统治局面的礼乐业已崩坏,各种社会矛盾愈加激化,各国君主和卿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狂暴女性是美狄亚,《萨勒姆的女巫》在人物层面和结构单位上都运用了美狄亚原型。阿碧格像美狄亚一样都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但美狄亚的复仇被视为对男权社会的反抗,而阿碧格的复仇却被视为丧心病狂。这是因为作家对美狄亚原型进行了置换,降低了阿碧格的同情指数,提升了普洛克托的道德水准。米勒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高大的男性英雄形象,但却暴露了自己潜意识中的男性中心意识。  相似文献   

13.
《铡美案》和《美狄亚》两部中外戏剧作品分别塑造了较为典型的两个负心汉形象。他们与原配妻子的关系都属于"恩大于感情",后来在面对权力诱惑时,都做出了男权社会里具有普遍性的选择--抛弃旧爱,迎娶新欢。他们的差异性主要是出身不同,抛妻弃子的具体行为以及最后的结局不同,主要原因是中西方文化语境里不同的婚姻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4.
1 当美狄亚从希腊神话传说的神秘中,走进欧里斯悲剧的“现实”,她就脱下了那位聪明、有胆有谋、热烈追求爱情的少女的服装,而以一个果敢、刚强、富于反抗的女性形象出现在读者的面前。美狄亚的神话似乎在证实:人类在自己的童年时代就已领悟到爱情的魅力,并受其牵引而演出诸多惊心动魄、催人泪下的悲喜剧。美狄亚的命运启发了欧里鹿得斯的灵感,他于是将神话的题材化作了对人生、对命运、对社会的思考,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给我们描述了美狄亚的故事。曾向美狄亚发过百年偕老之誓的伊阿宋,当妻子为自己报了杀父之仇以后,为了免  相似文献   

15.
在唐宋传奇尤其是明清小说中,因果轮回、善恶报应的思想随处可见,诸如“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等。这种宿命论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周易》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孔子的天命观与此说如出一辙。自佛教传入我国以后,佛经中因果报应的思想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迅速传播开来。两者内涵虽有区别,但在宣扬  相似文献   

16.
孝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源很早,《尚书·尧典》中就有关于舜至孝的记载,尧赞扬其“以孝烝烝”,并作为以天下相让于舜的理由之一。西周翦灭殷商,后周公践天子之位,封建诸侯,制礼作乐,孝作为“文之本”嘲是礼乐文化中重要的内容。而时至春秋之世,周天子式微,礼崩乐坏,“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西周传统的孝道观念逐渐瓦解。孔子仰慕周文之郁郁,  相似文献   

17.
美狄亚的悲剧与传统妇女的无奈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狄亚的故事见于古希腊传说中的阿耳戈英雄传说。在这个故事中,美狄亚只是为陪衬伊阿宋的形象,并非主角,但美狄亚性格中令人赞赏的因素及其悲剧性的命运却千百年来被历代文人歌咏赞叹。古希腊大悲剧家欧律庇得斯,对女性的艰难处境和火山爆发式的反抗复仇做了震撼人心的刻画。人们赞叹美狄亚对待爱情的忘我及轰轰烈烈,憎恨伊阿宋的忘恩负义,谴责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及观念,感叹社会竞无法深护这样一个为爱做出巨大奉献的女性。于是哀叹“自古红颜多薄命”,“痴情女人贞心汉”,人们所要谴责的似乎就是伊阿宋这样的贞心汉。但是,假若伊阿宋不贞心,那么美狄亚是否就幸福了呢?作为女性的美狄亚,她幸福的标准是什么?她存在于社会的意义是什么呢?怎样的女性才是一个幸福的女性?本文试从这些问题人手,来探讨一下传统女性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一、直面问题现状——开展青少年性教育的必要性近年来,学生早恋、婚前性行为、未婚先孕、少女堕胎、少女弑子的事件屡见报道。青少年性行为趋向普遍和低龄化,尤其是少女未婚怀孕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少年性教育成为了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墨家哲学经历二千年的沉霾,在近代得到高度评价,由于沉霾的时间过久,褒贬波动的幅度过大,使探讨墨家哲学的本来面目增加了难度. 孟子对墨子哲学有一段著名的评论: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者,天子之事也.……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  相似文献   

20.
霍小玉、美狄亚同是痴情女子,都面临着心爱的人的负心背叛.同为弃妇,两个人在痛切之余均选择复仇,但是由于中西方道德观念、中西方婚姻制度、人物性格等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的复仇激烈程度也有很大差别:霍小玉死后化为厉鬼使负心人终日惶惶而终;美狄亚则用断绝子嗣来惩罚负心的丈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