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思想政治教育美育价值的发现与渗透,有利于非遗之美实现传播与共享,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研究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非遗美育价值,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含义为基础,发现非遗在思政教育中的丰富审美知识、提升审美能力、发挥育人功能等美育价值。而通过非遗之美走进课堂、非遗之美融入活动、非遗之美结合科研等途径,非遗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实现美育价值的渗透。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活动,是人类创造美、欣赏美的特殊活动领域,是一种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社会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教育对象进行审美建构的源泉及其审美需要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接受本位下教育对象进行审美建构的逻辑理路,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真诚、感性、和谐审美关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是以传统的生态价值为基础,并对人的思想行为进行不断的改变,进而调节人与生态的关系而做出的一种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有效实现介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系统、先进的教育理论体系,它强调着人生价值的实现,也倡导着国家兴衰的匹夫之责.论述了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教育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重要性,探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老子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思想财富,挖掘老子和谐思想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价值,用老子和谐思想反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努力实现高校教育要求与环境之间的和谐,高校教育要求与大学生个人思想行为之间的和谐,高校教育者主体与大学生主体之间的和谐,高校教育者与教育要求之间的和谐,进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关于"人"的教育。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和以文化人。将审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美育资源挖掘不足、美育途径单一、美育环境欠佳的现状,高校辅导员应当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和阶段性,采用挖掘互联网美育资源、拓展大学生美育形式、并将"美"融入青年学子的生活圈和学习圈的策略,积极开展美育实践,促进青年学子对美的深刻理解和自觉追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和实效性,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为了达到与时俱进,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新的教育思路.而以人为本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注重人的主体特性,尊重人的个体多样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的基石.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要以科学发展现为指导,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的激烈竞争,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式,对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其个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工作中应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度很高,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做法,网络平台建设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重要,直接关系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从主体角度分析:一方面要请教育者"在场",更好地发挥好网络的优势,展现特殊的情境,实现高校教育者各方面联动协调形成合力的格局;另一方面,要视青年大学生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他们的主体性激发状态影响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因此,从主体性要求来看待网络平台建设,则需要遵从贴近生活原则、解决实际问题原则、沟通交流原则、寓教于乐原则、多样结合原则、合作共赢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可以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的架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能否有效实现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培育与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性;要与时俱进,加强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发展与创新;要优化育人环境,整合教育力量,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重要课程之一。文章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准进行概述,并指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现状,通过明确教育目的、创新教育模式、以学生为教育主体、挖掘平台价值等方面,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破解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培育是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机组成部分,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学术界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培育研究已有一定的积累,但其研究内容、研究不足与有待突破之处却鲜有被总结和提炼.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学术界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培育研究基本可划分为三大板块: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培育研究之内涵与外延、新兴传播载体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大学生政治价值观之培育方式.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培育研究应以习近平教育思想为指导,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融入研究过程,创新研究思路以打破瓶颈.坚持实证方法,寻求问题根源对症下药;生成应对机制,规范思想行为有的放矢;重返逻辑起点,回归研究初心追本溯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生涯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与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教育对象同一性、培养目标一致性、教育内容交互性,教育价值相通性等一些相关特点.生涯教育不仅有助于思政教育目标的多元化、清晰化,促进其内容的一体化、生活化,而且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使之教育方式实现个性化、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实施主体,是培养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支队伍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结合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培养发展情况,对目前其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多元知识结构培养的现实需要、设计和实施方法,论述了多元知识结构的建立对稳定辅导员队伍、推进辅导员职业化,充分发挥辅导员作用,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很多高校都积极地、认真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如何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哪些交叉之处,在学生工作中又有哪些新的途径可以开辟,鲜有研究.从学生工作中的学风建设入手,探讨学生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之道,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挖掘审美过程中蕴含的超功利性和情感性元素,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一个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审美修养适配教学通过内容上的丰富、方法上的创新和教学环境上的优化,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目标。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审美修养适配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意见,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受各学科专业影响有着不同特点,其中外语专业学生因受特殊的语言环境和跨文化背景的影响,在专业特点、对象特征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遵循本质规定中应实现其特殊性诉求.通过对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面临的环境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性分析,提出: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发挥教师影响力;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条件.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现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机制,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并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和保证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资源拓展了教育主体的空间,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实体空间”延伸到“虚拟空间”.挖掘与整合全社会资源体系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各类网络信息资源,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逻辑结构系统,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具有开拓牲、创新性、可持续性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0.
审美对象(客体)和审美主体构成审美关系的两个方面.在审美对象所能包容的艺术领域、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领域之美的现象中,都客观地内含着丰富的道德意蕴.然而,审美对象中的道德意蕴又并不都是外显的,只有通过具有一定道德觉悟并处于主导地位的审美主体的认识和体悟,才能由隐而显,由迷而明.揭示审美中的道德内涵,让道德为审美定向,使求美与求善结合,有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