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目的/意义]学术图书开放出版是近几年开放获取运动的一个新热点,其中人文社科学术图书的开放出版尤显重要,研究国外人文社科学术图书的开放出版模式,有助于促进我国的人文社科学术图书的开放出版。[方法/过程]对国外人文社科领域学术图书的4种开放出版模式(免费增值模式、众筹模式、图书馆资助模式、教师职称补贴模式)进行梳理,分析其优缺点,探索适用于我国的人文社科图书开放出版模式。[结果/结论]对我国人文社科学术图书开放出版的启示包括:从国家政策层面鼓励和支持免费增值模式;重视图书馆资助模式,建立全国范围的图书馆联盟,与出版社进行合作;教师职称补贴模式和众筹模式可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从人文学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人文学者如何看待数字人文,他们又如何被数字人文的浪潮所影响。通过对人文学者数字学术认知与数字学术需求的考察,为数字人文服务和系统设计奠定基础。[方法/过程]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4个领域展开比较研究,并以访谈素材进行饱和度检验,构建起"认知-预判-担忧-需求与应对"的质性主线。[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不同领域人文学者对数字学术的认知并不完全相同,但对其影响的预判也存在共性之处,他们普遍认同数字化对人文的研究素材、研究方法、知识传播和研究问题都会产生一定影响;面对数字化浪潮,人文学者的担忧主要包括对数字学术研究深度的担忧、对学科主体地位的担忧和对技术环境下学术伦理问题的担忧;最后,人文学者在自身能力提升、数据、技术、科研评价体系方面存在许多需求,其中对"基础设施"和"数字项目"的需求最为迫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在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和基础战略资源的背景下,梳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数据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揭示数据问题的研究态势,为透视数据驱动下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窗口。[方法/过程] 以2010-2019年间与数据有关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外部特征与内容特征,分析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数据相关研究的机构及学科分布、关键词与主题聚类,对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项目成果间研究热点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探测数据赋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趋势。[结果/结论]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数据问题的研究以大数据环境、信息行为与信息服务、政府数据和科学数据研究为重点长线主题,以数据库建设及系统设计、媒体平台及服务和国际问题研究为次要热点主题,以融合多元环境、开放数据管理、延伸知识组织、智慧人文服务为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我国的政府数据开放尚未真正展开,为了明确目前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对国内外的数据开放研究进行分析比较。[方法/过程] 首先,选取美国、英国、印度三国的数据开放平台进行介绍;其次,分析国内部分省市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最后,对国内外已有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结果/结论] 目前国内已有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主要在数据组织、数据质量控制、数据下载以及数据共享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但国内统一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建立已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虽已出台政策对科学数据的管理、共享与利用给出了明确的引导与规范,但现有主流的数据管理平台架构侧重在对数据的科学管理,数据的共享利用效率不高,本研究在系统拓展现有平台的数据管理功能基础上,聚焦解决科学数据的共享利用难题。[方法/过程] 在广泛调研与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首先厘清人文社科研究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困境,其次系统设计与阐释了全生命周期视域下人文社科研究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的核心功能与特点,进而结合平台实例,详细描绘了核心功能的关键技术实现。[结果/结论] 以开放互联为基础、以开发利用为核心、以自助分析为特色,最终建立起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研究数据管理平台基础框架,并据此设计实现了一个全生命周期的人文社科研究数据管理平台,可为相关实践与研究提供特色案例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结合信息生态理论和现代化治理理论,重构云计算环境下国家数字学术资源信息安全协同治理框架,以期对其信息安全进行有效治理。[方法/过程]在分析信息生态与国家数字学术资源信息安全协同治理关联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信息生态视角[JP+1]下国家数字学术资源信息安全协同治理框架,并分析其构成要素间的协同关系。同时,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分析云计算环境下国家数字学术资源信息安全协同治理的治理对象、治理主体、治理环境及各要素内部的协同治理机制。[结果/结论]厘清云计算环境下国家数字学术资源信息安全协同治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主客体及其协同治理机制,为实现云计算环境下国家数字学术资源信息安全协同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国外数据馆员和学科馆员的岗位能力,提出我国数据馆员的人才培养策略。[方法/过程] 调研国外典型高校图书馆的招聘信息,从职位名称、教育背景、岗位职责、技能要求以及综合能力5个方面比较分析学科馆员和数据馆员之间的差异,并指出数据馆员应该具备的任职条件。[结果/结论] 总结国外高校数据馆员的岗位能力,指出从学科馆员到数据馆员的角色拓展的必要性,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培养数据馆员提供借鉴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探索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生成要素及内在机理,为社交媒体的健康信息服务和用户的健康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过程] 基于刺激-反应-机体(S-O-R)理论和风险信息搜寻与加工模型(RISP),对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感知过程及影响要素进行分析,从关注诱发、态势感知、情绪发酵、统觉控制4个阶段,构建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生成机理模型。