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押沙龙,押沙龙!》是20世纪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创作的一部哥特小说。恶棍英雄的塑造、恐怖的情节和揭示人性阴暗面的主题都具备了哥特小说的特征。哥特式手法的运用是对建立在奴隶制和种族主义基础上的旧南方非人性的鞭笞。  相似文献   

2.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具有极强的哥特式风格.弗罗斯特诗歌的题目具有哥特式特征,诗歌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往往是秋冬季节、夜晚、黄昏或者雨雪天气里,故事的背景多在室外.诗人为读者呈现出的是形只影单的人物.弗罗斯特诗歌的氛围极其恐怖,诗人集中使用一些词汇和意象突出恐怖的氛围.弗罗斯特诗歌中的哥特式风格有效地渲染了诗的气氛,强化了诗的主题,创造了极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蝴蝶梦》原名《吕贝卡》,是达夫妮·杜穆里埃的著名作品之一。书中揭示了人性阴暗、诙谐、恐怖的心理,用女性哥特式的表达方式,展示女性角色压抑绝望、充满黑暗的心理情绪,但又渴望在男权主义社会压迫下拥有完美幸福的心理欲望。书中以哥特式的方式描述整个故事的人物,对女性角色的细腻表达以及心理特征描写,是作者对现实主义生活、心理思想的剖析,在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4.
《文山学院学报》2014,(4):53-55
小说《八月之光》所营造的恐怖、阴暗氛围透显出明显的哥特式特征。该小说对幽暗封闭的环境描写、孤癖残忍的人物塑造、充满凶杀暴力的故事情节的设置都具有浓郁的哥特式色彩。福克纳旨在通过哥特式文学手法,控诉南方宗教压迫和种族迫害。  相似文献   

5.
柯尔律治的诗《古舟子咏》是一首叙事诗,具有小说中的一些典型特征。《古舟子咏》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其哥特式风格主要体现在哥特式背景、人物、梦幻、哥特式意象、词汇、可怕的画面、哥特式气氛、犯罪、宗教、血腥、哥特式故事情节和主题等方面。《古舟子咏》中的哥特式风格有效地渲染了诗的气氛,强化了诗的主题,创造了极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哥特式小说的特点是恐怖,恐怖构成了哥特式小说的最突出特点.像哥特式的其他元素,无论是黑暗,奇异,鬼魅还是高贵的吸血鬼形象,都是为制造恐怖气氛服务的.电影的出现为恐怖的哥特式小说做了最好的解读.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欧美恐怖电影中随处可见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廖伟蓉 《海外英语》2012,(14):178-179,207
爱伦坡恐怖小说的经典范例《一桶白葡萄酒》,尽管篇幅短小,却以紧凑的结构,深刻的暗示,融合了爱伦坡杰出的艺术写作技巧,通过对哥特式人物和场景的塑造,对人类阴暗和恐怖的一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埃德加·爱伦·坡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哥特式短篇小说,开创了“心理哥特”小说的先河。同时,在创作理论上他提出了“效果统一论”,并将该原则付诸于他的文学创作实践。文章将该理论应用在对其名篇《丽姬娅》中哥特艺术的研究上,从人物刻画、背景和情节等方面分析与论证坡是如何成功地制造哥特式的悬疑与恐怖。  相似文献   

9.
哥特式小说注重营造恐怖气氛.爱伦坡的经典之作<一桶白葡萄酒>是哥特式小说的典型.小说一味地制造恐怖,不是借此来征服读者的心灵,使之成为其奴役的对象,而是通过恐怖本身所蕴藏着的一种魅力,等待着读者去发现,去欣赏.用解构主义二元对立理论来解构<一桶白葡萄酒>中的恐怖,构建哥特式小说中的甘甜.  相似文献   

10.
爱伦·坡的诗歌如同他的小说一样,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他诗歌中的哥特式风格主要体现在其叙事诗中,其诗歌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气氛、意象、词汇、故事情节以及主题都具有哥特式风格,而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极强的哥特式风格又与其生活经历和文学思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福克纳在创作中大量运用了哥特式手法,他的小说在恶魔式人物塑造、故事情节的设置、场景的描绘与神秘恐怖气氛的渲染、主题的表现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哥特式特征。他借助哥特式手法揭示人性中的黑暗与罪恶,进行道德探索和社会批判,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爱伦坡对哥特式小说的继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情节上,依然包含着复仇、虐杀等黑暗色调的情节;二是在场景上,依然采用墓地、古城堡等典型场景。爱伦坡对哥特式小说的发展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叙述视角上实现了第一人称外视角与第一人称内视角的相互转换;二是在结构模式上,形成了包含递进式、推理式、镶嵌式在内的新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是一部运用哥特式手法的经典之作。它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小说中的地点背景、人物性格、情节事件和主题发展四个方面,歌特式手法的运用更加体现了该小说的悲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埃德加·爱伦·坡,美国19世纪著名的现代主义作家,其代表小说《黑猫》利用人物的无声对话、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布局为读者制造出一部恐怖的典型哥特式小说。本文旨在通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探索作品恐怖色彩的背后,作家如何为自己找到了"熵减"的方式,同时也为当代读者提供了挑战孤独的生命启示。  相似文献   

15.
旧南方棺椁上的一朵玫瑰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人们认为《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一个南方哥特式的恐怖故事,女主人公被看作可恶而可怖的变态魔鬼。认真解读本文,并还原小说人物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后,本文对此有不同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英国现代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小说《蝴蝶梦》中的一些意象特征,认为在这部小说中.杜穆里埃通过大量的哥特式意象制造了曼陀丽庄园的阴森、恐怖、神秘的气氛,描述了主人公焦虑、恐惧、压抑和绝望的心理。指出《蝴蝶梦》中出现的这些哥特式意象,更好地体现了小说巨大而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埃德加·爱伦·坡哥特式小说《贝蕾妮丝》虽以女主人公表妹的名字命名,但小说讲述了表哥埃加乌斯对表妹贝蕾妮丝狠下毒手,将其活埋的恐怖故事。小说充满了哥特式恐怖色彩的同时,也展现出小说人物许多心理活动,因此该文从精神心理分析学家拉康的镜像阶段论角度出发,采用文本细读法着重分析表哥埃加乌斯从幼时到成年的心理变化发展以及他为何将表妹贝蕾妮丝活活"阉割"在坟墓中。  相似文献   

18.
哥特式文学起源于英国,却在美国找到了适合发展的土壤。文章对美国早期哥特式文学的几位关键性作家分别作了介绍,同时阐明哥特式文学在美国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清教主义,并指出美国哥特式文学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那就是将恐怖内在化、心理化。  相似文献   

19.
荒漠中的恐怖——评美国现当代哥特式小说的主题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歌特式小说是盛行于18世纪后期及20世纪早期的一种神秘、恐怖小说。本文探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哥特式小说体在美国再度兴盛的原因,分析了福克纳、麦卡勒斯、奥康纳、卡波特、杰克逊、赖特等以哥特式小说为主的美国现当代重要作家的代表作所揭示的主题思想:传统制度的没落、传统道德的沦丧、基督信仰的崩溃、孤独中的变态恋、隐身黑人的抗争  相似文献   

20.
爱伦坡在继承传统哥特式小说风格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拓展了哥特式文学样式的表现空间,将传统哥特式小说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和发展空间。本文在分析哥特式小说及其风格的基础上,从题材选择、哥特场景的构筑和恐怖气氛的营造等方面来研究爱伦坡恐怖小说对传统哥特小说的继承和发展,以便于更好的认识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作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