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优势,探讨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挖掘整理人文信息资源,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信息;加强图书馆服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等。  相似文献   

2.
在对420名医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相关问题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开设《读书与思维》选修课、开展读书系列活动等方面,积极探索高校图书馆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效果;并进一步阐明了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优势,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医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是包含人文精神的科学,医学生的德育需要艺术与人文的滋养。图书馆在医学生艺术人文素养的培育上拥有空间、资源和服务三大优势,应在深刻剖析医学学科及医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系统、全方位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模式。本文以“空间是服务的载体,服务是空间的生命”为理念,提出再造图书馆艺术人文空间环境、丰富空间艺术人文内涵、打造基于空间的系列艺术人文活动三步走的医学生艺术人文素养培育模式,并以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详细介绍该馆开展的艺术人文培育实践。该模式充分发挥图书馆空间育人、资源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职能,把艺术和人文渗透其中,实现对医学生艺术人文素养的隐形培育与显性培育的有机融合,创造新时期图书馆协同育人的新价值。  相似文献   

4.
数字人文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学者们主要关注作为一种方法论实践的数字人文,而对数字人文自身的理论建设较为漠视;缺乏理论内核的数字人文呈现一种数据库建设多于学科研究、论辩多于创新的现象,表面上轰轰烈烈,却缺少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灵魂。本文呼吁重视数字人文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从"人文"的内涵出发,指出数字人文是"人文学科"的延伸和发展,是多门学科共同构成的一个新领域,其对人文的作用已经超越了工具或方法的使用,丰富了人文科学的内涵,是一种质的变革;辨析了与数字人文相关的人文学科、人文科学和人文主义等概念,基于麦卡蒂的方法论共同体与卡拉托斯的科学哲学理论构建了数字人文研究的理论框架,其由数字人文的基础理论、方法论、具体工作内容与研究领域构成。图1。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5.
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两所医学高校学生的健康状况、健康信息获取方式、健康信息素养现状、健康信息素养教育需求等,并对医学高校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素养教育路径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医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方式获取健康信息,94.65%的同学希望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文章提出图书馆可以通过传播健康信息、开展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构建健康信息数据库、加强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合作等路径提升医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人文作为独立学科受到普遍认可,数字人文教育随即在国内外高校相继展开。数字人文是一种体现"破坏性创新"的知识生产实践,它要求有一种与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作为支撑。文章在对数字人文核心理念和基本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SCP2数字人文教育综合体系,并对其应用实践和应用价值进行描述和分析。SCP2体系是一种"开源"教育模式,作为一个体现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框架体系,能为各高校建设以数字人文为基础的新文科教育体系提供方法和路径指引,助力新时代数字人文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从古代到现在、从国外到国内对医学生人文素质要求进行解读,来探讨图书馆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并从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改进服务模式、改善人文环境等方面来讨论图书馆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分析国内外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对公众对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的期望和需求进行了调研,并以此为依据从服务提供主体、服务保障机制、服务内容及方式三个方面构建了医学院校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公众健康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了医学院校图书馆参与公众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医学院校图书馆参与公众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何李新 《东南传播》2012,(2):122-124
对于当代新闻专业建设中人文向度的强调,不仅仅是重新平衡新闻与人文的关系比例。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人文教育的深入开拓,才能培养底蕴醇厚的高素质传媒人才。在宏观层面上必须更新教育理念,重新思考新闻专业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协调处理好新闻专业的"专"和人文教育的"广"之间的辨证关系。进而调整教育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平衡。在微观层面上,探索将新闻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培养模式。这意味着需要把人文理念贯穿到教学实践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师生互动、评价系统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地为新闻教育注入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袁一帆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3):108-117
[目的/意义] 通过对国外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现状的调研,为我国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管理发展提供更为全面和客观的发展建议。[方法/过程] 采取文献调研法、网络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以32所国外高校数字人文课程为样本,从其所属部门、课程设置、教育对象、课程内容、教育形式、培养目标等情况分析国外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现状,并归纳出其特色。[结果/结论] 借鉴国外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的经验,我国高校数字人文教育应该立足本土、树立技术思维和人文理念的教学观念,数字人文教育跨界融合,优化数字人文课程体系,强化以课程教学和项目实践为主的多种灵活教学形式互补,重视数字人文个性化能力、项目实践等素养的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期促进我国高校数字人文教育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孙悦  郭聪 《东南传播》2018,(4):121-123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成为人们广泛运用的健康传播教育平台.媒介场景理论认为,媒介技术是通过构建新的媒介场景来促使社会行为的变化,这一理论同样可以用来论证新媒体如何替代传统媒体成为人们使用最广泛的健康传播教育平台.基于场景理论的视角,本文以微信公众号"浙江名医馆"为例,分析新媒体如何构建满足受众需求的新场景来参与健康传播,并对新媒体参与健康传播的现状进行总结与思考,为相关组织和机构进行有效健康传播和推进新型医疗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以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为出发点,反映"人"的生存环境、民俗风情、人文风貌等.人文关怀是纪录片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是"人"对自身素养、价值、观念、人文、理念的最好体现.纪录片始终将人文关怀和人本理念作为创作当中最为重要的基本理念,真实的反映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环境、责任、人文风貌等,从而更好的体现出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的关怀、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的关怀.如果缺少人文关怀这个理念,纪录片将失去灵魂和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叙事性文本是对现实世界的记录,也是人文学者的研究对象与基础,对叙事性文本的阐释更是人文学术研究的基本任务。随着数字人文的发展,人文学者对远距离阅读与策略型阅读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构成叙事性文本的基本单元,事件和情节是文本解读的重点。为了更好地适应人文学者阅读需求的转变,建构叙事性文本智慧数据,支撑数字人文研究,以情节为视角,以事件为基础,对广泛存在的叙事性文本进行深层次语义表示与结构化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但现阶段较为成熟的文本表示方法更适用于结构相对清晰、统一的科学文本,不能很好地表示叙事性文本中存在的复杂叙事结构,因此,以知识表示与知识组织为出发点,构建符合叙事性文本特征的语义结构化表示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梳理叙事学基本理论与概念,以及事件知识表示、事件本体与叙事本体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叙事文本中存在的事件、事件间关系进行语义建模与表示,同时完善了对情节的定义,构建了基于事件的情节本体EBPO,提出了叙事性文本的"层次-网络"结构模型,用以实现对叙事性文本的语义结构化表示。初步标注的实验结果表明,借助情节本体及结构模型,可以实现对叙事性文本的语义结构化处理。  相似文献   

