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女性时尚杂志广告通过性别的呈现方式,构建着我们关于性别的认知.虽然女性时尚杂志及广告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呈现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形象,但仍然摆脱不了传统性别文化的束缚和影响,女性依然没有彻底摆脱男性的附属物的身份.本文在总结目前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常见的女性形象的基础上,批判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定位刻板化、地位模糊化、形象商品化,希望在消费“她时代”的背景下,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能更丰富、更自主、更鲜活.  相似文献   

2.
黎藜 《传媒观察》2012,(9):24-25
消费时代,广告中女性形象在被物化的同时也在传播着带着歧视意义的性别意识。部分广告如益达口香糖"酸甜苦辣"尝试展现进步的女性观念,但这种不彻底的女性意识实质是男权观照下的伪女性意识。因此,只有通过防止过度娱乐化、防止庸俗价值观影响、还原女性视角等方式,才能真正构建起公平、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3.
马中红 《现代传播》2006,(5):164-166
女性形象作为广告表现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符码”,其生产机制是如何形成的?文章以美英诸国为参照系,在跨文化的比较中考量了中国广告女性形象监管体系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缺陷,强调指出,仅有权威的政府监管体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甚至逐步过渡到以非政府的专业型机构为监管过程的主体,才能真正有效地对女性形象进行科学化监管……论文抽取了中外广告女性形象监管主要话语文本中一组关键词,通过中外不同监管体系的理解和诠释走向,以见出双方的话语区别、诠释张力及其背后隐藏的更深的社会和文化差异。本土话语:女性形象与性(Sex)在中国,法律…  相似文献   

4.
我国女性纪实性情感期刊经过三十年发展,部分描绘了当代女性的生活图景,在男性话语世界中为女性争得部分话语权,但同时也存在着对女性传统美德的过分宣扬,强化了刻板印象;报道领域的狭窄性,多局限于私人领域;女性总体上仍是处于"被看"的"第二性"位置等问题。总体说来,我国女性期刊的女性意识只是形象"出场"阶段,而精神却并未真正"在场"。未来女性纪实性情感期刊应注意在意识建构上提升编辑的女性主体意识;在题材建构上报道女性在公共领域的奋斗与成果;在情感建构上注重多样化的情感展现。  相似文献   

5.
戈银银 《新闻世界》2014,(6):193-194
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带有鲜明的性别属性。从提线木偶般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到逐渐觉醒挣脱兴起女性主义思潮,发展为独立自信形象,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变迁是对性别意识形态控制的一种挣脱,也是思想上的革新和崛起。但广告在对女性形象塑造的过程中,以男权话语阴影下的女性主义广告为例,明显的呈现出男权话语与女权主义的矛盾,解决这一迷思对重新构建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电影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塑造、传播国家形象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在西方文化强势输入下,影视中中国国家形象在自我构建与顺从他者视域中博弈。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视角,分析新世纪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华语电影中构建的多种中国形象,研究反"他者"与"自我他者化"的倾向,探讨电影创作在解构或建构西方既定权力话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爽 《传媒》2017,(16)
从2010年《一触即发》的首次面世,到《老男孩》的迅猛崛起,微电影广告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并成为一个主营项目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微电影广告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以往的广告传播模式,开始强调创意与诉求,在潜移默化中将品牌理念传达给受众,最大程度地消除了受众对广告宣传的心理隔阂,提高了品牌价值的传播效果.而要想实现微电影广告的"病毒式"传播,发挥微电影广告的正面效用,就必须制作出丰富、独特,且受众乐于分享的内容.在微电影广告内容制作中,不仅要考虑传统广告画面、声音和时间三大要素,还要考虑故事叙述和影视剧作两大核心要素,以生活化、故事化和情境化为根本抓点,构造微电影广告内容的独特体系,这是全媒体时代微电影广告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电影《地久天长》在柏林电影节上好评颇丰,但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却处于被规训的他者地位。该影片以符号化的视觉形象,男性凝视下的创作视角展示的是男权话语下作为附属品存在的女性人物。这些女性人物没有独立的人格意识,恪守传统伦理道德,她们对于丈夫、孩子、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持有一种温柔、平和、贤良的态度。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影中塑造两性关系的在线模式和行为模式进行女性主义批评,表现电影业对女性创造力的压制和银幕对女性形象的剥夺。  相似文献   

