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一册第二章力) 一、填空(每空格1分,共19分) 1.力是____。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____、____和____,它们叫做力的____。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力的大小可以用____来测量。在力的图示法中,用____来表示力。 3.重力是由于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物体受到的重力叫做物体的____。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____。 4.两力平衡的条件是____。  相似文献   

2.
高一部分第一章力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可以离开施力物而独立存在.B.力可以离开受力物而独立存在.C.对于力应既说明大小,又指明方向.D.对于力应只说明大小,不指明方向.2.下列关于重力、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B.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 力 1.掌握三种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力的方向性; 2.熟练掌握力的合成、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的作图法,能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第二章 直线运动和运动定律 1.了解参照系、质点、位移概念; 2.掌握速度(平均速度、即时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 3.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一、选择题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证明了 (   )A .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作用 ,没有力作用物体将静止。B .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作用 ,没有力作用物体就运动。C .要使物体由静止变运动 ,必须受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 ,且力越大速度变化越快。D .物体不受力时 ,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2 .如图为光滑的圆柱形曲面 ,一小滑块从曲面底端受水平力作用缓缓地沿曲面向上滑动 ,则水平力F和滑块对曲面的压力N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A .F增大N减小 B .F不变N不变C .F增大N增大 D .F减小N增大3 .质量为m的小球和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  相似文献   

5.
一、选择题1、下面的四组单位中,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A.kgPamB.NsmC.mkgsD.Nskg2、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C.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一切物体具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D.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3、“鸡蛋撞石头,鸡蛋碎而石头安然无恙”,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鸡蛋作用在石头上的力小于石头作用在鸡蛋的力B.鸡蛋作用在石头上的力和石头作用在鸡蛋的力一样大C.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所以产生…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1共.如2图1分1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B.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D.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  相似文献   

7.
力的分解是依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的,同理,运动的分解也是依照运动效果进行的.也就是说,将实际运动按照一定的效果进行分解。分解成几个效果运动的过程即为运动的分解.运动的分解如同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下面就依据运动的分解法则浅析四种运动的分解方法.  相似文献   

8.
摩擦力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解题时首先要弄清是哪一种摩擦力,它有何特点.滑动摩擦力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这时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产生了相对运动,而摩擦力表现为阻碍相对运动,故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两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 1.理解安培力是洛仑兹力的宏观表现,知道什么是洛仑兹力,洛仑兹力产生的条件,洛仑兹力方向的特点,会用左手定则解答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有关问题。 2.知道公式f=qυBsinθ的推导。当υ跟B垂直时,运动电荷受到的洛仑兹力最大为f=qυB。当υ和B平行时,洛仑兹力最小,等于零。会对υ跟B垂直的情况应用f=qυB解答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物理问答(27)     
问:(山东肥城泰西中学高一(11)班王伟)如图1,粘合在一起的A、B是两个边长相等的正六面体,但A的质量是B的2倍.A在上时用水平力F1拉A顶端,恰好能使AB倾倒;B在上时用水平力F2拉B的顶端,AB也恰好拉倒.则F1、F2的关系是( ).  相似文献   

11.
分析闭合线框穿越匀强磁场时,关键是分析线框进、出磁场时所受的安培力.从运动和力的角度看,安培力总是阻碍线框相对磁场的运动,可使线框做匀速运动、减速运动或加速运动.从功和能的角度看,线框克服安培力做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要注意,如果有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不发生变化的阶段,则此阶段线框中没有感应电流,线框也就不受到安培力  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 ) A.克、厘米、秒. B.千克、千米、小时. C.千克、米、秒. D.千克、牛、米. 2.对作简谐振动的物体来说,当它通过平衡位置时,下列物理量中具有最大值的是:( ) A.加速度. B.势能. C.动能. D.回复力. 3.光的干涉现象表明: A.光具有粒子性. B.光具有波动性. C.光是纵波. D.光是横波. 4.“闻其声而不见其人”主要是由于声波的:( )  相似文献   

13.
高一部分第一章白_甚多 人D.砖滑动前后)均随木扶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5.如图3所了,_——一 一 杆OA水平,在O点‘’MM“‘7/“‘ 一、单项选择题 以校链固定.有三个IWH 1.下列关于重力、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力Fl、F:J:作用于””” A.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 A点,F.>F:>F:,且 日 3引力而产生的.三力矢量末端的连线与OA平行,则它们对轴O的力 B.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 矩:()几何中心重合.AJ.的力矩最大. C.用一纪于将出体是挂起来,物体处于贯止状态B·F:的力矩最大.时,该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纪子的延长线上C.FI、FI、F,的力矩一样大. D.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物vD.其大小无法比较.体内,不可能在物体外._6.关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 2.如图1所示.一木块在水11 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平拉力产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A.有弹力必定有摩擦力·1  相似文献   

14.
1.一段导线在0℃时的电阻为2欧,温度每增加1℃,电阻增加0.008欧,那么电阻R(欧)表示为温度t(℃)的函数关系式为( )(A)R=0.008t. (B)R=2 0.008t.(C)R=2.008t. (D)R=2t 0.008.2.已知力F所做的功是15焦,则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图象大致是( )  相似文献   

15.
圆周运动有匀速和变速之分,但在任一位置都遵循“F供=F需”.因此,关键是找向心力的产生.可能是由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库仑力等引发.也可能是由于它们的合力或某一个力的分力.  相似文献   

16.
作力的图示容易丢三落四.下面的口诀能让你轻松完成力的图示.作图口诀:一在一图取一标,二找力的作用点,三取长度四画线,五标箭头带大小.说明:1.“一在一图取一标”:指根据力的大小选取标度,一般取力的大小的1/n(n为整数).若在一个图中要作几个力的图示,则标度只取一个,一般取这几个力的最大公约数;  相似文献   

17.
磁偏转与电偏转分别是利用磁场和电场对运动电荷施加作用,控制其运动方向.这两种偏转有如下差别:1.受力特征在磁偏转中,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以速度v垂直射人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所受磁场力(即洛伦兹力)FB=Bqv.FB使粒子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而速度方向的变化反过来又使FB的方向变化,FB是变力.  相似文献   

18.
二、转类法 该构词法的特点是无须借助词缀就实现词类的转换. 1.名词--动词 名词转化为动词是现代英语中极为普遍的现象,也是转类法中构词力最活跃的方法之一.例如:  相似文献   

19.
多个力的合成,一般用作图法或计算法分析.其中,将分力巧妙分组,是解题的关键. 1.同一直线上的力优先分为一组 例1 如图1,六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F、2F、3F、4F、5F、6F,相邻的两个力之间的夹角均为60°,求它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 将同一直线上的力:F与4F,2F与5F,3F与6F分为三组分别合成,合力都是3F.其中上下两个3F夹角为120°,故合力仍为3F,方向与第三个3F的方向相同.故总的合力为6F,方向沿分力5F的方向,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20.
(第一册第五章压强) 一、填空(每格1分,共26分) 1.课本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但重力不是压力,重力作用在____,施力物体是____,而压力作用在____,施力物体是____。 2.在水平的桌面上,放置一个静止不动的物体。物体受到____力和____力的作用;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桌面受到物体的____力,大小等于桌面对物体的____。 3.减小压强的方法有____和____。 4.帕斯卡定律的适用条件:____。该定律是指液体对加在它表面的____的传递规律,而不是液体本身产生的压强的传递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