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发财梦     
在宿舍里,室友们无聊的时候总是扯着一些奇闻逸事来满足口舌之闲,说学校里有男生开着绿色小车子兜风,四处横行,招摇过市,颇有F4之风。隔壁寝室有人直叫“要去打工,要去赚钱”,引得周围寝室探出脑袋纷纷叫嚷:“我也要去,我也要去,去时别忘了叫我。”闹哄哄一片慌。中午,正当我脑袋摇摇晃晃的欲与周公对话的时候,寝室一位在学生会当生活部部长的跑回来宣布:“同志们,告诉大家 一个好消息,XX体育馆需要请一些人发发传单什么的,工期为三天,星期四至星期六。35元一天,包一餐饭。”说到这里,所有的人都纷纷竖起耳朵,睁大双眼,两眼放光,我也从昏…  相似文献   

2.
一、开场白这里所说的词语,一是措词,二是指固定短语;一般短语和句子,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我们所讨论的词语,是以整体形象被储存、被运用的语言单位,而不是根据交际的需要,临时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有人可能会说:你说的这些“词”呀“语”的,哪个人不懂,哪个人不说?可细细一想,事情并不象想象的那样简单。比如说,“我心里七上八下……”我没想没说这句话时,我感知不到我大脑中还有个“我”、还有个“心里”、还有个“七上八下”这样的词语存在,可当我要想要说这句话的时候,它们又一个个地蹦了出来,叫我的大…  相似文献   

3.
开心果     
拿出精神来一年级的小学生上课时无精打采,老师提醒大家说:“请大家拿出精神来!”于是学生们开始在书包里翻起来,最后有位学生举手提问:“老师,请问哪个才是精神?”动物之最老师在语文课上要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把各人认为最特别的动物写下来,并运用恰当的形容词。一会儿,亮亮交卷了。他写道:“最会吹泡泡的动物是正在刷牙的爸爸;最勤换皮的动物是每天做一次面膜的妈妈;最乖的动物是我的奶奶,喊她干啥都没意见;最贪玩的动物是我的爷爷,整天在外面找人下棋,吃饭时间也不回来。”散兵游勇语文课上。老师:“谁能解释‘散兵游勇’这个词?”阿铭一…  相似文献   

4.
《教育与职业》2007,(34):108
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这是颇具特色的一种大学生求职现象。期望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无可厚非,但高期望值不应该是脱离社会需求的一厢情愿。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人“大众教育”时代,不可能每个大学生一毕业就进大机关、大企业、大单位,很多人都必须要从基层干起,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要做就做最好”,这当然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追求,但是在许多时候、许多场合,  相似文献   

5.
“不爱在家里,回来没个人气儿。”亚杰在微信里跟我们抱怨说,“见到父母的时候,他们大多累得不行了,有时晚上也做生意不在家,一个星期难得说上几句话。除了管他们要点饭费,或者听他们指责我学习不用心,真的就没有话说了,不爱听他们说话,他们说啥听着都闹心。”他今年刚上初二,学习成绩越来越落后,回家也看不进去书。  相似文献   

6.
鱼儿自杀案     
同学们,跟大家说一件事情:我家的鱼儿竟然从鱼缸里跳出来了,但是它的运气不算太好,又被我不小心踩死了。下面我为大家模拟一下鱼自杀时候的样子。(下面我就代表鱼了)今天我被大人(大鱼)骂了几句,我觉得很无聊,想自杀。于是,我站在  相似文献   

7.
爷爷和奶奶     
正2月26日睛奶奶是一个很勤快的人。她任劳任怨,不仅每天要做家务,干农活,还要无微不至地照顾生病的爷爷。天气好的时候,还要扶爷爷去院子里晒太阳。可奶奶也很古怪:有时对爷爷很体谅,不论爷爷说啥她都不计较;有时会对爷爷无缘无故地乱发脾气,无理取闹;有时甚至还耍小孩子脾气,对爷爷不理不睬。  相似文献   

