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成都市部分业余体校青少年标枪运动员损伤一样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春、冬季准备活动时间偏少,训练后放松训练不重视,训练中运动量过大是造成成都市部分业余体校标枪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重点对成都市部分业余体校标枪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损伤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为以后更好的开展青少年标枪训练、减少青少年标枪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一些理论性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08年全国少年女子柔道锦标赛的80名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了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损伤产生原因,损伤发生的部位、类型以及预防的措施,结果表明:运动员损伤发生率较高部位多以集中在膝关节,踝关节和腰部等部位;软组织损伤类型发生率较高;同时,赛前训练周和综合实战训练是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损伤发生率的高发期。因此教练员应积极预防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通过访问法、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州市30名举重运动员损伤原因特点分布的部位具体深入地分析,得出有效地举重预防措施。必须从运动训练学角度出发,紧密结合举重技术和训练特点,并使举重运动员了解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些有效方法,从而减少举重运动员损伤的发生和损伤的程度,提高训练效果。为教练员、运动员更好的取得优异成绩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单板滑雪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单板滑雪运动损伤呈多样性,经调查损伤部位主要以膝、踝为主。损伤类型集中于扭伤和骨折。发生损伤主要是自身失误、项目本身易受伤、自身力量不足等因素。表明单板滑雪是难度大、具有危险性、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极其严格的运动。建议在今后训练过程中加强自身保护,控制训练负荷,防止过度疲劳,加强薄弱及易损伤部位的肌肉训练,保证运动员以健康的身体积极参加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调查了阿克苏地区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通过分析回收问卷,研究发现不同等级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在病程上多属于急性损伤,损伤的轻重程度上多属于轻度损伤和中度损伤;运动员损伤主要发生在比赛和技术训练时期,身体训练时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相对较少;运动损伤以软组织挫裂伤、关节韧带损伤、肌肉损伤为主等特点。分析了排球运动员的致伤因素为潜在因素和直接因素两大部分。探讨了运动员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6.
桂文亮  倪钊 《体育科技》2010,31(4):48-51
运用文献综述法、调查访问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乒乓球恢复性训练的效果及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我校运动训练专业20名大学生运动员进行恢复性训练的对照实验,探索乒乓球恢复性训练对技能水平的迁移作用。结果表明,在训练中合理地采用恢复性训练能有效提高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技能和体能,降低损伤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7.
嘉兴队青少年在开展柔道运动员训练时,会经常出现肌肉肌腱损伤、关节损伤等,这些损伤具有急性、中度损伤的特征,发生重度损伤的概率较低,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大腿等部位是柔道运动员最易发生损伤的部位,关节损伤最为常见;技术动作错误、疲劳训练、未做好准备工作等都有可能导致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基于此,教练应加强运动员对运动训练的认知及相关动作的掌握,避免运动员在疲劳或紧张状态下进行比赛或训练,同时对易发生损伤的训练进行额外培训,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运动员应加强膝、肩等易受伤部分的训练,提高其周围肌肉力量、弹性、柔韧性。希望通过本研究为柔道运动员开展运动训练提出科学合理的指导,降低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提高运动员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三级跳远运动员损伤情况及其原因,笔者对苏州大学三级跳远高水平运动员以及01、02、03、04级运动训练专业三级跳远专项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三级跳远运动员损伤多发部位为足部、膝关节、腰部、踝关节等;损伤类型以韧带和肌肉拉伤、关节损伤、肌肉劳损居多;损伤性质以急性损伤为主;在进行技术练习和速度力量练习时运动员发生损伤最多。经过进一步调查,笔者认为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安排不合理、疲劳、技术动作不规范、某些身体素质较差等是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通过调查来探讨三级跳远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及原因,使三级跳远教练员在指导运动员训练时有所注意,减少三级跳远运动员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许新厦 《游泳》2006,(1):37-39
采取问卷调查法、直接访问法和统计法对我国38名优秀水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从运动训练学角度对水球运动员损伤部位、损伤原因、损伤时间和训练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具备国家二级及以上技术等级的中国男子沙滩排球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结论:中国男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相较于足球等项目运动损伤比例较低,训练年限与损伤比例成正比,准备期易发生运动损伤,中外男子沙滩排球运动员损伤技战术特征诱因从统计学角度来说无明显差异,但是从数据百分比角度来看,中国男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比例低于国外运动员。