9.
犯罪女性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新闻报道中呈现的形象被高度类型化,媒体倾向于将其塑造成"受难者"、"牺牲者"以及"不良行为者"等形象,从而制造出关于该类群体的刻板印象。而在报道的语词使用方面,则力图突出犯罪女性"柔弱"的特质,并将其违反传统角色的行为进一步夸大渲染,凸显出其与理想女性角色的距离感,通过污名化、色情化和贬损化的描写,对女性的社会角色进行框定,体现出了媒体报道鲜明的性别偏向和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0.
微电影:媒介融合的新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媒介融合和整合营销传播大环境的影响,《一触即发》这部好莱坞电影式"微电影广告"的新颖亮相引来了业界和学界对商业类微电影的广泛关注,且评价颇高。然而,笔者认为,我们应理性看待微电影广告,谨慎投资,微电影广告本质上是植入广告的深度发展,尽管它迎合了现代消费模式迷你化和快餐化的趋向,但相对于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较高的正规电影,商业类微电影的市场价值和对消费者的黏附力都需经过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11.
徐静 《东南传播》2022,(6):20-23
《前程似锦的女孩》是一部具有当代特色的好莱坞女性复仇电影。主创试图通过转换“凝视”的主客体,扭转父权制社会中女性形象在影像文化中的“他者”本质;并通过对多重符号的使用以及严肃议题的嵌入,建构以女性自我为中心的主体身份,反映了当代好莱坞女性复仇主义电影在寻求女性意识觉醒(consciousness-raising)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商业微电影作为微电影的一个分支,除了具备微电影的微时长、微周期、微投资特征之外,还具有"逐利"本性,为达到推广产品和品牌的目的,不惜制作出异化女性形象的作品,靠情色、暴力血腥、暧昧的画面和媚俗的广告词来取悦受众,出现了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异化现象。本文以女性主义的性别异化理论为视角,以商业微电影为研究文本,以商业微电影独特的特征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商业微电影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异化表现、成因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韩跃武 《新闻世界》2014,(3):124-125
本文通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一定量的样本研究微电影的现状,并梳理微电影的特征。旨在揭示微电影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分析微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性属性,及微电影隐在的加深男权社会对女性压迫的协同作用、女性主体性的建构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盛楠 《今传媒》2012,(9):69-70,83
微电影广告是随着"微"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新兴广告形式,越来越多的品牌愿意采用这种方式来推广产品和品牌,特别是众多的汽车品牌。本文主要针对"微电影"广告和汽车品牌的不解之缘,具体分析微电影广告模式和创作要素,进一步挖掘这种介于电影和传统电视广告之间的全新广告模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迎合女权主义,广告中出现了颠覆男权制传统的“女权”形象,并受到女性的欢迎.然而,在后现代主义消解、批判、否定、超越近现代传统的情境中,女权广告中性感、苗条、美丽的“女权”形象,只是后现代式的文本游戏,并不是女权主义的革命性胜利,反而以男性隐性话语的方式,将女性再次置于被凝视的客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高鹏 《传媒》2017,(15)
在微博、微信、微电影的全面带动下,"微"传播时代正式到来,并集中表现在信息碎片化、传播主客体互动化、信息量冗杂化等方面,再加上眼球经济、粉丝经济、消费经济的三方加持,微电影广告一经出现便成为广告的主流载体,成为各大品牌青睐有加的新宠.对此,本文在微电影广告的品牌构建与传播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究,并从五方面提出了微电影广告品牌形象的构建路径,以期为微电影广告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广告是大众常接触的媒体内容之一,然而广告对女性形象负面的描述,几乎到了女性们极为痛切和愤怒的程度。在众多媒体的广告中,女性无一不被定型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角色中。例如,广告中女性常出现的地点是家庭,最普遍出现的形象是“贤妻良母”,最多出现的动作是做家务,所做的广告大部分是家庭用品;再比如,即便广告中的女性出现在工作场合,也往往处于秘书、雇员、助手等从属地位;尤其令女性们不能容忍的是,广告经常利用女性的色、形作为商品促销手段,扭曲妇女形象,其中的女主角又经常是那些被尺寸化、商业化或西方…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微媒体的发展。微电影是微媒体中发展较快的一员,广告营销借助微电影这一载体进行品牌和形象的宣传,同时微电影广告营销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通过对微电影广告营销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也对微电影广告营销中的营销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微电影广告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初莹 《新闻界》2012,(15):45-49
本文围绕微电影广告,将其纳入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研究其传播特点及与传统影视广告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微电影广告的良性发展策略,以期为其创意制作、发布推广和整合传播寻找方向,进而为微电影广告的运营者、投放者和监管者提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微电影广告的营销化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当代传播》2015,(2):87-88
当前微电影广告迎合了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里进行娱乐的现实需要,其叙事巧妙融合了广告元素的营销化叙事,具有展示情节,融合营销;承载价值,满足诉求;娱乐为名,营销为实;网络为媒,互动叙事等特点。其营销化叙事的策略是:广告为主,情节取胜;微小叙事,个性诉求;广告融入,相得益彰。在不知不觉地观影娱乐中接受广告信息,达到微电影广告是娱乐更是广告的营销化叙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