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金瓶梅词话》中带“儿”尾现象十分常见,尤其是动词重叠后“儿”尾现象更见特色。本文分析了十三种形式,有单音节的动词重叠,也有双音节的动词重叠,还有双音节和单音节结合的动词重叠,其中尤以单音节的数量为多,形式也多种多样,而且更具特点;动词重叠带“儿”尾的语法作用,与一般动词重叠的语法作用也有差别,即前者没有带宾语的,而后者带宾语常用。  相似文献   

2.
成都话中的语气助词“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是成都话中重要的语气助词,近代汉语中也有一个语气助词“在”,二之间有 可分割的联系。应在研究中把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言言紧紧联系起来,追溯现代汉语语言现象的源流,这种溯源性研究在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占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许剑宇 《天中学刊》2005,20(6):65-66
《报刊纠错例说》一书中《说“赴”》一文的观点值得商榷。《说“赴”》就用于人物简历中的带“赴”的句例提出“赴”跟时间状语的搭配有可商酌之处。其实,这些带“赴”的句子都是连动句,句中的时间状语跟动2语义上相容,状语与中心语可以搭配。这符合连动句中状语的语义指向规则,因而这些受到指责的句子也都是合乎汉语语法的。  相似文献   

4.
《元曲选》中,方位短语前不加介词可直接充当句子的状识,补语,方位短语直接充当状识是近代汉语中较为 的语法现象,现代汉语当中虽不普遍,但仍有少量用例。充当补语时,方位短语多数表处所,且动词一般是非行走义类,方位短语直接作补语是《元曲选》中也是近代汉语中不常见的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仍有遗留。  相似文献   

5.
论《金瓶梅词话》的“被”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于明代中叶的白话小说《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是近代汉语研究的宝贵料库。它的成书在近代汉语中由于是较靠后的作品,因而对它的语法现象的研究,对于汉语史的研究来说就显得异常重要了。《词话》的“被”字句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被动句式。全书共448例。本文拟就“被”字式的语法结构、语法意义以及语法作用作一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曾说吕叔湘是他见到的最讲究认真做人的人,认真起来是没有底的。他的一生,一直在和不健康的语句作斗争,努力维护着汉语的纯洁性。《汉语语法论文集》和《近代汉语指代词》这两部书是吕叔湘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的代表作。当时专门以近代汉语为研究对象的学者几乎绝无仅有,他自己说:“这个工作在当时多少有点垦荒的性质。”他还把许多精力放在了中学教育上,非常巧妙地把学术的象牙之塔,与中学生的文化普及教育联系了起来。他的名言是:“教学教学,教别人学。”他还说:“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医治的方法是“字要一个一个地识,要一个…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谈的带“他”结构是指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句法现象: ①、这件事一定搞他个一清二楚。②、回国后,我一定要睡他个三天三夜。③、今年先种他几亩试验田。对于这种结构,语法界早已注意研究,但各家的说法却不尽相同。赵元任先生(《汉语口语语法》)、朱德熙先生(《语法讲义》)都认为它们是双宾式,其中“他”是假  相似文献   

8.
近代汉语中,“子”和“儿”作为构词的后缀,开始并广泛运用起来。这种后缀既是古代汉语书面语更接近当时口语的表现,也是现代汉语后缀“子”和“儿”的发展基础,但与古今汉语相比,这些后缀既有共同之处,又有独特用法。本文以大量语料为依据,用静态描写和动态对比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以揭示近代汉语中词缀“子、儿”等的独特用法。  相似文献   

9.
近代汉语的“呵”与“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金元是汉语由中古向近代过渡时期,汉语的语音、词汇及语法话要素的发展变化都十分剧烈。为了满足当时社会交际的需要,加上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对汉语的影响,汉语中的新词及新的语法成分大量产生,给后世对近代汉语的研究留下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题目。本文所要讨论的近代汉语材料中频频出现的语法成分“呵”与“後”就是十分典型的一例。在元杂剧作品中,无论唱词还是念白,“呵”作为虚员随处可见,使用频率相当高,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成分。但我们查阅一些近代汉语词书及研究专著,有的干脆不收,即使涉及了的也只是一笔带过,没有予以…  相似文献   

