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名师,我们会想起斯霞、霍懋征、魏书生、于漪、孙维刚、于永正、窦桂梅……他们是怎么样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那一代     
在中国基础教育界,魏书生、于漪、钱梦龙无疑是三座“高山”级的人物。在他们身上,可以说叠加了几乎所有评判教师的美丽动听的汉语词汇——就在本专题制作后期, 在刚刚读到的两篇有关魏书生和于漪的文章中,我们还三番两次地看到了这样一些“前缀”和“后缀”:“奇人”、“圣人”、“神人”……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80年代,语文界群星闪耀。于漪、钱梦龙、洪宗礼、魏书生、宁鸿彬、顾德希等语文大家。承继叶圣陶等老一辈语文人的光荣传统。凭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语文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建构了当代语文教育的基本范式。他们的实践、思想和理论。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天意义也十分重大。读懂“于漪们”“那一代”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也是我们“这一代”承前启后、创造语文教育辉煌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当代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经常使用“游戏”来阐述自己关于语言的观点。索绪尔首先把语言当作“下棋游戏”,其后维特根斯坦和伽达默尔把“语言游戏”作为其语言哲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对三者的语言游戏理论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他们在使用这个比喻时的着眼点和表达的语言观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子曰     
我是一只树妖,前不久被一个吊儿郎当的落魄书生种到他的木屋旁.这里山清水秀,唯一的缺点就是那书生杀猪般的读书声.“子曰,学而时习之……之……”“子曰,人不知而不愠……愠……愠……”“子曰啊……”他每天“子曰”来“子曰”去,因此我和山里的其他小妖都称他为“子曰哥”. “子曰哥”经常会来到我的身旁,眯着双似没睡醒、细看又带着几分狡黠的眼,抚摸着我的躯干夸夸其谈,说名利、金钱都是浮云,读书只是为了陶冶情操,还撩着他的长发,信誓且旦地说,要游尽大江南北,要让这世上的寸寸土地都留下他的脚印.  相似文献   

6.
当代资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创始时的资本主义相比,其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呈现出许多新现象。如果我们无视资本主义最近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变化,不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分析,就不仅会使我们的理论本身显得苍白无力从而失去吸引力,而且会为各种美化资本主义的片面乃至错误的理论、观点提供生长的温床。这对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本刊“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专栏特组织“怎样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专题讨论,从本期起,较为系统地刊发有关文章,以期为理论教师提供一些帮助,使他们能引导青年学生科学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正确把握当前国际形势,坚定学生对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一、讲课:让学生上讲台 “讲”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和主要形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和灵魂。从古代的孔子到当代的钱梦龙和魏书生,哪一个语文教育家都离不开讲。讲是传授知识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形式。教师几句准确、生动的讲解,往往会使学生豁然开朗,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无定法,讲无定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妨让学生走上讲台,或试讲或先讲某些内容。这样做有很多好处: 其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学生“受命”之后,往往会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找资料,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探求知识的积极性。 其二,也便于教师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学生讲  相似文献   

8.
同学书     
《同学》杂志,从这一期起,开办“我们是同学”专栏。开办这个专栏,不由得勾起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我们会油然回想起那个青春岁月的年龄,我们共度了书声朗朗的美好时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激越的情怀,单纯的梦想,求知的渴望,一起构筑了明天的希望。于是友谊就在不经意中,在往返于课堂、宿舍、图书馆的匆匆步履中悄悄地萌芽了,生长了,开花了……许多年后,重新聚首,不论是毕业后朝夕相处,还是海角天涯,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异口同声地说出那一句亲切而意味深长的话语:“我们是同学……”  相似文献   

9.
也说早恋     
临风:看了前面两封读者来信和王东石的这篇“也说早恋”,我们又一次谈到“早恋”这个话题,王东石、Luckily、紫泪男孩他们的观点也许正代表了当前的部分同龄人……  相似文献   

10.
这里所说的少女评诗是一个通俗、畅晓、浅易、明白的故事。这个生动、具体的故事 ,能解决中学生作文的真实性和灵活性两个大问题。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 ,有四个书生 ,一天 ,趁先生不在 ,便溜出书房去游玩。他们来到一座小桥边 ,看见迎面走来一位年轻貌美的少女 ,便忍不住想挑逗他一下。于是 ,甲书生高声吟道 :“二八佳人姿多娇”。甲书生话音刚落 ,乙书生接着高声吟道 :“八幅罗裙向东飘”。随后丙书生接着高吟道 :“三寸金莲多婆娑”。最后 ,丁书生高声吟道 :“想必此女要过桥”。这少女见那四个书生举止轻狂 ,心中不悦 ,决心教训教训他…  相似文献   

11.
书生 读书人的通称。《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注云:“(赵)咨曰:‘吴王……虽有余闲博览书传,籍采奇异,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白面书生”指年轻、阅历浅的文弱书生。  相似文献   