[结果/结论] 阐释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生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揭示要素与各阶段机理的内在关系,提出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集团采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分析目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集团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方法/过程]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统计等方法,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对集团采购的组织管理、资源引进、利益平衡、资源存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结论]针对集团采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集团采购联盟组织管理、强化资源评估、采用更为合理的价格分级模式、建立集团引进资源的长效保存机制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开放获取模式有多种途径,其中"钻石开放获取(DOA)"是一种新兴模式,在保持科学共同体学术独立性方面逐渐受到非营利出版商的重视。[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查法、网络调查法以及内容分析法,解读DOA模式的特点、追踪其实践探索,调研DOA平台的发展情况,分析DOA学术交流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结果/结论] 挖掘DOA模式的潜在问题,包括资金的可持续性不足、多语言科研成果的国际传播障碍、数字存档的永久保存不足等;聚焦解决措施包括经费补充机制、鼓励多语种的科学知识流通、加强DOA资源的永久保存等。提出构建我国开放获取能力中心以及为非营利出版商提供开放获取的新路径,为我国开放获取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袁一帆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3):108-117
[目的/意义] 通过对国外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现状的调研,为我国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管理发展提供更为全面和客观的发展建议。[方法/过程] 采取文献调研法、网络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以32所国外高校数字人文课程为样本,从其所属部门、课程设置、教育对象、课程内容、教育形式、培养目标等情况分析国外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现状,并归纳出其特色。[结果/结论] 借鉴国外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的经验,我国高校数字人文教育应该立足本土、树立技术思维和人文理念的教学观念,数字人文教育跨界融合,优化数字人文课程体系,强化以课程教学和项目实践为主的多种灵活教学形式互补,重视数字人文个性化能力、项目实践等素养的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期促进我国高校数字人文教育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知识图谱对于重构数字人文资源、促进资源共享重用和深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协作智能充分结合人类智慧和机器智能,有助于实现高效、优质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过程]提出基于协作智能构建数字人文领域知识图谱的PDC工作模式,结合数字人文领域知识图谱构建中的核心任务,分析人与AI的分工与协作,并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协作智能逐渐由人类主导转向AI主导的趋势。[结果/结论]进一步展示基于协作智能的家谱知识图谱构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重点探索家谱知识抽取中的协作智能,并通过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展示协作智能的优势。协作智能不仅是未来数字人文知识图谱构建的发展趋势,对于其他领域的数字资源组织和知识图谱构建的实践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基于用户个人的研究兴趣和需求方向,探索实现数字人文信息精准推送的实现路径,以优化我国数字人文平台的功能。[方法/过程] 以上海图书馆的数字人文平台为例,探索知识图谱、用户画像以及热点推送三种服务方式在人文学科领域的应用,以提升现代图书馆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结果/结论] 研究显示,将高效的人工智能推荐算法与数字人文服务相结合,能够为用户提供各种精准优质的推介服务,将高价值信息精准地推送到用户面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对上海图书馆举办的2020年数字人文年会会议征集的51个汉语语境下数字人文项目进行分析,总结汉语世界关于中华文化主题的数字人文项目概况,为国内数字人文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网络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对51个数字人文项目进行分类研究,根据项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础设施类型和项目成果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与讨论以获取有价值的特征。就"数字人文与人文学科""技术手段与方法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模式与问题解决"四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结果/结论] 51个项目的总结显示出五大特点:在历史学、文学领域蓬勃发展,机器学习与数字人文深度结合,数字资源建设至关重要,综合性数字人文平台的时代已经到来,跨学科、跨机构、跨国家的合作性项目开始显现。本文也针对当前数字人文项目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促进机构间合作及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大数据交叉思维和人文素养培养,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继续提升学科服务能力和基础资源建设的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随着数字人文的迅速发展,用户对知识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古籍进行数字化转型,建设能够支撑起人文计算的古籍文献数据库迫在眉睫。[方法/过程] 数字人文视域下古籍的数据库建设需要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深度调研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依赖的关键技术基础上,将古籍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过程划分为数字化、文本化、知识化和图谱化4个阶段,详细论述古籍汉字识别技术、命名实体识别、关联数据以及GIS技术等,深入阐述相关技术细节和指标。[结果/结论] 提出稷下学文献资料数据库建设的整体思路。最后,通过分析与总结,指出古籍数据库建设仍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稷下思想是先秦百家争鸣时期的沧海遗珠,研究如何从稷下研究文献中自动识别出稷下思想,为稷下学数字人文研究提供方法基础。[方法/过程] 选取《管子学刊》作为研究数据源,对其收录的部分文本进行11大类附属42小类的思想类别归纳,构建训练数据集,提出一种基于ERNIE微调的JixiaERNIE模型,将稷下思想自动识别映射为文本自动分类问题,利用模型进行自动分类识别。[结果/结论] 通过实验对比得出,构建的JixiaERNIE模型在学习率4e-5、迭代次数为10分类效果达到最优,与基线模型相比,F值提高了7.9%。为进一步增强模型识别分类效果,在模型连接层的基础上加入分类器对比,有效实现面向数字人文研究的稷下思想自动分类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