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王宁 《新闻世界》2021,(3):29-31
灾害进程中的纪实,因其详实的场景、感人的细节,迅速拉近受众与报道者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然而,如何在重大灾害报道中兼顾常规发稿和纪实报道,在新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探讨价值。2020年,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成为另一件具有重大新闻性和大范围影响的灾害事件。其中,安徽省是受灾持续时间最久、灾情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位于阜阳市阜南县境内的淮河干流王家坝闸时隔13年后再次开闸蓄洪。以央视安徽记者站为主力,汇集总台多支采访团队的报道力量记录、多角度报道了这次蓄洪区蓄洪的全过程。其中,"纪实"的手段贯穿系列报道的始终,成为展现媒体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担当的重要力量。笔者以此次报道为例,浅议如何在重大灾害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展开纪实报道。  相似文献   

2.
郭建良 《新闻记者》2005,(10):F0002-F0002
长期以来,我们的媒体对灾害报道形成一种固定模式,即注重报道政府行为,救灾场面,而忽豫了对真正的灾害新闻主体——受害者的报道。但笔者认为,对灾害的报道,关注点始终应该是灾民,即便是对灾害本身的报道也不应该只停留在死亡数字、致伤情况、  相似文献   

3.
从"人本位"到"事本位"--我国灾害报道观念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灾害报道,因其内容的特殊性,我国采取了特别谨慎的态度.纵观新中国50多年来的灾害报道,是遵循着一条特殊的发展轨道的.其观念和形式,在这期间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以20世纪80年代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灾害报道的主要特点是以"人"为本位,追求的是一种教化层面的意义,后阶段转向以"事"为本位,追求的是一种信息层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文对中西方传媒在报道灾害事件中的视角差异进行了研究。论文认为,中西灾害报道视角差异表现在:“政府视角”与“事件视角”、“聚焦”与“泛化”、“通俗化”与“陌生化”、“宏观”与“微观”等方面。而形成中西灾害报道视角差异的原因是不同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5.
灾害自古存在不曾消失,因此灾害报道便是讨论研究重点。突发重大事件发生时,在本部支援力量到达前,掌握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短时间判断出准确的采访路线、地点,让记者尽快顺利到达,直接决定了报道的速度、数量和质量。本文第一部分将结合期刊文献资料,对我国灾害报道的现状、特征等基本情况的研究进行整理,并且结合笔者经历的两次灾害报道情况,完成对灾害报道由表面认知到深层次剖析的过程;第二部分则将立足于第一部分的梳理,结合实际经验,定向、有目的性、多角度的提炼出灾害报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第三部分自然而然的过渡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关对策,力图实现本文的应用性和实战性,尽笔者所能为解决灾害报道中的问题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6.
解庆锋 《东南传播》2011,(9):145-147
天气灾害报道是以党报为中心的主流媒体新闻实践的重要领域,在天气灾害突发事件报道中党报往往在环境监测、社会协调、舆论引导等方面扮演起主导性角色与作用,同时在和谐民族关系建设方面扮演着重要性的角色。本文运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疆日报》有关天气灾害的部分报道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报道的特点与规律,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所谓灾害新闻,就是以报道灾害为内容的新闻体裁。灾害新闻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灾害过程可分为:灾害预防新闻,抗灾新闻,赈灾新闻,灾后反思新闻;按灾害报道题材可分为自然灾害报道、人为灾害报道、事故报道。”  相似文献   

8.
龚松  陈文娟 《视听纵横》2008,(6):115-116
采编联动,顾名思义就是前方采访记者与后方编辑之间联系互动,以最终达到圆满报道的目的。 浙江是台风灾害多发的省份,如何做好台风灾害报道是许多媒体重点关注的焦点之一。笔者所在的玉环电视台经过多年台风报道的历练,取得了一定的佳绩,并积累了一些报道经验。笔者以为台风灾害报道要想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编辑和记者的协作互动,即采编联动。从某种程度来说,这种采编之间的联动关系几乎成了台风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气象灾害预警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以"灾后报道"代替气象灾害预警报道,对干旱、冰雹等一些持续性、突发性的气象灾害预警报道不够完善的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媒体在灾害新闻的采写报道方面还存在一些缺失,其中主要的是“失声、失言、失实、失范、失伦”.  相似文献   

