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移动学习的特征与手机出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描述了移动学习的特征是零散时间、点滴摄入的碎片式阅读,经过一定积累,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拼图,同时分析了这一特征是建立在个体习惯、偏好的个性化学习基础之上。因此以满足移动学习为基本目标的手机出版,便捷、即时性的知识服务是其内容特征,而打破传统纸介出版的线性结构、以非系统、非线性的,即"形散而神不散"的"论语体"为手机出版的内容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3G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3G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以手机等移动信息终端为载体,以移动通讯技术为依托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日趋成熟,这一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会。创新3G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精心设计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工作的能力,主动加强移动互联网信息监控及舆情分析工作,积极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校园网络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苹果系统和安卓系统的手机移动终端以及平板电脑这个新的传媒介质的到来,改变了人们阅读的习惯。数字出版对传统的出版业带来的巨大的冲击,数字出版正改变着传统出版业商业盈利的模式,而且改变是必然的。所以,如何适应改变,如何在改变中抓住机遇实现新的盈利,是传统出版业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杜亮 《文教资料》2010,(36):181-185
随着3G时代的到来,在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下,手机媒体应用已经逐渐成为当代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手机媒体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在这种背景下,手机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应运而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形式应该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创新。本文介绍了手机媒体这一新媒体形式的概念和特征,论证了手机媒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可行性,并深入分析了在3G时代以手机媒体为载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手机——未来最普适的移动学习终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成为远程教育的又一种全新方式。至此,移动学习终端设备的选择也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问题。手机作为移动学习诸多终端设备中的一种,已经在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对当前手机适用于移动学习的主流技术进行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以家校通平台、手机上网调用社会性软件以及教育小游戏的应用为例,得出手机将在未来移动学习发展中成为最普适的移动终端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学生对手机的利用率不断提高,如何将手机这一移动终端与教学合理地结合起来,让手机变成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呢?本文利用移动手机APP"蓝墨云班课"进行实践教学,与学生互动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实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布置、知识问答,将课堂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教育技术研究的新热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0年人们开始进行移动学习的研究,到2006年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则从学术研究阶段迅速走进实际应用阶段。本文探讨了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软、硬件技术现状及其应用模式与发展趋势,指出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时代即将到来,并将是教育技术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8.
以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为主体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络成为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信息获取渠道,并在高校职业化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该以网络媒介为平台,搭建学生、家庭、学校互动共育环境,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手机媒体的广泛应用与3G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视业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多数还局囿于商业领域。通过分析手机电视的概念与特征以及手机电视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手机电视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利用手机电视促进学习型社会构建、利用手机电视丰富移动学习与电视教学的内涵、加强手机电视教育资源建设、加强现状研究与实证研究促进手机电视在教育中的应用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基于手机的M-Learning系统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日趋强大的手机功能和日益发展的移动通信技术为学习者实现移动学习提供了便利。文章研究了以大学英语课程为学习内容、手机为移动终端的学习系统,探讨了适用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学习监控的两个方法,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悄然成为时尚.手机因其随身、智能和小巧等特性被大学生广泛用于移动学习.适度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移动学习大有裨益.但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力双重弱小,当前校园里出现了严重的“手机沉迷”现象.手机沉迷不但影响到大学生移动学习的成效,令移动学习推动者因噎废食,影响移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手机沉迷还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等产生不良后果.所以,必须对之采取有效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3G移动通信技术时代的到来,预示着使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的用户将呈现愈来愈多的趋势,有必要对影响用户进行移动学习的前置性和潜在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本文在科技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感知移动性价值、感知娱乐性等因素,构建了针对移动学习的扩展式科技接受模型,对影响我国移动手机用户选择移动学习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关键性因素进行了实证性探究和解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多媒体应用领域的拓展,手机移动阅读应运而生.但是现有的手机移动阅读的运营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鉴于对Java标准及其技术的支持已经成为手机制造的潮流和方向,本文提出了基于J2EE和J2ME的手机移动阅读系统解决方案,并对基于J2EE和J2ME手机移动阅读系统的系统需求、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以UML和RUP为指导,设计、实现了相应的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4.
随着3G移动通信技术时代的到来,预示着使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的用户将愈来愈多,有必要对影响用户进行移动学习的前置性和潜在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文章在科技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感知移动性价值、感知娱乐性等因素,构建了针对移动学习的扩展式科技接受模型,对影响我国移动手机用户选择移动学习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关键件因素进行了实证性探究和解析.  相似文献   

15.
Flash动画在3G初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G时代的到来,使得移动学习驶进了快速发展的通道,但因3G初期面临的诸多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发展。文章通过案例设计与应用分析发现容量小、易开发、品质高的Flash动画能以其自身所特有的功能和优势有效弥补3G初期的弊端,为移动学习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最后,文章从技术和艺术两层面对手机Flash动画在未来移动学习中的设计和应用进一步作了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6.
陕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移动学习在继续教育、终身教育领域成为热点课题.以陕西省近期开展的干部手机培训试点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基层干部参加手机培训的评价、需求和意见进行了调研分析,为用移动学习技术推进干部继续教育模式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手机的普及推动了移动学习的快速发展,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成为一种高效可行的学习模式。通过对基于手机移动的学习定义和内涵剖析,结合远程开放大学教与学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利用手机开展移动学习必须充分结合手机的通讯功能、联网功能和计算机存储功能。当前,手机移动学习在远程开放大学中的应用模式有手机通讯的学习、手机在线学习和离线学习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3G环境的发展与成熟,从电子学习(E-learning)到移动学习(M-learning)已经是一个必然趋势.移动学习在可携带性、互动性、操作便捷性以及用户针对性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内生的动力来推动传统学习向移动学习的转化.移动教育根据使用通信协议的不同,分为基于短信息的移动教育和基于浏览、连接的移动教育两种形式.3G移动通信网络为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建立了很好的网络平台,移动学习型手机的技术已经成熟,学习型手机将摆脱电子词典的命运,真正成为寓教于乐、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的学习系统.  相似文献   

19.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应当充分有效地利用移动互联网来提高党建工作的生命力和表现力。"指尖上的党建",立足于移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以手机应用程序(Application,以下简称APP)为切入点,以"沪江党建云"APP为案例研究对象,来探讨"万能终端"在党建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以期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环境下中小学生的教育辅导图书已经从纸质图书、多媒体教辅逐渐分化并迁移到手机等移动设备中,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形成科学而且健康的移动教辅图书出版模式是出版界和教育界的重要责任,而在移动互联环境下,分析研究中小学教辅图书复合出版的数字应用模式,而且提供与需求吻合的措施是解决这一类的关键.本文从现状、必要性、应用模式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四个方面详细分析驱动中小学教辅图书复合出版的因素,以期建立全方位的中小学教辅图书复合出版引导机制,指导中小学生科学有效的进行教育辅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