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用女性主义教育观指导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可以增强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接受问题的有效性。当前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接受效果总体上是好的,但在价值观教育理念落后,忽视女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价值观教育目标偏重形式,忽视女大学生个体需要;价值观教育内容信度不高,忽视女大学生特质;价值观教育方法单一,重视理论灌输等方面存在问题。应从树立"以人为本"教育观念,重视女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教育教学,建构"可接受性"的教育模式;开设女性学课程,提高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女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满足其合理需要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阶段,女大学生队伍日益壮大的同时,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不科学的择业观是她们"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女大学生择业观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南宁高校女大学生实证调查研究,分析当前女大学生择业观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的进行原因剖析,以期找出其困境所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90后"女大学生失联、遭遇性侵以及遇害等事件接连不断发生,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旨从"90后"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出发,结合我国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现状,分析女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从而提出符合"90后"女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措施,即集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四方面的合力,共同提升"90后"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质量,为"90后"女大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安全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4.
提升女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应对就业形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心理压力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女大学生自身主观消极方面的.挖掘女大学生自身的心理潜能,提升其心理资本,增强其就业竞争优势,是应对当前严峻就业形势,切实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和实现女大学生就业"自救"的最终落脚点和关健所在.  相似文献   

5.
唐新 《河南教育》2014,(12):24-25
近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加突出,尤其是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适应大学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更多。为提高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建立了"心灵乐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室,积极探索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院通过开展"心灵乐吧"接受式音乐治疗,帮助女大学生提高了自我认知能力,培养了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6.
王枬 《高教论坛》2012,(11):9-13
女大学生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独有的身心特征。而女大学生教育直接关乎下一代的成长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广西师范大学采取了许多措施促进女大学生的成长:第一,开设"女大学生素养"讲座,强化女生教育;第二,成立"女性发展研究所",进行女性研究;第三,举办系列女生特色活动,促进女生成长;第四,关注社会性别平等,推进社会文明。女大学生的引导机制建立在对女大学生身心特征的正确把握及外在积极引导与内在自我修炼上。女大学生应积极修养自身的人格,自信并自立于社会。  相似文献   

7.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弱势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一系列变革特别是大学生就业转向了"自主就业,双向选择"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机制,逐年递增的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一是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二是传统的社会性别意识的影响,三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四是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问题。因此,只有政府、学校、女大学生自身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会得到缓解直到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8.
周丽君  许佳  秦蔚蔚  易菲 《考试周刊》2015,(46):151-154
由于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及经验的不足,我国高职院校在女大学生"三创"能力培养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创造良好的"三创"教育环境,转变女大学生固有的"三创"理念,进行高职女大学生"三创"能力培养模式创新,构建高职女大学生"三创"能力培养效果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时代,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本研究以"互联网﹢"时代为前提,介绍了互联网﹢的概念和职业决策概念的界定,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的女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现状和困境,探究"互联网﹢"时代女大学生职业决策影响因素,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辅导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省妇联牵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团省委等共同开展了"春蕾绽放女大学生创业微计划"项目。该项目汇集多方资源,为创业女大学生提供创业基金、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并搭建了(为何少了春蕾绽放四个字?)"女大学生创业微计划"项目的各类实践基地,辅助孵化女大学生创业。"女大学生创业微计划"项目实行"主题宣讲+学员甄选+套餐培训+项目孵化+跟踪服务"模式为创业女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指导和服务。有效引导女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增强创业原动力、提高参与创业实践的能力和本领,推动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分析了项目及搭建实践基地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梅梅 《职教通讯》2012,(14):44-46
在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双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为突出。双困女大学生在就业力的表现不利于及时就业,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的就业弱势群体,为改善双困女大学生就业困境,提高就业力水平,应有针对性的对贫困女大学生进行就业力的指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2.
当下“单独二孩”政策下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实现就业公平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难题,关乎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特别是2014年推进了"单独二孩"政策,女大学生就业成为更加突出的社会问题,受到了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并逐渐进入政府的公共政策视野。通过探究"单独二孩"政策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探索性地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发展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3.
从"毕婚族"现象看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女大学生中"毕婚族"现象愈演愈烈.这一方面反映出当代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扭曲,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我国高校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足.为此,通过分析当前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女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成才成长实际,探索出一条专业性、渗透性、拓展性"三位一体"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4.
女大学生媒介形象丑化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全国各大新闻网站以及主要报纸在2006年11月份以"女大学生"为标题的新闻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并证实:媒介倾向于选择女大学生负面新闻,造成负面报道数量过多,丑化了女大学生媒介形象;不同媒介对女大学生负面新闻的反复炒作,有意或无意的造成了女大学生负面新闻在时空上产生共鸣效果、累积效果和遍在效果,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媒介形象丑化。文章同时指出成立大学生舆情研究机构,构建媒介报道协调机制,实施女大学生形象重塑工程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女大学生群体和规模在逐步扩大。女大学生有着其独特的群体特征。而网络环境更成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把"双刃剑"。本文以网络时代背景下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内容,通过对女大学生网络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女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因素,探索研究网络环境下开展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而加强和巩固高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大学生成才、成长密切相关,研究"90后"女大学生的心理常见问题对促进其健康成长乃至校园、社会的安全、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深入剖析三个心理咨询案例可以发现,就业和恋爱、学习和人际关系、自我认同与评价是最易引发"90后"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从传统文化背景、社会支持系统、个体自我意识三大维度,探寻合适的途径优化"90后"女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帮助其克服心理问题,成就自我。  相似文献   

17.
"80后"女大学生心理特点是自恋与自弱并存.自恋与自弱的心理如何形成以及对"80后"女大学生社会化产生什么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难是当代女大学生所面临的重要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性别歧视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文在阐述女大学生就业难现状的基本上,深入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强化对妇女生育价值的认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体系、走出"女性化"角色教育模式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和谐视域中女大学生就业预警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女大学生就业预警机制对于缓解"用人单位招工难与女大学生就业难"局面,消除性别歧视和不诚信现象,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女大学生就业预警机制应该遵循三个法则,即科学性法则、系统性法则和预警性法则。构建女大学生就业预警机制首先要确定女大学生就业预警机制的基本内容、指标和警戒线;其次要收集女大学生就业预警机制所需的相关信息;再次要处理女大学生就业预警相关信息和数据;最后要发布女大学生就业预警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20.
"双性化人格"概念的提出,是一种可培养、最健康的心理模式,对提升女大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女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与成就动机有积极作用。笔者认为高校应在"双性化人格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女生就业心理辅导,突出就业心理调适;鼓励女生在与异性竞争、合作中进行学习异性的性格优势。同时,高校应通过开设女性教育课程、举办成功女性讲坛等方式培养女大学生正确的家庭、婚恋观来提升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