11.
董媛媛 《新闻知识》2006,(12):35-37
所谓灾害,即指由某种不可控制、难以预料的破坏性因素引起的、突然的或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超越本地区防灾力量所能解决的大量人畜伤亡和物质财富毁坏的现象。灾害具有突发性强、可预知预防性低、损害性大、对外援依赖性高等特点。1灾害报道,顾名思义,就是以传递灾害信息为题材的新闻报道。灾害报道的新闻价值转变由于灾害报道内容的特殊性,我国新闻界曾经对其采取了审慎的态度,表现在具体操作上就是“报喜不报忧”,对灾害题材或弃置不用或借以讴歌“人定胜天”的革命战斗精神,这一阶段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媒体判断灾害事件有无新闻…  相似文献   

12.
在众多新闻事件中,灾害类事件往往兼具突发性与持续性的特征,这对新闻媒体的报道提出了挑战。为抢占第一手信源并尽可能地保留临场感,直播报道成为灾害类事件报道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将分析央媒新媒体端在重大灾害类事件中的直播报道样态,并解读其特点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刘晓菲 《新闻世界》2013,(6):345-347
日本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在这场灾难中,日本媒体体现了其新闻专业主义,尤其是日本唯一的公共放送组织——NHK在地震期间提供了值得信赖的高水平报道,为地震中信息传播及灾难应对起到了积极作用。该文以NHK对3·11大地震的报道为例,分析NHK灾害报道的特点及形成原因,以期对我国媒体的灾害报道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赖文忠 《青年记者》2007,(14):63-64
灾害,是媒体绕不过、也不应该绕过的重要报道内容。台风作为一种非常态的突发事件,有其区别于其他自然现象的特殊规律,因此,抗台风报道也有特殊的规律。通过长期的采编实践,并比较分析了受台风灾害影响严重的福建、浙江两省平面媒体的成功报道,笔者认为,做好抗台风报道应确立3个意识。  相似文献   

15.
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遭遇了50年来最大范围的雨雪冰冻天气,各行各业纷纷行动起来抗击冰雪灾害。国内媒体对铲冰除雪、电力抢修、春运交通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要搞好突发灾害事件报道.焦点集中在一个“责”与“度”的把握上。笔者以此次国内媒体抗击雪灾的成功报道为例,探讨这一问题,以期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遭遇了50年来最大范围的雨雪冰冻天气,各行各业纷纷行动起来抗击冰雪灾害。国内媒体对铲冰除雪、电力抢修、春运交通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要搞好突发灾害事件报道.焦点集中在一个“责”与“度”的把握上。笔者以此次国内媒体抗击雪灾的成功报道为例,探讨这一问题,以期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王卫明  陈娇 《青年记者》2012,(27):22-23
《南方周末》“绿色”板块虽然并非直接报道灾害,但其中的部分报道可对改善地球环境、防灾减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汕头市2013年发生的“8·17”洪涝灾害灾情严重,引起高度关注。快速、准确、适当地报道灾害事件,是新闻媒体实践其监测环境、满足受众知情权等重要社会职责的体现。本文从此次“8·17”洪涝灾害报道入手,浅析报纸在灾害新闻报道中的优势和劣势,并探讨如何扬长避短,从而实现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的灾害事件近年来得到了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其中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信息传播也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无论是在汶川地震还是在南方冰雪灾害中,各方媒体的报到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认知产生了非常关键的影响。其报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舆论的方向。所以,笔者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向,来探究在新时期灾害事件中信息传播流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丁际超 《新闻传播》2009,(12):82-83
有史以来我国便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台风、地震、洪涝等灾害频繁发生,2008年的汶川地震与冰雪灾害更是让我们触目难忘。由于广播的技术特性.使得其成为抢险救灾期间的“第一媒介”.但习惯了传统宣传体制的广播媒体很多时候并不能完满地肩负其被赋予的期待。在倡导“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从学理和实践的角度来探讨提高抢险救灾广播报道可听性的方法与技巧.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