8.
结束无聊     
从前有一个老牧师,很喜欢吃一种饼,所以他常预备一些在他家里,但是他很自私又贪婪,除了他自己以外,他不准任何人吃这种饼。这牧师有一个儿子,牧师为了在外出的时候,不让儿子拿饼吃,就告诉他说:“饼里含有一种危险的毒物,如果吃了,就会死去。”一天,牧师外出了,儿子找到抽屉里的饼,拿出来全吃光了。牧师回家,发现饼没了,就对儿子怒骂道:“我外出的时候,你为什么吃了那些饼呢?”儿子回答说:“我很抱歉,但是你外出的时候,我觉得很寂寞又不快乐,于是把它吃光了想自杀的。”结束无聊  相似文献   

9.
闲着没事干的小编们,每天晚上都去扫大街,顺便买几串糖葫芦吃,他们说,这样感觉好极了,总比无聊地在家打苍蝇好一点。又到了晚上,小编们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清洁工服装,开始工作了。酸果拿起他的大扫把使劲地挥舞起来,嘴里还说着:"香老大天天躲在办公室里跟读者聊天,也不出来和我们一起劳动劳动,劳动多光荣啊!下次我们出来的时候想办法把她也拉出来,和我们一起干。"  相似文献   

10.
用人单位面试官最不喜欢的求职者有两种:一种是“只要单位要我,让我干什么都行”的人;第二种是要高职位、高薪水,但是能力和岗位需求明显有差异的人。对于第一种连自己是谁、想干什么都不知道的学生,用人单位不会愿意要,哪怕你的学习成绩非常好;而第二种,对于知道自己是谁,但是不符合企业要求的毕业生,单位也不会要。企业会说,这样的学生可能会不稳定、可能抱怨很多、可能缺乏团队精神,所以不符合企业要求。但是许多毕业生在求职时也有一肚子委屈“:用人单位总是说我没有工作经验,那我想既然什么也干不了,索性你看我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可是用人单位还是不接受。”“用人单位都希望我们自信,能干,我想在用人单位面前表现好一些,所以把自己夸大了一些,可是他们也不接受。“”有些单位问我想要多少工资,我说了,他们又说我要得太多,我不说,又说我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女学生遇到的挫折更多“求职的时候,把自己表现得像男孩子一样,他们说我形象不好;把自己打扮得像个淑女,又会说我娇气。“”应聘文秘也需要男士,应聘工程师也需要男士,应聘教师也需要男士,真的不知道女士还能从事什么工作!”今天,女学生在就业的时候,为了让用人单位接收自己,想出了五花八门的方法,明星...  相似文献   

11.
自从智能手机开始流行后,大家都成了低头族,站的时候看手机,躺在床上的时候也看手机;忙的时候看手机,闲的时候也看手机。总之,大家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了。专家警告说:百年前,鸦片害惨了中国人,百年后,新的“鸦片”又要荼毒生灵了。如果不吸取教训,后果将会很严重!  相似文献   

12.
后遗症     
我小的时候,因为爸爸在外省工作,每年春节才回家一次,所以我对爸爸很陌生。虽然他从没打过我,也没骂过我,但我就是不愿和他在一起。可是,和妈妈在一起,我就感到很踏实。不管妈妈是去外地有事,或是到邻居家唠家常,后面必然跟着我,大家都说我是妈妈的“尾巴”。小孩子家好奇心强,我也不例外。我常常打断妈妈的话,问一些诸如“说的谁?”“什么时候?”等等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这时妈妈总爱说:“小孩子要认真听大人讲,不要插嘴。”  相似文献   

13.
快放学的时候,老师对大家说“:我给你们一个特殊的任务,明天早晨,每个人都从家里带来一个生鸡蛋,这一天里你要保护好它,放学以后再把它带回家去。”我们听了觉得很纳闷,都用疑惑的眼神看着老师说“:这还不容易吗,不就是一个鸡蛋吗?”老师听了,微笑着对大家说“:这确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希望你们都做得很好。”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人在教室里显摆自己的那个鸡蛋,大家正说着自己的鸡蛋如何如何,吴宁提拉着一个塑料袋进了教室,塑料袋里的那个鸡蛋成了蛋汤,他懊恼地叫着“:都快下车了,让一个叔叔的屁股给挤碎了。”听到的人看着自己那个完好无损的…  相似文献   

