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分布在天台山的木荷为研究对象,对本荷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木荷种群大小级结构除Q_1、Q_2外,其余均为Ⅰ级幼苗最多.Ⅱ级幼树次之,Ⅴ级大树最少。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Q_1、Q_2种群年龄结构由增长型趋向稳定型。高度级结构以0-2m的个体最多,占总数的74.61%;2-4m的个体次之,占总数的9.72%;最高高度不超过22m。本荷整个种群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Ⅰ级幼苗、Ⅱ级幼树、Ⅲ级小树、Ⅳ级中树均呈集群分布.Ⅴ级大树有均匀分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对6个灰叶胡杨和21个胡杨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胡杨和灰叶胡杨各种群的年龄与胸径均呈明显的线性相关.6个灰叶胡杨种群中有5个种群结构为增长型,1个种群结构为稳定型;21个胡杨种群中有7个种群结构为增长型,14个种群结构为稳定型.影响胡杨和灰叶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的主要因素是缺乏1~3 a年龄级的个体,近年来的生境条件和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3.
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邻格子法,对雷公山秃杉种群进行生态学调查,采用“空间推时间,横向导纵向”,分析大小级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结果表明:(1)雷公山秃杉种群大小级结构为明显的金字塔型是增长型种群.(2)秃杉种群静态生命表的生存分析表明,在种群的生活史中,幼年阶段存在明显的自疏和他疏现象.(3)秃杉种群存活曲线表明秃杉种群存活曲线为第Ⅲ型.  相似文献   

4.
RNA二级结构预测是生物信息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RNA二级结构的准确预测有助于生物研究者了解RNA分子在生物体内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基于最小自由能模型的启发式算法常被运用于预测RNA二级结构。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是常见的启发式算法,将遗传算法中的遗传变异机制以及模拟退火的退火机制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算法,以茎区作为种群中的个体进行交叉变异操作,将所得到的结果进行退火操作,从而得到最优解。该算法结合了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优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研究华顶杜鹃 (Rhododendronhuadingense)种群的高度结构、径级结构和年龄结构 ;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方程和Taylor幂法则模型等测定方法分析了该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结果表明 ,华顶杜鹃的株数随基径级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高度级和年龄级结构近似正态分布 ;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山地居住区道路、住宅的建筑布局、公共建筑的布局以及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中心替代作用等理论的分析,建议山地居住规划结构为居住区——组群级两级结构.  相似文献   

7.
很多教辅书中关于“营养结构中因某种因素导致某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从而引起其它种群数量变化”的总结中,归纳出了以下三点规律:规律一:在一条食物链中,某营养级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后,则后一营养级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与其相同,反之,前一营养级生物种群数量变化与其相反。规律二:在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群中,由于食物链中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另一种群的营养级连锁性发生变化的规律是:当a种群数量变化时,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则b种群的数量增加,反之减少。规律三:在一个复杂的食物网中,当某种群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发生变化时,对…  相似文献   

