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教育》2011,(1):125-125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一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  相似文献   

2.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是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1-6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  相似文献   

3.
杨震 《现代家教》2002,(5):12-12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是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  相似文献   

4.
于欣 《中国培训》2004,(4):36-37
1968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带领他的实验小组到一所小学对学生做“发展预测”。实验小组对该校18个班的学生考查后留下一张名单,他们告诉老师,名单上的学生都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孩子。半年后实验小组再次回到这所学校,老师们纷纷赞扬预测准确,说名单上的学生确实比其他学生进步快得多。这时罗森塔尔却一语惊人,说名单上的学生当时是随意圈定的,根本不存在什么“预测”。原来罗森塔尔靠这种“权威性的谎言”,引起老师们对这些孩子的期望、关注及倍加关爱,老师平时的关爱才是这些学生进步快的真正原因。罗森塔尔实验是“关爱能促进学生发…  相似文献   

5.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罗森塔尔和雷诺尔·贾可布森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1~6年级各选了3个年级共18个班,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占总人数20%的"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任课教师,并叮嘱他们一定要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8个月后,他们再次来到这所小学对那18个班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  相似文献   

6.
“罗森塔尔效应”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知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相似文献   

7.
若干年前,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学校,从1年级~6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关于未来发展趋势的测验。之后,罗森塔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并叮嘱他们保密。其实,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心理学家对这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  相似文献   

8.
“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对该校18个班的学生“像模像样”地作发展预测后,将最优秀的学生名单通知任课老师,并再三交代不要把名单外传。名单中的学生在老师看来,有优秀的,也有学习不尽如人意的。对此,罗森塔尔解释过:“请注意,我讲的是他们的将来,而不是现在!”8个月后,罗森塔尔对名单中的  相似文献   

9.
8月27日《现代快报》报道,山东一小学按血型分班,校方称有利于因材施教。这让我想到了教育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罗森塔尔的成功就在于“教育期待”,它的权威性结论让教师…  相似文献   

10.
8月27日《现代快报》报道,山东一小学按血型分班,校方称有利于因材施教。 这让我想到了教育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罗森塔尔的成功就在于“教育期待”,它的权威性结论让教师对名单上的孩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促进了对孩子的潜力挖掘。  相似文献   

11.
1968年,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为首的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试验,他们运用智力测验的方法对18个教学班的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鉴定。而后心理学家们给这些学生的老师们提供了一份名单,并声称“名单上的学生今后学业会有迅猛发展”。而事实上,名单上的学生完全是心理学家们随机选择而非依据智测结果提供的。8个月后,研究者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进行复测,发现那些被列入名单的学生比没有列入名  相似文献   

12.
196 8年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对美国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十八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 ,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 ,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 ,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 ,这是一个权威性谎言 ,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但是八个月后 ,复试结果出现了奇迹 :名单上的学生 ,各个成绩有了较大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 ,自信心强 ,求知欲望盛 ,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正是罗森塔尔的科学家身份的权威性激发了教师独特的感情。他们掩饰不住的深情通过眼神、笑容和嗓音传递给这些学生 ,在学生身上产生“…  相似文献   

13.
木雨 《家长》2011,(7):36-37
罗森塔尔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项实验,研究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一天,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结束后,他们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的老师,叮嘱他们务必保密,  相似文献   

14.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和雅克布森教授,曾于1968年带着一个实验小组走进一所普通的小学,对校长和教师说明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测验。他们在6个年级的18个班里随机地抽取了部分学生,然后把名单提供给任课老师,并郑重地告诉他们,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中“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并再三嘱托教师在不告诉学生本人的情况下注意长期观察。8个月后,当他们回到该小学时,惊喜地发现,名单上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重视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期望:从罗森塔尔效应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名叫皮格马利翁的王子 ,他非常喜爱自己用象牙雕刻的一尊少女像。后来 ,由于他真挚的爱和热烈的期望 ,这尊雕像真的活了。1968年 ,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 ,和他的助手对一所小学进行了一次所谓“预测未来的发展测验”(实际只是一般性的智力测验) ,随机地在每个班抽取了一部分学生 ,写成名单告诉他们的老师 ,声称这些学生极有发展前途。过了8个月后 ,他们再次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列在名单里的学生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原来 ,老师们在罗森塔尔先生的暗示下 ,刺激了对学生真挚和…  相似文献   

16.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柏生所做的关于“教师期望效果”的著名实验研究。他们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名字把它命名为“皮洛马利翁效应”,后来学者们又把这种期望效应称做“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与雅可柏生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对十八个班的学生作了“未来发展预测”的智力试验,尔后择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告知老师。名单中的学生有的为老师所始料不及。罗森塔尔对他们的老师暗示并随机而神秘地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有发展的可能性呢!”临走时他们又慎重地写了一份名单交给老师说:“根据测验的结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对国外几个著名的"效应"颇有兴趣与感触,感到师训机构和学校领导如能恰当地运用这几个"效应",以"效应"促"效果",将对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很大助益。特写出来与读者共享。一、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七项实验。他们从一到六年级选了18个班,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若干年前,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学校,从1年级~6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关于未来发展趋势的测验。之后,罗森塔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并叮嘱他们保密。  相似文献   

19.
一、神奇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pygmalion effect)早在 196 8年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 (R.Rosenthal)和雅各布森 (L.Jacobson)就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对一所小学 1— 6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 (实为智力测验 ) ,而后随机地 (不根据测验成绩 )在各班抽取 2 0 %的学生列成一个名单 ,并故意告诉每个班的教师说 ,这些学生在学业上很有发展潜力。 8个月后 ,再对全校所有学生进行一次测验 ,结果发现 :名单上学生的智力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发展 ;这种发展在一、二年级尤其显著 ;而且教师在评定这些学生时 ,说他们“求知欲更强”,“…  相似文献   

20.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教师期待效应,这个效应来源于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个实验。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番"煞有介事"的发展预测,然后将所谓的"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并叮咛不要把名单外传。八个月后,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又对这18个班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