14.
《晋书》说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他爸爸跟前,正巧碰上长安的使臣到来,他爸爸问他: “你说,太阳和长安哪个离你近?”“长安近。没有听说过人从太阳那边来,不就证明了吗!”他爸爸很高兴,想把这孩子当众夸耀一番。第二天,大晏群臣,又向他问: “你说,太阳和长安哪个离你近?”“太阳离我近”。这孩子忽然改变了他的答案,这把他  相似文献   

15.
四十五城     
三年级时,不知道哪个班,突然升级变成了“城市”。我们班也想升级成“城市”,开始时一团糟乱,走廊里跑满了人,大家各说各的,最后我们团结起来,也发展成了“城市”——“四十五城”。“市长”一般坐在“市政府大厅”——自己的位置上,不停地办公。“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很辛苦,每天都在忙。  相似文献   

16.
四十五城     
三年级时,不知道哪个班,突然升级变成了“城市”。我们班也想升级成“城市”,开始时一团糟乱,走廊里跑满了人,大家各说各的,最后我们团结起来,也发展成了“城市”——“四十五城”。“市长”一般坐在“市政府大厅”——自己的位置上,不停地办公。“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很辛苦,每天都在忙。  相似文献   

17.
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研究所新分配来一个研究生叫叶开。叶开27岁,尚未婚配。上班不久,就有若干热心人要给叶开介绍对象。叶开觉得刚刚工作,事业还没有眉目,就婉言谢绝。过些日子,单位便有人说叶开自视太高,不近人情。甘蔗研究所一共20来个人,埋头搞研究的也就三五位。其他人的主要专业是喝酒、打牌和传播各种危言耸听的小道消息。由于日子过得清闲,因此所里不知从何年开始形成了一个规矩:谁家有了红白喜事,一定要有人出面张罗,招呼大家出礼“随份子”。这使得甘蔗研究所一向不安静,像是一个天天都在赶圩的闹腾的村庄。别处的人便戏称该所为“婚丧嫁娶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小妇无他事     
我家三姐妹,我居尾。外子见过我家人后说,“如果要干一番事业,绝对应该找大姐。大姐的能干与气概,为我们公认。”他又说,“如果想居家过日子,一定要找二姐,二姐的贤惠和勤劳,也是有口皆碑。”他不再说下去。我急着问:“几时找三姐呢?”外子看我一眼,忍着笑,“三姐呢,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啥也不会干。”我当场就要翻脸,他继续说,“可是大家出去玩,没谁也不能没三姐,不然谁来讲故事,谁来闹笑话,谁来伶牙俐齿和人对口。没三姐就不热闹了,也没段子了,还玩什么呢。”我苦笑:到底也给我分派了用场。大姐做事,二姐做家,家事国事都弄好了,总也有吃喝…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本的两大情节模式一个是“看与被看”,一个是“离去—归来—再离去”。“看与被看”无非就是“哪个背后不说人,哪个背后人不说”的老中国人的悲哀;而“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模式更是从农村走出来。走向城市,又要回家,结果最后还是要走出来,不断地往来于城乡之间的知识分子不断地演绎着悲欢离合,而乡土明和都市明的冲突和碰撞在他们心灵的空间决斗着、角逐着,内心里的痛苦、寂寞、孤独是那么的惨烈。作为一个化人、明人,回到乡下。不由自主的就会有一种优越的启蒙心态,我想当年鲁迅也应该是这样的心情。当我又一次阅读鲁迅的小说的时候,就感觉到鲁迅的启蒙情节的强烈、启蒙遭遇的窘迫以及对启蒙反思的深刻。  相似文献   

20.
星期天早上,我吃过早饭照例又要出门去。8岁的儿子见我要出门了,便问我道:“爸爸,您今天不陪我吗?”“爸爸今天有事,下个星期天一定陪你,好吗?”我回答说。儿子双手拦住大门,挡住我去路,委屈地说:“又是下次,上个星期说陪我,这个星期又说下个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