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语言环境与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关系入手,重点讨论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多解性和民族地区语言环境的多样性,特别是因语言接触而形成的民汉双语及其方言间的交互影响,进而通过积极创设丰富多元的汉语环境,消除语言距离,推动民族中小学汉语教育科学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与语文教学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指我国少数民族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学校单科加授的汉语课程(以下简称汉语教学)。在我国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民族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学校单科加授汉语。在内蒙古自治区特指用蒙古语授课学校单科加授的汉语教学。语文教学则指国内汉语授课学校的母语(或第一语言)教学。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非常重视,从1982年到现在分别制定了《汉语文教学大纲》、《中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草案)》、《汉语教学大纲》,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也正在制订中。根据要求,内蒙古自治区蒙古…  相似文献   

3.
新疆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承担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任务,新时期这一教学形式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亟需解决.文章从学科定位探究着眼,阐明了这一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结合《汉语课标》的要求,在内涵建设上需要凸显第二语言课程的规律和特点,阐明了汉语应用能力是第三层级的能力,它需要以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为基础;汉语课程要以工具性为第一要性,汉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汉语”,进而培养学习者的“汉语素养”;汉语教学要从“语”走向“文”,从“语言层面”逐步过渡到“语文层面”,旨在加强新时期新疆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小学汉语教学与大学汉语教学的关系、中小学汉语教学的目标、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和长处、语言纠错等方面论证了中小学汉语教学是整个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基础和中心,具体阐述了抓好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师资培训、教学体制、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改进和全社会全民族重视关心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内容对象、主体层次、依存载体和利用方式四个方面,归纳了新课程资源观对汉语课程资源建设的促进作用,分析了当前民族地区中小学汉语课程资源建设中因未考虑适切性而出现的问题,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汉语课程资源建设中适切性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提出要以经济实用为准则,以有效管理和协作使用为途径,以人文关怀为根本。  相似文献   

6.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60%.民族教育是新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新疆的义务教育阶段民族中小学进入了课程改革。新疆进行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在于共有7种教学语言并存(含汉语)。一些少数民族教师仅通晓母语.完全不懂汉语.这使得不同民族的教师在学习课程改革的理念时受到语言的限制,进度不一。民族中小学的课程改革是新疆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2006年颁布《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后,对于其中界定的民族中小学的汉语课程性质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汉语是国家通用语,是最主要、最常用的语言,教学汉语怎么能是第二语言教学呢?还有人认为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汉语就是中华民族的语言,学习汉语无论如何不能叫第二语言学习,等等。  相似文献   

8.
邓红娟 《现代语文》2014,(10):16-17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汉语课程的性质:“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课程的首要性质是工具性,同时兼顾人文性,这是汉语课程的基本特点。汉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汉语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汉语基本素养是学生继续深造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重视实践,多读多练,是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有效经验。”“运用汉语文进行的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是汉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补充和扩展。它对于丰富知识、陶冶性情,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兴趣,给民族学生创造汉语文环境,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汉语课程建设新的里程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部新制定了《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这是中国少数民族汉语课程建设新的里程碑,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我国是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通用语言文字的国家。在56个民族中,除汉族以外,其他民族多数都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如何提高少数民族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是关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部于1982年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汉语教学大纲》),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汉语课程建…  相似文献   

10.
汉语是我国的主体语言,是我国各族人民之间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通用语言。少数民族学习和掌握汉语是本地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少数民族干部和知识分子应该做到民汉语兼通。因此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是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从建国初期就在北京和各民族地区开展起来了,而且随着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现在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类各级民族学校、其他学校的民族班、民族部都开设了汉语课,而且是一门主课。各自治区和多民族省分都建立了一支数以千计的汉语教师队伍;编辑出版了各级学校的汉语教材,有的地区还出版了汉民、民汉双语词典,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79年成  相似文献   

11.
在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教学大纲中,把“汉语文”更名为“汉语”反映出汉语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发展。由“文”到“语”,从分析、理解、感悟到汉语的实际应用,打开了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大门,明确了第二语言教学与母语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性质、教学对象所处的环境,以及教学对象已有的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正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民族中小学的汉语是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识字与写字教学是汉语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它的质量好坏关系到整个汉语教学的成败。《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要"对学习常用汉字和词语产生兴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要"认识现代汉语常用字1800个左右,掌握其中的  相似文献   

13.
新疆“汉语教学”相关概念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的颁布,人们对汉语教学的特点与性质有了新的认识。与此同时,人们对与汉语教学相关的语言教学问题开始以新的课程理念加以审视。本文结合新疆汉语教学的实际,对与汉语教学相关的语言问题与语言教学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汉语教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沿用已久的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文课程的称谓,正在发生着从"汉语文"到"汉语"的转变。在1999年出台的《中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2002年出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和2006年出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语言共同化视角,针对民族院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汉语教学中存在的情感困难、认知困难和条件困难的现状,分析发现其原因为文化关系理解含混不清、中华优秀文化融入不足、融合平台单一,提出从加强价值引导、科学建设课程和创新教辅活动三个方面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汉语教学的“三位一体”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民族语文教学的重要保证——谈我国中小学民族文字教材建设问题□沙玛·加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在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满等民族已通用汉语、汉文外,其余53个民族使用着80种以上的语言,有近30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其中有20个民族与国外的...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程标准》)颁布,非常明确地定义了汉语课程的性质:“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基本目标.口语交际教学是汉语课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青海教育》2005,(7):94-94
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的民族中小学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实行民族语授课和汉语教学的“双语”教育体制。目前,全国共有一万多所民族中小学使用21种民族语言开展民、汉“双语”教学。从国家民委了解到,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的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近年来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19.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质量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古丽尼萨加玛勒汉语不仅是我国各族人民之间交际的重要工具,而且是联合国五大工作语言之一。80年代初,我区各民族中小学把汉语作为一门主课列入教学计划,汉语教学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语言...  相似文献   

20.
黄芳 《教育研究》2012,(8):143-148
《科学教育框架》提出了新阶段美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愿景,反映出美国人才培养方案的新动向,在对科学的理解上,实现从"探究"到"实践"的跨越,在科学教育方面,体现从"科学与技术"到"科学、技术与工程"的整合,在学科教育内容方面,体现从科学"概念"到学科核心思想的提升。推进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应提高中小学科学课程地位、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系统中的启蒙性和基础性作用;注重中小学科学课程的统整性、综合性与实践性,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充分重视科学教育研究及其成果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