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他者"意识,主要表现为作为教学实践主体的教师对学生的相异性、外在性的尊重和理解,并以此促进学生自由个性化的发展。唤醒和提升教师的"他者"意识使教师道德主体的建构、学生自由个性化发展以及关切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成为可能。教师"他者"意识的生成和提升至少应考虑如下方面:省思自我强权意识的危机、审视学生"他者"性的价值、体认"相遇"伦理学的意蕴、强调与"他者"交往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学生不当行为的制止者和错误行为的纠正者,这是教师理应履行的"教育"和"师范"天责。但有时教师也可能成为学生犯错的诱导者,学生发展的阻碍者。因为,教师制定的貌似正常的规则背后,可能存在着"缺陷";教师使用的貌似正确的教学方式背后,可能存在着"黑洞"。让人担忧的是,这种"缺陷"与"黑洞"之隐蔽性常常不被教师所察觉,其危害性也常常不被教师所警醒。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让学生学"到"学生要学"的转变,要求重构原有教学模式下的师生关系。从讲学者到教学引导者,从课本知识的复述者到知识的构建者,从单一型教师到复合型教师,从经验型"教书匠"到智慧型研究者等,教师的角色亟待转变。  相似文献   

4.
所谓"再创造",就是由学生本人发现、创造、获取知识。要想让学生做个"再创造"者,教师首先得自己做个"再创造"者,教师要去发现、挖掘和创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元素和内容,要对美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作业方式以及教学情境进行"再创造"。通过教师的"再创造"唤醒学生心底沉睡着的发现和探索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实战中探究思考,激活"再创造"思维,就能让学生成为学习、探索路上的发现者、"再创造"者。  相似文献   

5.
解构教育"主体——对象"论,看到并承认师生互为"他者"的事实性,尊重学生这一"他者"的主体性、独立性,转换教师的主导者的角色定位,恪守教师的"他者"本分,做学生成长过程中"有意义的他者"是多元化社会背景下教师应有的和必然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1.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而不是"权威者"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权威者、训导者,在教学中力求学生是自己的翻版,教学思路和步骤完全是一言堂。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广播体操时,我改变了以往"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一、当好"心理医生",因人施教"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者"。然而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育以"教"为出发点来定义师生关系:教师是"教育者",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尊严的维护,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师塑造的对象.所以师道尊严有时候异化成一种以等级、专制甚至压迫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本文试以"学"为出发点对教师角色进行定位:学生是"学习者",教师是"助学者",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作为教师应淡化"学生纯粹是受教育者"的心态,自觉履行"助学者"角色.  相似文献   

9.
范远波 《嘉应学院学报》2012,30(10):84-88,101
教学过程的学习活动包括教者的学习和学者的学习,我国传统教学相长思想只关注教者的学习,学者的学习处于教者的学习视野之外。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相长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效果,学生的"长"不是教师灌输知识、规范控制下的"长",而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寻求发展的"长"。这一关注点的转变带来了教学相长思想中教师形象的演变,教师从知识渊博者转为智慧者,从传授者、控制者转为激发者、欣赏者和咨询者。  相似文献   

10.
<正>一、设计理念"让学习真正发生",首先在于"让",教师要有"让"的意识,所以课堂教学中要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教师在后",只有"教师在后",才能做到"学生在前"。教师是学生学习条件的提供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动力的激励者。教师要"让"得适时,"让"的有度,"让"得有智慧。笔者在设计时将本节课的教学分成三步。第一步,学生自学,同学互助。首先,在课前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其次,我在课  相似文献   

11.
对100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者对教师角色的期待及教师的实际表现,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期待教师在自主学习中扮演心理协调者、顾问及语境营造者的角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扮演的"参与者"、"心理协调者"及"组织者"这三种角色获得的学生认同感最低;进一步分析发现,除了"评估者"及"资源提供者"这两个角色外,教师在其他角色上的表现均与学生的期待差异显著,尤其是在"心理协调者"、"语境营造者"及"组织者"这三方面。提出了调整教师角色以适应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者期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问题教学"旨在创建一种开放的结构,教师在"问题教学"中不再是"指挥者",而是"指导者";教师不再是"问题"的解决者,而是"问题"的激发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再现者",而是"研究者"。并以暂时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探究事物的道理、性质、规律,创造新知识。  相似文献   

13.
<正>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基本上是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听"和"练"成了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强调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合作的关系,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角色的转变应从教师是"伴奏者"、教师是"催化剂"、教师是"合作者"和教师是"激励者"四个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15.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教的方法应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强调学生在思考与实践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就是帮着学生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扮演着激励者、组织者、点拨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遵循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对学生进行学法方面的指导,切实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维护者",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的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以下本人就几年来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谈谈我对学生谈心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一些体会,如何走进学生内心,做学生心灵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   

17.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18.
"以教人者教己",是陶行知先生在晓庄师范寅会上的演讲中提到的,也是现代教师所必备的能力。"教己"的前提是了解学生;了解孩子的最高境界是做一个孩子;"以教人者教己"不仅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己",而且要求教师以"学生"的态度来学习。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思考】"让学习真正发生",从某个程度上来讲就是处理好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用叶澜教授的话来讲就是——教师不再是放任学生自发生长的"牧羊人",而是用人类文明使得学生成人的"养正者":更不是学生成长路线与模式的"规定者",而是学生才情、智慧、人格发展不可替代的"协助者"。的确,教学过程中不单单只有"教师",也不单单只有"学生",真正好的教学要从"我"到"我们",重建教师的  相似文献   

20.
高永金 《中国教师》2011,(22):77-78
<正>"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和中介,学生德智体美劳心全面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当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对新时代教师的新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