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要顺应时代变化,在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立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传统课堂、新媒体平台、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探索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把握青年学生的一般特点,也需要结合不同高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借势借力予以开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实践探索中,总结出了宣传教育路径、情感融入路径、榜样引领路径、实践践行路径四个路径,为提升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探索适合高校特点的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不仅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而且可以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实施提供一种有效途径。该文从高校课程载体建设、高校班级文化建设、高校校园道德建设等方面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4.
胡晓敏 《教育评论》2014,(7):162-164
美国作为建国历史仅两百多年的世界超级大国,其高校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有我们值得借鉴的经验。即高度重视社会核心价值观在高等教育中的落实;普遍推行公民教育和品格教育,致力于培养符合美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合格"好公民";以课堂教学改革和各种实践活动来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本文借鉴美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教育和文化背景,对之进行有效择取,并为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面对社会利益多元化,高校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认清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内容、新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路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融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以此彰显党建工作在校园文化正向继承、内化和培育过程中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该研究在尊重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围绕"专业精英、社会栋梁"的育人目标,以"LIFE"育人体系为例,创新教育活动载体,构建实践化、生活化的教育模式,探索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精神教育的育人理念和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7.
美国高校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在我国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部教育缺陷与外部环境压力的双重困境下,要想走出新时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困境,可采取借鉴美国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通过借鉴美国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先进经验,分析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探讨得出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330名在校大学生的随机调查.较为全面地了解当前我市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主要途径及特征,深入探索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即传统教学模式的品质化升级,多渠道的校外宣传活动,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立足专业开展社会实践等。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A0):5-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高校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尤其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高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对我国社会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为了全面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下面从高校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入手分析,深入探讨高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期间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教育模式。现代社会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推广运用,着重探讨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开展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社会文化生态视角下重新审视、理解在社会文化生态视域当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对当前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凸显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并剖析,针对出现的问题,在反思当中建构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新路径:建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新方向;建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文化生态系统平衡;建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文化生态长效持续机制。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s a discussion of prevailing American value dimensions in counsel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n general and a comparison of Taiwanese-Chinese and American counseling value dimensions in particular. Whereas most studies on cross-cultural issues to date have focused on American majority-minority value confli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a new level of value conflict, that between cultures, between nations.Part I discusses differences in cognition and affect between American and Taiwanese-Chinese. We have found that despite decades of American influence on Taiwanese culture, strong value differences persist between both countries, which leads us to believe that culture values are non-negotiable, structural elements of human existence. These basic differences in values influence perception, cognition, and behavior of American and Taiwanese culture bearers and result in predictable cross-culture conflicts.Part II presents a conceptualization of culture values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American values embedded in counseling practices. To understand this influence we have identified (using Geert Hofstede's four culture value dimension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unique to Americans and Taiwanese-Chinese.Part III specifically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American individualism on counseling theory, and how the strong American belief of the universality of individualism can lead to an inability to validate collectivist cultures.We conclude by suggesting that more longitudinal and historic analysis could generate more in-depth information about culture values. This in turn could make a truly 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 more likely possibility.  相似文献   

12.
2013年6月,“斯诺登事件”引起了全球哗然,西方价值观遭受质疑。新时代,具有思想政治性、鲜活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社会热点事件应该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从文化的角度看,“斯诺登事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一个比较澄清、价值认同、坚定信念的教育契机。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的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就对全球化作出了积极反应,其道德教育领域逐渐形成了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观点:全球化时代应强化美国价值观;全球化时代应凸显多元价值观;应该用"生态价值观"来看待全球化;全球化时代迫切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美国电影也以更多的形式出现在中国大学生面前。许多大学生热衷于美国电影,大学生在观看美国电影的同时也对其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道德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Study of cultural difference of paralanguage us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TV talk show hosts is important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American TV talk show host uses more paralanguage signals than her Chinese counterpart. And American host uses more types of paralanguage signals than her Chinese counterpart. The difference of paralangue use indicat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on the values of equality vs. hierarchy and individualism vs. collectivism. The study is significant in that it helps us to understand the hidden cultural values in TV talk shows and promote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文学与美国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美国学记录了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美国不同时期的梦想,一部美国学史可以说是一部美国梦的历史。作家笔下一个个的学形象代表了各种各样的梦,构成了美国化光怪陆离的色彩,从中可以看出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的价值观念和化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看美国文化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利坚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观,美国电影是该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它的运用方式集中体现了美国的文化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来探讨美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即美国文化价值的核心——个人主义及其渊源,并由此解读美利坚这个民族特定的性格特征以及在这部影片里所体现的美国宗教、历史、文化以及社会与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8.
中美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各具特征,立足社会本位和立足个人本位分别是中美创新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其价值取向对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思维训练和教学效果等教育实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的创新教育应学习借鉴美国创新教育的有益经验,以培养出千百万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裔文学中华裔儿女大多排斥自己的族裔文化传统,而认同美国的价值观念,他们甚至憎恶自己的华裔身份,消极地评价自我,否定自我。这种心理正是在美国出身、成长的华裔在强大的种族歧视和同化压力下自卑心理的表现。以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为例,我们可以看出华裔儿女的自卑心理及其成因、表现、后果,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卑的补偿和超越。  相似文献   

20.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发源于西方的个人主义被西进运动打上了美国的烙印,并在20世纪的不同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个人主义的独立奋斗、开拓进取精神成为美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而个人主义的极端发展却给美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辨证认识美国的个人主义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