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高祖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继秦王朝之后第二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鉴于泰王朝较快灭亡的历史教训,西汉统治者必须根据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总结、吸取秦王朝的统治经验,以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从汉高祖刘邦到汉宣帝刘询的八代国君(包括吕后),在一百五十多年之中所致力的就是这个任务。秦王朝的建立,是秦始皇实践了法家思想政治路线的结果。“汉承秦制”,说明西汉王朝的确立,同样在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贯彻执行了法家的思想政治路线。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历史上,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不仅是政治、思想的斗争,而且还表现为军事的斗争。楚汉战争就是这样。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王朝,粉碎了赵高、胡亥奴隶主复辟政权,也推动了儒法斗争。项羽和刘邦之间所进行的楚汉战争,就是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推动下儒法两条路线的搏斗。斗争的结果是楚  相似文献   

3.
王充(约公元二十七年——九十七年)是汉代杰出的唯物主义者和勇于反潮流的战士。他出身于一个以“农桑贾贩”为业的“细族孤门”家庭,当过小吏,受过世家豪族的欺凌,对下层劳动群众比较接近和同情。王充所处的历史时代,正是封建地主阶级走向反动的时代。汉初,刘邦夺取了农民革命的胜利果实,建立了地主阶级的政权,但以世家豪族为代表的奴隶制残余势力,却时刻在梦想复辟。这种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尖锐斗争。过了五十多年,在吴楚七国之乱失败以后,奴隶制残余势力遭到沉重打击,封建  相似文献   

4.
三国时期,刘备、诸葛亮创建的蜀汉政权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蜀汉法治而兴、儒蠹而亡的历史,充分证明:“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这个政权的得失兴亡,对普及、深入、持久地搞好批林批孔,提高我们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5.
秦王朝是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秦朝有完善的法律规范、系统而严密的执法、司法和监督机构,在指导思想上完全按法家思想为指导,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称之为法治国家,但由于缺乏民主基础,法律内容过于苛严,人民的文化水平和法治意识不强,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的保障等原因,秦王朝短命而亡,其法治实践也彻底归于失败。这就导致了秦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谈法色变,独尊儒术,形成了中国长期的人治传统。  相似文献   

6.
李斯的言语     
读《史记》,可以说是百读不厌。有的人从历史的角度去读,感谢司马迁为我们留下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有的人从文学的角度去读,感谢司马迁在我国人物传记的长廊中,用他那如椽之笔,第一个为我们画下了众多的有个性、有灵魂的栩栩如生的人物画象。李斯是司马迁笔下的一个活生生的人物。他初为秦相吕不韦的舍人,后来得到秦王器重,拜为客卿。秦统一后,官至丞相。秦始皇死后,太监赵高立胡亥为二世,与李斯密谋沙丘。  相似文献   

7.
自秦代以后,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两千多年前,为确立这个地主阶级的一统天下,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在理论准备方面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韩非处在新兴地主阶级即将取得全国统一政权的战国后期。由于当时阶级斗争形势的发展,法家在变革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因此韩非比他的法家先辈们胸怀更大、目光更远。他怀着新兴地主阶级贯彻“法治”路线、摧毁腐朽的奴隶制、实现封建大一统出谋献策的雄心壮志,投入了“百家争鸣”的洪流,“观往者得失之变”,“著书十余万言”。在这些著作中,韩非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总结了春秋以来复辟与反复辟斗争正反两方面  相似文献   

8.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和历史上一切行将灭亡的反动派一样,尊儒反法,攻击秦始皇,把孔孟之道作为他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武器。孔丘所处的春秋晚期,是奴隶制行将崩溃的剧变时代。随着奴隶不断起义和新兴封建势力的蓬勃兴起,打乱了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形成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礼崩乐坏”的局面。孔老二这个维护奴隶制的顽固派,为了挽救奴隶制度的覆亡,周游列国,奔走呼号,宣扬以“仁”为核心的一整套反动思想体系,提出了“克  相似文献   

9.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韩非子》一书,总结了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是一部新兴地主阶级生气勃勃的战斗宣言。他的“法治”理论曾经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反对复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成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代表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地主阶级专政的主要依据。今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韩非的“法治”理论,总结新兴地主阶级反复辟斗争的经验教训,弄清楚新兴地主阶级为什么要对奴隶主阶级专政,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的。韩非生活的战国时代,是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阶级斗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它比之春秋时期,有许多新的形式和新的特点,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表现得更加曲折,更加复杂。这种客观形势,对韩非“法治”理论的形成起了决定作用。早在春秋末期,在奴隶起义的巨大力量推动下,新兴地主阶级夺权斗争就已经普遍  相似文献   

10.
歌德是德国的大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他的一生所经历的十八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初叶,是西方资本主义上升和发展时期。而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正是为这种上升和发展,为向封建阶级夺取政权,逐步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作好思想准备。歌德的文学活动紧密地结合了这个时期重大的历史事变,特别是他的悲剧《浮土德》就是通过浮土德这个人的体验,追求和发展对西欧启蒙运动的发生,发展和终结,用德国的民族形式加以概括,并根据十九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展望人类社会的将来。  相似文献   