10.
常春 《文教资料》2010,(11):34-35
“子”尾和“儿”缀现象是《儿女英雄传》称谓词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从构词,语音,以及运用范围等角度进行了归纳分析.可以看出称谓词中“子”尾和“儿”缀现象在近代汉语中的日常普遍性.以及和现代汉语之间的继承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底在我国西安市发现了一方唐代汉文古突厥文双语墓志,学术界命名为《葛啜墓志》。本文从语文学的角度研究了该墓志古突厥文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现代维吾尔文释译。  相似文献   

12.
淡漠与消耗:王小波小说中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中“一个孤零零的现象”,王小波小说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质地。论文对王小波小说中的“性”进行分析,认为与通常在弗洛伊德“性解放”视阈中编织的“性”叙事不同,王小波小说中的“性”是在福柯“从性中解放”的意义上写出的,它关涉的是游戏、快感和主体的自由,它以其无目的“消耗”来反抗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以其对“虐恋”游戏的呈现来戏弄权力,揭示权力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3.
宗炳《画山水序》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篇论述山水画理论的重要著作,学术界对《画山水序》的各种理论命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宗炳在传统山水画创作远未成熟的情况下,建构了系统的山水画理论,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却是非常薄弱的。慧远强调以"形象"的审美体悟本体的"形象本体"之学,为山水画理论的建构奠定了思想基础。宗炳追随慧远并接受"形象本体"之学,这是形成《画山水序》前瞻性的山水画理论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古汉语“何+V”中“何”字功能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论语》中的具体句例,对古汉语“何+V”结构中的“何”字性质加以研究分析,界定“何”字为疑问代词,而不作疑问副词,解决了把词性与句子成分错误关联的问题。遵循古汉语语法规则,探讨了判断“何+V”结构中“何”是前置宾语还是状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当前高校现代汉语课程现状,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可分化为四门专题课,即“现代汉语语音专题”“现代汉语词汇专题”“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专题”“现代汉语汉字专题”。通过这四个专题的讲练,学生既可以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又可以具备一定的解释和教学现代汉语的语言能力,从而更加符合专业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东汉建安年间寿春令时苗去任留犊的史事,首见于三国魏人鱼豢所撰《魏略·清介传》。史家独取“清介”二语表而出之,以为类传之名,可从汉季曹魏以“清”为美之社会政治风尚中获得说明。此间,政治文化经由标举“清流”、“党锢”、“清议”而逐渐发生了流转,其中“清介”之吏及相关吏风的出现显示了这种演变的一个方面。所谓“清介”,同后汉的“清流”、“党锢”、“清议”,甚至《史记》、两《汉书》所表彰的循吏吏风已殊多不同。“清介”吏风的显于当世,多少携带着曹操个人风格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胡风人生与艺术追求的独特性首先可概括为一种"透彻的真实"。这种"透彻"来自于对现代中国最底层的富有质地的体验。这与其称之为"现实主义",还不如根据他坚守文学的社会介入需要,努力推动直面底层生存真实的追求,将之总结为文学上的"社会派"。胡风文学追求的成型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他对鲁迅式的独特"社会派"文学传统的认同和体验,是这一文学的壮观景致让他从中汲取了巨大的力量。当然,较之于鲁迅本人,作为文学思想家的胡风似乎承受了更多的理论的压力,也依然存在着某种无奈的对真相的"牺牲"。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使用《古代汉语》教材过程中,发现课本对"旋"、"以"等词的"旋"有"改变"义."以"通"有",也有"使"义.  相似文献   

19.
说“輮”     
"輮"字出现在中学语文课本所选《荀子.劝学》篇:"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轨,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一句,历来中学课本注释均没有将它解释得准确而简明,甚至出现错讹。从古代造车工艺和车辆结构的角度,分析"輮"字,从而求得确切注解,即"輮"乃古代造车工艺中对直木加湿、加热、加力使之"曲"且"中规"。这个工艺在北方也叫"熨"(音yù)。然后明确"輮"不仅是加工竹木的工艺,同时也是车轮中"其曲中规"而被称为"轮辋"的部分。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学作家群"是中国当下文坛客观存在的教育和文化现象。发轫于毛泽东5.23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导下的延安时期文学,光大于西安,西部各省地均有分布。尤以"西北大学作家群"最为突出。西部"大学作家群"之成因、研究推介现状等都值得认真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