8.
珍稀濒危植物华顶杜鹃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华顶杜鹃(Rhododendron huadingense)种群的高度结构、径级结构和年龄结构;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方程和Taylor幂法则模型等测定方法分析了该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华顶杜鹃的株数随基径级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高度级和年龄级结构近似正态分布;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9.
在生物信息学中,存在一个热点问题为RNA二级结构预测,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和数学建模计算来"预测"这些结构信息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以及可信度,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与成本.本文提出了免疫算法与Hopfield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的IA-DHNN算法对RNA二级结构进行预测.算法采用相似距离函数、IA算法及k均值算法对神经元的初始值进行优化,提高了全局搜索能力,能简单、快速规范的获得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有效的对RNA二级结构进行预测,有较好的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孙淑敏 《华章》2007,(11):258
为了提高垫片零件的加工效率,本设计采用多工位级进模加工.本文介绍了该零件的级进模的工艺分析、模具结构、工作过程以及关键零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和信息化革命的到来,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为阶级对立日趋复杂化,阶级结构呈多元化趋势且变动性大,并出现了人数众多的新中间阶级,阶级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深入地观察和分析这些现象,坚决批判西方学者提出的各种否认阶级存在、抹杀阶级矛盾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2.
在班级社会学的语境里,红人是班级中一种特殊的群体存在,它包括正式结构的和非正式结构的两种类型。在教育实践中,班级红人应然具有多重角色功能,具体表现为班级运行的中继者、班级力量的凝聚者以及班级冲突的缓冲者。因而,为进一步凸显班级红人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功能,应采取澄清班级红人的角色认知、完善班级红人的生成机制、彰显班级红人的示范功能以及强化班级红人的约束监督等策略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13.
进入2l世纪,阶层分化的速度明显放缓.开始呈现固化趋势。社会阶层结构固化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以身份制度为主导划分社会阶层的阶段,以身份制度为主导向以市场为主导划分社会阶层的过渡阶段以及社会阶层结构与阶层位序的定型化。不合理的二元体制、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和改革开放以来允许收入差距扩大的政策是造成社会阶层趋固化的原因。打破阶层固化、建立公平合理的阶层流动机制,需要制衡权力、驾驭资本,化解阶层矛盾,顺畅各阶层表达意见的渠道,构建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底层阶层提供向上流动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Social scientists are frequently interested in identifying latent subgroups within the population, based on a set of observed variables. One of the more common tools for this purpose is latent class analysis (LCA), which models a scenario involving k finite and mutually exclusive classes within the population.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this problem is presented by the grade of membership (GoM) model, in which individuals are assumed to have partial membership in multiple population subgroups. In this respect, it differs from the hard groupings associated with LCA. The current Monte Carlo simulation study extended on prior work on the GoM by investigating its ability to recover underlying subgroups in the population for a variety of sample sizes, latent group size ratios, and differing group response profile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performance of GoM with that of LCA.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when the underlying process conforms to the GoM model form, the GoM approach yielded more accurate classification results than did LCA. In addi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GoM modeling paradigm yielded accurate results for samples as small as 200, even when latent subgroups were very unequal in size.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生态视域下的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其核心是寻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高度整合,促进班级成员的"生态人"发展。但目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缺乏对学生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注,存在着种群缺少生存与发展空间、主体关系失衡、群体活力与凝聚力不高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构建生态化虚拟网络交流空间、加强种群主体关系的生态化管理、多维度提升种群活力等方面入手,推动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阶层结构对社会的良性运行至关重要。和谐的社会阶层结构应该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因此,扩大社会中间阶层,实现"橄榄型"的社会阶层结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高校班级文化的三种表现形态——物质的形态、制度的形态、精神的形态.认为其育人功能具体体现在环境的熏陶、制度的制约和精神的激励三个方面.提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路应以物质的形态为载体,营造班级文化的温馨氛围;以制度的形态为抓手,创建班级文化的稳固结构;以精神的形态为引领,构建班级文化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8.
记叙文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重心。辨识文体、明晓文意、把握结构、品味语言,从外到内明晰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是记叙文教学的基本观念;记叙文教读课的目标是形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发展的统合力,自读课目标则是达到能读会读,构建课内向课外阅读跨越的桥梁,学生最终养成的是课外阅读的习惯,在课外阅读中构建阅读的广度与厚度;其路径应该是以读为根,尊重记叙文的文类特征和价值性、尊重学生的阅读"前见",由之读出"课文意"和"读者意"。  相似文献   

19.
班级“红人”可以分为正式结构中的“红人”与非正式结构中的“红人”两种。班级“红人”的性质是“边际人”、“中继者”和“佼佼者”,其功能在于:班级运行的“中继者”和班级冲突的“缓冲带”。班级“红人”的形成有其必然的一面,也有其偶然的一面。班级“红人”的变迁规律有“平静期”和“动荡期”之别。班级“红人”在来源渠道和行使权力两方面存在局限。  相似文献   

20.
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主要手段,对班级的影响具有其社会学意义。教师与学生在社会身份、文化资本、人际交往等主要维度上居于班级组织社会结构的两极,因而构成了班级社会最基本的两大结构要素。从教师和学生这两大结构要素来透视学校考试对班级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并针对考试对班级造成的消极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来加强班级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