11.
(一) 毛主席指出:“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十九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开始。这是以推翻封建制度为目标的一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因此,在太平天国革命军内部,也导致了以洪秀全为旗手的坚持前进、坚持革命的正确路线,和以李秀成为代表的复辟、倒退的投降主义路线之间的激烈斗争。特别是在太平天国革命后期,随着阶级斗争的激化,这一斗争变得更为尖锐、复杂,斗争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坚持“革故鼎新”,还是坚持复辟、倒退? 以洪秀全为旗手的太平天国革命军民,提出了“革故鼎新”的坚持革命、坚持前进的响亮口号。“革故”,就是要革清王朝的命,革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的命;“鼎新”,就是要  相似文献   

12.
论刘邦     
汉高祖刘邦,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由农民起义的领袖变为封建皇帝的人物。农民起义的领袖为什么会变为封建皇帝?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方法,对这个问题作一番仔细的分析和研究,这对进一步理解我国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规律,对于认识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总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和贵族利用了去,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的原因,会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3.
唐代辍朝制度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述唐代辍朝的资格、时间和管理机构,认为唐文宗太和年间是辍朝制度的重要改革时期,以此为界,唐代对辍朝资格的规定前宽后严,前松后紧;并认为辍朝资格的变化与唐代政治形势相关。指出唐代辍朝制度是封建等级观念和宗法意识的体现,是封建帝王控制朝臣、维护皇权和实施教化的政治工具。  相似文献   

14.
国家政权必定要有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各种行政措施,形成其管理机制,在其中加以实际操作的就是各级官吏,其总体的具体行为也就是吏治、北朝是中国历史上颇具特色的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也就是要解决从氏族社会阶段向封建社会阶段过渡的问题,又要解决长期内战之后恢复社会秩序的问题。因而,北朝统治者采用了多项策略,其中加强吏治,完善国家政权管理机制是重要的一项。由于把握好了吏治与国家管理机构的构成原则,吏治与国家管理机制的关系处理得当,充分运用了监察、考课、黜陟、惩罚等有效手段,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效果。北朝能够保证在中原的统治,统一北部中国,使社会安定,完成封建化的进程,这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5.
拿破仑(1769—1821年)是欧洲近代政治舞台上风靡一世的帝王,他的成败,在法国以及世界许多地区长期造成不同的社会反响。历来中外史家论述这个历史人物时,总是从法国由封建制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方面着眼,侧重剖析拿破仑制定法典,在一些国家、地区强制推行资本主义制度,对外征服,打击全欧洲的封建势力,对内毫不留情地镇压保皇党的复辟活动,同时,对雅各宾派也不心慈手软,达到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优秀成果,人们一再不厌其  相似文献   

16.
《商君书》是商鞅及其同派法家的重要著作,成书在秦昭王末年。它是商鞅变法(前359—前338年)至秦昭王时期(前306—前251年),约百年左右秦国新兴地主阶级在夺取政权后,进行变法革新,防止奴隶主复辟,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经验总结。商鞅(前338年),卫国人,是战国中期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商鞅所处的时代,正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大变动时代。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在中原各诸侯国相继夺取政权,但奴隶主复辟势力仍很强大,“他们反抗的劲头正由于他们的失败而增长了千百万倍。”加之,新兴地主阶级又缺乏巩固政权的经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八十一年二月的一天,在西汉首都长安城的未央宫门前,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批儒生纷纷远道赶到这里。一个重要的会议就要在这里召开。这就是汉代历史上有名的盐铁会议。这个会议,名义上是讨论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问题,实际上是以霍光为代表的反动儒家路线,与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法家路线从政治,经济到军事、文化所进行的一场大论战。桑弘羊是汉武帝时代坚持法家路线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他十三岁时就在武帝身边任侍中,后又担任大农丞、治粟都尉、御史大夫等职务,实际上当了三十多年财政部长。  相似文献   

18.
十六国时期的中国北方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诸侯割据、区域性政权叠起、战乱频仍的地区。赫连勃勃是这个特定历史背景下雄踞一时的风云人物 ,大夏政权是赫连勃勃凭借武力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割据性统治王国 ,统万城则是体现大夏政权辉煌历史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今天讲的内容是就四个法家人物,谈谈战国到西汉时期儒法斗争的一个侧面。这四个人物是商鞅、秦始皇、刘邦和汉武帝。前后时间300年左右。第一个法家人物商鞅生于公元前380年左右。第四个法家人物汉武帝死于公元前87年。以这四个人物为线索,把这个时期儒法斗争在政治方面的主要表现谈一下。 (一) 第一个讲商鞅。商鞅出生在公元前380年左右,死于公元前338年,活了四十多岁。从公元前380—338年究竟是什么时代?这个时代政治上的特点是什么呢?当时中  相似文献   

20.
公元1044年,辽兴宗“升云州为西京”,从此辽王朝形成了以上京为根据地,从各个方位上控制所统辖的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西京大同是辽王朝设置的最后一个京城,是辽朝重要的赋税收入基地之一,在辽朝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过去学术界研究和探讨西京大同的地位问题,往往只侧重于军事和政治方面,而很少从经济贸易方面来考虑,因而,很难客观地全面地再现辽西京大同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