建议:发生运动损伤现象时,保障正常的训练计划,可以局部进行练习,进行必要的及时治疗,根据身体机能部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恢复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谈访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辽宁省古典式摔跤队42名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易发部位、常见损伤及损伤原因等方面探讨运动员运动损伤对训练水平的影响,并提出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建议,为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更好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海口市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践法对海口举重运动员肩袖,手腕,腰膝等部位损伤的性质及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其受伤的规律,针对30名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运动损伤做了统计和调查,提高分析总结原因是:由于举重运动训练经常出现翻铃,提铃,支撑等动作,所以,运动员在做极限运动时就容易出现损伤.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运动员缺乏一些必要的运动损伤的知识,另一方面就是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状态差,训练计划不合理.针对这些些问题做了调查和研究并提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参加2017年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北京赛区的70名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及对各个代表队的教练员进行访谈。问卷内容包括训练情况、损伤特征及医疗保障等3个方面;与教练员访谈的内容关于五人制足球的项目特点及可能导致发生损伤的原因。根据《北京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员损伤调查问卷》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的损伤以下肢为主,其中膝关节和踝关节及大腿肌肉发生的损伤最多;损伤类型以扭伤、拉伤为主;损伤的性质多为急性损伤。分析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有接受五人制足球的训练年限短、训练时间安排不合理、对比赛场地的不适应等,最后针对损伤的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提出损伤预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与解剖实验法,对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参与篮球运动后而造成膝关节损伤情况进行调查。根据篮球运动的自身特点,选用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和生物力学实验,对膝关节解剖结构、损伤原理进行研究总结,试图分析造成篮球运动员损伤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为高校高水平篮球教学与训练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山东省现役400米运动员为调查对象,以山东省现役400米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现役400米运动员运动损伤率高,受伤部位集中在大腿和腰部,损伤的类型形式大多为急性损伤的肌肉拉伤和慢性损伤的肌肉劳损。促进策略为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相关知识储备,合理安排训练,加强监控和及时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避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对陕西省不同运动水平网球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特征、部位、种类以及损伤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高水平网球运动员损伤常发生在腰部、核心区和下肢区域,易出现严重性创伤,低水平网球运动员损伤则更易发生在上肢部位。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高水平运动员过度训练、重视程度不够、自我保护意识差,而低水平运动员损伤则和训练负荷过大、恢复时间不合理导致旧伤未愈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讨皮划艇静水皮艇项目运动损伤的特征,本文以山东省队为例进行运动损伤现状分析,旨在为预防运动员发生损伤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在分析运动员体重等基本情况基础上,对运动损伤的部位和组织、致伤训练的类型、损伤的左右侧和新旧伤进行帕累托分析。结果:(1)运动损伤主要发生的部位,男性运动员在腰部,占比79.06%;女性运动员主要集中在膝关节、腰部和背部,累计占比达到87.63%。(2)运动损伤主要发生的组织为肌肉组织,在男性运动员中占比69.91%;在女性运动员中占比45.70%。(3)运动损伤主要致伤训练为测试仪训练,在男性运动员中占比45.75%;在女性运动员占比34.95%。(4)运动损伤左右侧分布,中间脊柱损伤的例数最少。(5)持续旧伤在男性运动员占比为88.77%;女性运动员占比63.44%。结论:皮划艇静水皮艇项目运动损伤发生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部;损伤发生的主要组织为肌肉组织;致伤训练主要为测试仪训练;持续旧伤占运动损伤的主体,左右侧损伤较多,中间脊柱损伤的例数较少。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业余体校速度滑冰运动损伤现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分析学生速度滑冰训练运动损伤发生的常见部位、受伤原因,提出预防损伤的对策,为提高速滑训练质量,防止业余体校速滑运动员损伤的发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散打运动损伤的训练学致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体育学刊》2007,14(6):119-122
对我国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特征及训练学致因进行了探讨.我国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较为普遍,但其损伤程度轻微;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专项训练、准备期的后期和竞赛期;常见于鼻、腰、耳等部位;受伤类型多为扭伤,病程为急性损伤;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与年龄、训练年限、文化程度、比赛次数成负相关,与运动等级成正相关;规则的变动、身高、套路训练等与损伤程度不显著相关;造成运动损伤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比赛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持续训练法等,而技术动作主要为摔法;散打运动员受伤的主要原因包括技术要领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合理、局部负担过重、恢复时间及措施不合理、注意力不集中等.  相似文献   

20.
腘绳肌损伤是田径运动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如何有效预防腘绳肌损伤是教练员和运动员面临的重大难题,因此本文探讨离心训练对腘绳肌损伤的预防作用,结果:离心训练能够有效预防腘绳肌损伤的发生,建议教练员熟练运用FMS对运动员损伤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预防运动员损伤的发生,延长运动员运动生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