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学生鉴赏人物形象。《林黛玉进贾府》是从长篇小说中节选出来的文章,教学中我们遇到了这样的困惑:若是依据全书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鉴赏,当然能做到全面、深刻:若仅从节选的章节着眼.只能对人物形象的某些侧面进行分析把握。  相似文献   

2.
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鉴赏人物形象,是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之一。《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之所以能成为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人物,不仅因为她精明强干,其丰富而独到的语言也是一大亮点。将书中王熙凤的语言辑录为一组认真研讨,既可以欣赏她泼辣爽利的语言风格,又可以以此来把握她的形象特点。  相似文献   

3.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典型人物之一 ,也是曹雪芹笔下最动人最成功而又最深刻的人物形象之一。这里仅就王熙凤出场的一个片断来谈谈曹雪芹塑造人物的艺术功力。在《红楼梦》第二回 ,贾母迎接疼爱的外孙女林黛玉到来后 ,王熙凤出场了 :……一语未了 ,只听后院有人笑声 ,说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就这么一句话 ,我们仿佛听见了来人那格格的笑声 ,无所顾忌的说话声 ;仿佛看见了来人满面堆笑的仪容 ,急急忙忙的步履 ,落落大方的风度。这来人便是王熙凤。看去王熙凤是多么随和而爽朗 ,又是多么热情、能言善道的一个人。下面 ,曹雪芹又具体…  相似文献   

4.
<正>《红楼梦》作为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不仅反映了复杂的社会生活,而且成功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红楼梦》塑造的众多的人物形象中,王熙凤给读者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王熙凤是《红楼梦》里最活跃、个性特征最鲜明的艺术形象,王昆仑写的《王熙凤论》,也是《红楼梦人物论》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他这样写道:"王熙凤是作者笔下第一个生动活跃的人物,是一个生命力非常充沛的角色,是封建时代大  相似文献   

5.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收录的一篇课文,节选自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第九回,内容也只占其中的三分之一,而《水浒传》全书共有120回。由此可见,仅从这篇节选的课文中,是无法全面解读林冲这个人物形象的。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受评骘最多的人物形象之一,众多研究者已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探讨了这一人物形象。近十年来,研究者的热情依然不减,文章试从形象、性格、话语、人物比较几方面对相关王熙凤的研究作一爬梳整理,力求作出客观的评述,希望对王熙凤研究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7.
崔玲玲 《时代教育》2012,(7):139-140
王熙凤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一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她作为大观园里的管家奶奶,要处理纷繁复杂的事情,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为了能够让自己始终处于掌权的状态,她有一套自己的交际方法。在此,作者主要整理了《红楼梦》前四十回中王熙凤的所有对白,分析研究了她的语言特征。并且作者结合了美国语言学家Grice(1967)的合作原则理论,从王熙凤的语言特征角度试探会话含义的类型和设置会话含义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王冰雪 《现代语文》2013,(11):107-108
依照常理,名著阅读教学课堂中,诸如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节选《林黛玉进贾府》等应该备受高中同学的青睐。因为《林黛玉进贾府》片段中塑造的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人物形象早已通过电视或者电影等多种媒体在高中同学们的心目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1.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2.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鉴赏古代小说的能力。3.学习《红楼梦》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调查学生对《红楼梦》的了解情况,介绍相关知识,搭建阅读赏析的平台;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解决两个问题:1.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2.贾府的人物关系图。重点研读王熙凤、贾宝玉人物性格的塑造,学习个性化的人物描写方法。一、赏析人物形象《林黛玉进贾府》是通过黛玉的眼睛来展示贾府中各色人物的,那么,在黛玉眼中,贾府中最抢眼的人是谁?(说明:以此为引语,…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将《红楼梦》三大抄本(庚辰本、甲戌本、己卯本)中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选文与中学课本中(苏教版、人教版等基本一致)节选内容进行文字上的对照,并从版本间的文字差异角度入手,探究林黛玉、贾母、王熙凤和贾宝玉等人物形象在不同文本中不同性格和情感。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作为全书诸人物中辈份最低、出身卑微、着笔不多、结局最早的人物形象 ,在小说中起着联结主要人物王熙凤和宝玉的作用 ,在《红楼梦》的命意和结构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保全论及其礼貌策略,分析《红楼梦》中典型人物王熙凤在言语交际中所使用的四种礼貌策略,窥探其善于交际的人物形象特征,以期为王熙凤人物形象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角度。  相似文献   

13.
运用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保全论及其礼貌策略,分析《红楼梦》中典型人物王熙凤在言语交际中所使用的四种礼貌策略,窥探其善于交际的人物形象特征,以期为王熙凤人物形象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角度。  相似文献   

14.
《史记》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人物传记中。具体地说有两点:一是故事情节的生动描述,一是人物形象的细致刻画。下面以高中教材《项羽本纪》的节选《鸿门宴》为例,分析《史记》中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一、设计思路本文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节选的片段,作者是我国天才的语言艺术大师——曹雪芹。《"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讲述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与其见面的情景。曹雪芹用他的那支生花妙笔,对王熙凤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相似文献   

16.
复习目标第二册第一单元为小说单元,包括三篇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一篇外国作品,分别是《祝福》、《荷花淀》、《边城(节选)》和《装在套子里的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  相似文献   

17.
张敏 《考试周刊》2009,(24):23-24
李贽在《忠义水浒传》中对宋江形象略有点评,但处在读者鉴赏地位的他对宋江形象的解读有异变现象。不同于传统看法和作者本意的理解,李贽重点是从宋江假道学面目对其进行评定,认为其行事表面仁义道德,背后却有自己的利害打算。但从客观立场出发,李贽还是肯定宋江对父行孝、对友散财的性格及行为,并认为他是一个善于领导。有益于社会朝廷的良丞形象。纵观全书,李贽对宋江形象的评点或多或少受到他个人身世遭遇、性格特征诸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雷雨(节选)》用丰富的人物形象向读者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美丽,其中周朴园这一人物更是矛盾的焦点所在。本文将关注节选部分中的舞台提示来对周朴园进行全新的解读。在笔者眼中,周朴园不仅是一个虚伪、可恨的伪君子,更是一个内心世界贫瘠与空虚的可怜之人。  相似文献   

19.
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被刻画得极其成功,非常传神。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完全能领略到曹雪芹这位艺术大师在塑造人物方面的高超技艺。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她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深得贾府“老祖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主要从四个角度活灵活现地展示了王熙凤的泼辣和虚伪等性格特征。1.写出场。本文在写人物的出场时,方法不一而足,有的单独出场,有的集体出场;有的预先做介绍,充分铺垫、引起悬念。有的则出场后即以一连串的语言、行动描写让其充分亮相;有的只见其人而不闻其声。王熙凤的出场则是别具一格,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声夺人:“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  相似文献   

20.
《林黛玉进贾府》作为古典文学名著的节选进入职高《语文》教材,编者希望由此而引发同学们产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小说的教学有一些常规的做法: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然后结合环境描写揭示作品的思想意义。如本课即可分析林黛玉两进荣国府一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