15.
黄文静 《大观周刊》2011,(44):63-63
合理的人文课程设置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针对当前医学人文教育的整体情况,提出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的原则和具体做法,构建适合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构建面向数字人文的开放数据生态系统,可为开放科学、多学科合作、数据驱动时代的数字人文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引。[方法/过程] 在分析数字人文开放数据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基于信息生态理论对数字人文开放数据生态系统构成要素进行分析,进而建构数字人文开放数据生态系统的模型框架。[结果/结论] 数字人文开放数据生态系统包括数据人、数据资源、数据环境3个核心构成要素,在内循环和外循环逻辑下,涉及统筹协调机制、协同合作机制、质量控制机制等内容。数字人文开放数据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聚力突破,从"数据供给"层面为人文研究范式转型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弹幕评论方式正快速替代传统评论方式的背景下,理解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对数字人文视频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国家宝藏》第三季视频弹幕评论文本为研究对象,以CAPS理论为研究视角,利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数字人文视频的用户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构建数字人文视频的用户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数字人文视频用户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由认知-情感单元和行为单元组成,分为“认知驱动-情感聚合-行为生成”三个阶段,CAPS理论视角下数字人文视频的用户弹幕评论行为总体遵循“情境-认知情感单元-行为”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18.
数字人文:图书馆实践的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人文是图书馆可实践的一个新方向。正确认识数字人文的内涵、面临的障碍与认知误区等是实践的基础,文章在梳理数字人文的内涵、外延的同时,提出图书馆可以在"数字人文专题信息服务""数字人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跨学科桥梁建设""数字人文项目孵化器建设"等方面展开实践。并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为例,介绍了该馆在打造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交流平台和孵化北京大学数字人文项目方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中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突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更好地体现出"受众本位"原则、有效塑造媒体品格。实现人文关怀,要考虑到新闻受众需求、加强对新闻报道对象的保护、提高突发事件报道水平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从人文学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人文学者如何看待数字人文,他们又如何被数字人文的浪潮所影响。通过对人文学者数字学术认知与数字学术需求的考察,为数字人文服务和系统设计奠定基础。[方法/过程]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4个领域展开比较研究,并以访谈素材进行饱和度检验,构建起"认知-预判-担忧-需求与应对"的质性主线。[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不同领域人文学者对数字学术的认知并不完全相同,但对其影响的预判也存在共性之处,他们普遍认同数字化对人文的研究素材、研究方法、知识传播和研究问题都会产生一定影响;面对数字化浪潮,人文学者的担忧主要包括对数字学术研究深度的担忧、对学科主体地位的担忧和对技术环境下学术伦理问题的担忧;最后,人文学者在自身能力提升、数据、技术、科研评价体系方面存在许多需求,其中对"基础设施"和"数字项目"的需求最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