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0 毫秒
1.
网络舆情与现实事件的良好结合与互动,有助于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实现。论文着眼于研究“南京绿评制度”形成的相关网络舆情在不同途径传播的特征,从公众网络信息行为的各要素出发,分析得出公众在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中与政府决策之间存在着倒逼机制,网络舆情对于公共决策的形成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与网络谣言的传播特性及制约传播的因素,以网络信息量为研究对象,构建网络谣言对网络舆情的影响模型,确定模型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研究在3个阶段产生网络谣言对舆情的影响程度,提出降低网络谣言对网络舆情之影响对策,为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对了解民众思想动态、加强文化建设和管理、促进公共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保持国家政权长治久安等意义重大。为构建高效的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必须要提高舆情重要性认识、制定应急预警法案、利用网络舆情规律、完善网络监控体制、改善国家社会关系以及加强理论应用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具有动态性、风险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研究其在网络媒体中的传播过程,对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传播模式的形式再现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在网络媒体中的传播过程,体现了模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另外,突发公共事件情境下,网络媒体所处的传播系统内外部因素的构造、功能也被进一步阐释,这其中包括对系统外部噪音、利益相关者、政府部门、网络媒体组织和受众的作用方式及动因的解构。最后,文章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网络媒体对网络舆情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共政策在社会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在不断调整,下文以2003年到2013年214件舆论情况事件为基础,研究网络舆情传播范围对公共决策的影响,调研突发的公共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和公共政策建立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已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舆情时代崛起。在各类公共事件中,面对纷繁多变的网络舆情如何科学引导、有效解决,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论述了网络舆情的特性,分析了在应对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原则。  相似文献   

7.
赵亿 《编辑学刊》2016,(4):112-116
文章从公共关系学的视角结合中国语境探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回应机制的构建。突发性公共事件所形成的负面舆情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就是危机公关,因而地方政府在应对舆情的时候应从传统的法制管理、制度建设、技术手段阻断等方式转向危机公关的视角。文章将危机管理专家胡百精教授建构的危机传播管理的"事实一价值模型"运用于地方政府的舆情应对。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讨论网民关系网络,得出其为一个均匀网络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建立危机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传播模型,研究消极思潮产生扩散的条件,并针对不同规模的消极思潮提出应急对策,避免网络舆情在为国家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的同时引发次生的危机事件。研究成果为危机事件中政府管控网络舆情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全媒体全通道的传播镜像已经凸显。当前,网络新媒体已成为公众表达舆情和传递声音的重要窗口。在此环境下,系统全面深入探讨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规律已显得弥足重要且必要。正确认识网络舆情,科学引导和构建专业网络舆情应对体系是打造服务型政府、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刘昕 《新闻世界》2013,(7):151-152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股影响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从传播学角度对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以及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治理策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情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动态演化过程。新传播环境下,网络舆情的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在分析网络舆情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着重从舆情主体、客体、本体、载体、环境五个方面探讨了影响网络舆情演变的中介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通过对网络舆论场生态格局和演变规律的探寻,以期能更好地把握舆论的风向标,有利于舆情的研判、引导和公共决策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互联网交流感情、通过互联网办公、通过互联网购物等等,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看到互联网方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互联网对于突发事件的传播速度非常之快,很多突发公共事件在短时间内被大面积传播开来,形成了舆论热点,社会的舆情压力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些现状都给我们的国家和政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课题借用传播学和公共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对网络舆情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介绍相关的研究理论。结合国外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的有效做法,并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努力探寻出适合我们国家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阐释了网络舆情与政府决策的含义及特征,分析了政府决策对网络舆情的现实需求,论述了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带来的积极和不利影响,进而提出发挥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积极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移动互联网的网络舆情成为公共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情阶段性的生成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内涵,网络舆情的传播载体、传播方式等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本文将对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网络舆情的阶段性状态呈现以及新的特征内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共事件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构成要素包括事件信息、节点、路径和环境。节点具有短时间段内激增、类型和素质多样化、行为由偏好驱动、分解行为有限等特点;社会公共事件网络传播有单点扩散、树形传播、订阅和推送3种主要方式;基于此,析出当前社会公共事件的网络信息生态链模型,结合问卷调研,分析模型所存在的信息病毒式传播缺陷、网络舆情和实际舆情有差异、节点覆盖面窄、政府作用有限等问题,提出模型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全媒体时代,网络早已成为大众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网络舆情治理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重大公共危机下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能力,考验着各地政府的执政能力.当前,各地对网络舆情治理的制度建设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结合当前政府舆情应急处置现状,以此次南京重大公共危机应急处置为视角...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信、抖音、微博等自媒体的大规模应用,社会舆论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网络次生舆情成为影响社会舆论传播和突发事件处置的重要支点。在突发事件中,网络次生舆情呈现出社会恐慌情绪高、公众无端猜测多、传播速度快等特征。所以地方政府要从网络次生舆情的传播规律出发,引导网络次生舆情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促使网络次生舆情与官方主流舆论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公众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网络舆情也成为公众表达和传播意见的集中体现。网络舆情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应有效地收集、整合网络舆情,为企业良性发展提供更好的决策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8,(6):56-63
网络舆论场是一个复杂系统,媒介、网民、政府等舆情构成要素在不同类型舆情事件中发挥的作用不同。本文基于社会协同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探讨媒介、网民、政府在舆情事件中的参与角色与作用。研究发现,媒介、网民、政府存在不同信息偏好,网络媒介在舆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网民对不同类型舆情事件的态度倾向存在差异,网络意见领袖主要出现在文化体育、企业财经和教育舆情事件中,网络动员现象在环境、食品安全和文化体育舆情事件中更为普遍;政府对不同类型舆情事件的干预时效、干预方式不同,少有事件能推动政府政策修改。社会现实是舆情事件产生的土壤,社会心态是舆情事件传播的动力,社会管理者应该在把握网民心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媒介特点引导舆论,确保网络舆论场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民众利用网络进行意见和诉求表达,因此对网络舆情传播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以媒体联动作为一种新的分析视角,通过对网络公共事件的个案研究,分析媒体联动对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媒体联动促使网络舆情的生成与扩散、媒体联动引导网络舆情方向,并指出了媒体联动在网络舆情传播中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