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产生于劳动,这已经是定论。原始的诗歌与音乐、舞蹈是孪生兄弟这也为众多的历史文献所证实。普列汉诺夫在论述原始民族艺术时,曾引毕歇尔的话说:“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上。劳动、音乐和诗歌是极其紧密地联系着的,然而三位一体的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劳动,其余只具有从属的意义。”(《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尚书尧典》载:“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吕氏春秋·古乐》也这样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入阙。”由此可知,原始诗歌从劳动实践中一经诞生,便与音乐、舞蹈紧密结合,这正是原始诗歌的一个最基本的特…  相似文献   

2.
音乐与诗,似一对孪生姊妹,相伴而生。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原始人在其劳动的过程中,由于筋力的张弛和工具运用的配合,自然地发出劳动的呼声,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产生节奏。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音乐、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的起源。所以论及诗歌,就不能不提到音乐。所谓“诗”亦“歌”。  相似文献   

3.
(一)屈赋与“诵诗” 在古代,舞蹈、音乐与诗歌,是三位一体的。至于后来舞蹈、音乐跟诗歌的分合关系,或诗跟歌的分合关系,虽然情况较为复杂,但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诗”来讲,其总的倾向,不仅是逐渐脱离舞蹈、音乐而独立,乃至“诗”也逐渐脱离“歌”而独立。  相似文献   

4.
<正> 在艺术发展的最初阶段,舞蹈就和诗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乐记·乐象篇》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这说明诗是用以表达内容,歌是用以唱出声音,舞是用以显示姿态的。三者都出自内心,然后乐器随之进行表演。其间的关系,确是难分难解。而《乐记》的《乐本篇》,更认为音乐是诗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称谓,它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物而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的歌与舞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颂》诗歌与舞相应而不相兼,歌者自歌,舞者自舞;《雅》诗歌与舞关系亦密,且与宴者可以既歌又舞,但属于自娱性舞蹈;《风》诗则缺乏歌与舞相兼的证据。“诗三百篇”不都是舞辞,只有《颂》诗中有舞词。  相似文献   

6.
试论白居易对《霓裳羽衣》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霓裳羽衣》是唐代宫廷大型乐舞之一,融诗歌、音乐、舞蹈于一体。白居易在多首诗歌中表达了对此舞的关爱。其长诗《霓裳羽衣歌》是迄今为止人们所看到的关于这一乐舞最为详实的史料。它是诗也是乐,是舞也是歌。以往的学术界只关注其中的乐舞表演,而对于白居易为挽救它濒临灭绝的命运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17页说:“电影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和广为流行的娱乐形式。有人称为继诗歌、音乐、舞蹈、美术、建筑和戏剧之后人类创造的‘第七艺术’。”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332页说:“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里乔托·卡努杜发表的一篇论著中第一次宣称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比较发现“第七艺术”的前六种表述有出入,诗歌、建筑、音乐、舞蹈、美术等五种是相同的,而第六种教材上表述为“戏剧”,教学用书为“雕塑”。孰是孰非?  相似文献   

8.
诗歌节奏韵律的形成原始诗歌是劳动呼声的发展,它在劳动中编制,歌唱;它不仅是劳动的产物,而且是劳动本身的一部分。在原始阶段,劳动是主体,诗歌是其伴奏。因此,劳动本身的节奏和韵律,便派生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与原始劳动诗歌同时,也产生了音乐和舞蹈。原始音乐是劳动音响的艺  相似文献   

9.
诗歌节奏韵律的形成原始诗歌是劳动呼声的发展,它在劳动中编制,歌唱;它不仅是劳动的产物,而且是劳动本身的一部分。在原始阶段,劳动是主体,诗歌是其伴奏。因此。劳动本身的节奏和韵律,便派生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与原始劳动诗歌同时,也产生了音乐和舞蹈.原始音乐是劳动音响的艺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开元”、“天宝”盛世期间,统治阶级对人民采取了比较开明和缓的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生产力有了更大的提高;文化艺术也得到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中国文化艺术的空前高潮。可以说,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古典音乐的黄金时代。 唐代诗歌中描写音乐的作品不少,如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钱起的《湘灵鼓瑟》、顾况的《李供奉弹箜篌歌》,李贺的《听颖师弹琴歌》  相似文献   