12.
老师的微笑     
学生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对他们微笑,他们就会对我们微笑。老师的微笑,的确让学生和你亲近了许多,他们喜欢围着你转,把你当成他们心目中的好朋友、好老师。课后,他们会打开话匣子:“老师,和我们一起看书吧!”“老师,给我们讲个故事吧!”“老师,我让您猜个脑筋急转弯。”……一大群孩子会粘着你说这说那。这一切,都源于你对他们发自真心的微笑,充满童心的笑,永远年轻的笑。  相似文献   

13.
温暖平和     
孙德宏 《科技文萃》2001,(2):121-122
在一定程度上讲,医治“运动”的创伤并不比医治战争的创伤更容易。战争重创了人的肉体,而“运动”则重创了人的思想、人的尊严、人的激情,重创了人与人之间那种本该有的最基本的互相尊重和理解的价值观。 近来人文社科界讨论20世纪的成果不断推出。关于百年发展道路的探寻,关于百年战争的反思,关于百年科技的回顾,关于百年学术的疏理,等等。估计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此类成果会更多。 在这林林总总之中,笔者面对这样一堆材料良久无语。 一群知识分子因“响应号召发表意见”而被剥夺了几十年说话的权利,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也被剥夺。开始的七八年过去后,他们的日子似见宽松,可是又来了场叫“文化”的“革命”。结果,他们,以及更多的人又被打进“牛棚”或监狱,结果,就又是一个十年……现在的事实证明,他们当时的很多观点是对的,而且其中很多也正是我们今天正在做的——尽管20年前他们陆继被平反、改正,可是,此前在“能不能活下来的境地中挣扎着”的20来年还是去了,其中一些人因无法忍受而“自绝于人民”,余者还有一些则是或家破人亡,或夫妻反目,或父子“断绝关系”。改革开放后,他们获得了“新生”,他们中的不少人重新成了我们社会的中坚……  相似文献   

14.
为教师而歌     
学校应该是语言的世界,文字的世界,书籍的世界,因而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理所当然的场所。教师作为精神的启蒙者,他们理应是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读书人。书生,不同于官员、不同于商贾、不同于匠人。在中国的古典小说或戏曲中,书生的形象总是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秀外慧中。书生的举止言谈充满了书卷气,文质彬彬,谦恭有礼,信奉“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的训诫,力行“居仁由义,体用已全”(《孟子》)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关注社会     
活动设计背景: 现今的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而是心系天下、关注社会的新时代青年。如果把他们的活动空间局限在学校和家庭里,对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因为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现在的学生可以了解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社会也需要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年轻一代的涌现。因此,我在班级中开展了“如果我是人大代表”的实践活动。活动步骤: 准备A、知识准备:指导学生学习“两会”知识,了解人大代表的职责和权利义务,以及如何提出议案。B、材料准备:发动学生利用课余  相似文献   

16.
说起名师,我们会想起斯霞、霍懋征、魏书生、于漪、孙维刚、于永正、窦桂梅……他们是怎么样成长起来的? 教书育人是名师的自觉追求,是从心灵深处进发出的强大内驱力.他们对教育事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对教学不懈努力,充满激情.谈起学生,他们的故事会让人感动不已.他们对学生的爱,来自内心深处.他们把爱深嵌于课堂,把每一堂课都当作完成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他们的学生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课堂上每一个生动细节几乎已化入血液,溶汇为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养分.  相似文献   

17.
李迪 《班主任》2010,(9):12-12
禅宗有“渐悟”和“顿悟”之说。所谓“渐悟”和“顿悟”,可理解为两种不同的认识事物的方法。主张日积月累、由浅而深的常规之道是“渐悟”。我们阅读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李镇西等老师的书籍,研究他们的教育理念并身体力行,当属循“渐悟”之道。  相似文献   

18.
情景喜剧是从美国引进的一个电视剧类型.相对来说剧情比较单一,大部分采用在摄影棚内录制且带有现场观众互动,常常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的喜怒哀乐,主要靠幽默的语言来取胜的演出形式.情景喜剧多数采用即制即播的形式,及时的反应社会生活.剧中的角色具有类型人物的特征,或善良、或愚笨、或狡猾、或幽默……并且“口吐莲花”、字字珠玑、笑料迭出、“包袱”不断.为什么现在的80后、90后学生非常喜爱这类情景喜剧?从这个角度切入,我们来尝试分析一下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这批80、90后的学生虽然非常自我、张扬、另类,但在他们性格的底蕴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中国传统的品格、共性的特征……,这就需要我们任课教师及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发现、挖掘和引导了!  相似文献   

19.
话说书生     
究竟何为“书生”?要给它下个准确的定义,我的功夫还远未到家。我只知,书生自非书所生,也并非所有书生都以书为生。但既是书生,想必书应是贯穿其一生的。书的作用人尽皆知,但不知大家对书生有何看法,为何自古有言“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暂且不论,让我们先来看看——  相似文献   

20.
笑弹X枚     
水往上漏有三个书生,同坐一条船,突然,船漏了一个洞,水渗了进来。第一个书生说:“我们把船扣过来,把水倒出去。第二个书生说:“我们再凿一个洞,让进来的水流出去。”第三个书生说:“别动,这一定有鬼,人家都是水往下漏,而这怎么水往上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