11.
方言是我国民族语言的一种地方性语言分支,是民族共同语的一部分。自从人类在劳动实践中创造了语言,便有了质朴而率真的歌唱。这种先民的口头创作,经过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开始进入书面文学,并逐渐演化为诗歌、音乐、舞蹈等各自独立的艺术门类。尽管丰富多彩的书面文学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旋律,但是一些民间方言口语仍被吸纳到文学创作中来,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国风,多为乡音土语,表现了民众的劳动生活和爱情。朱熹也说:“凡诗之所谓凤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诗集传序》)。《诗经》后的楚辞,大…  相似文献   

12.
王坚 《甘肃教育》2009,(18):46-46
诗歌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诗歌从产生到现在,一直与音乐有不解之缘。从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声,到西汉时期的汉乐府,再到唐宋时期宫廷教坊和乐而歌的诗词,都说明诗歌与音乐有很深的渊源。早在古代,孔子就提出了“兴与诗,立与礼,成与乐”。因此,在诗歌教学中适当地引入音乐,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语文知识,并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3.
“劳动歌”是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是其他民歌的本源。在羌族民歌音乐的研究成果中,人们对羌族“劳动歌”的词意和内涵的阐释上,尚有模糊甚至不合理之处。分析与归纳羌族“劳动歌”的音乐形式,有利于羌族民歌的整理、研究、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汉乐府?从《汉书·礼乐志》的有关记载中可以知道。乐,是音乐;府,是官署,乐府,是官设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掌管祭祀天地、宗庙以及宫廷礼仪所需的乐歌、舞蹈,包括采集歌谣、创作乐曲以及排练演奏。魏晋以后,人们习惯于把这一音乐机构演奏的乐舞节目中的歌词,称为“乐府”,于是乐府就由官署的名称,一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有时,为了与官署的名称相区别,也把这部分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称为“乐府歌辞”。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和手法都值得推敲和学习。《芣苢》是诗经中的“叠词”之最,其简练的语言风格、“排比”的写作手法等,都值得深入研究。从诗歌的语言、意境、主题入手,通过品读诗歌的歌谣性质、意境及其中折射出的民间生活,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领会“劳动光荣、笑对生活”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音乐艺术历史悠久、光辉灿烂。“乐舞”作为一种音乐艺术形式,从远古到周初,经过先秦这一段漫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逐渐确定下来,形成了一种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可见,“乐舞”中歌、舞、乐紧密结合的形式,是人类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因而也就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美。从迄今掌握的资料看,早在原始萌昧时期,我国就有歌舞音乐的产生。这些资料有见于考古实物,也有见于文字记载。虽然只是萌昧时期的作品,但其中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阅读,写作是写作,阅读怎么会是创作呢?当阅读中产生了问题,解决了,并把它写出来了,阅读就是创作。教学人类第一首诗《弹歌》,教师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逐步认识这首诗歌,并朗读诵读、理解诗意、探索创作,使学生明白诗人有独特的创造力。这样的教学,不是读读背背古诗所获得的枯燥的词句、抽象的意义,而是体会到诗歌是情感的流淌、表达的灵动,从而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自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语言的发展变化引起了历史上诗歌形式的发展变化,诗歌形式的发展变化,也影响着音乐形式的发展变化。《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二者皆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这就是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首先有了诗,接着才依次有了歌曲(声乐)舞蹈和器乐。春秋时的《诗经》、战国的《楚辞》、汉代的《乐府》唐宋的诗词、宋元的曲牌等等,这些艺术语言的变化,都表明语言与文学和音乐的发展有着  相似文献   

19.
《霓裳羽衣》(以下简称《霓裳》)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大曲”是音乐、舞蹈、诗歌三者相结合的多段歌舞曲),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乐舞。《霓裳》不传虽已“一千多年,但这个美妙的名字,至今还经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可能是因为《霓裳》载誉艺坛、享有盛名的缘故吧,对它的来源似乎更加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郑隅在《津阳门》诗注中说:“道人叶法善引唐明皇入月宫,闻仙乐,及上归,但记其半,遂于笛中写之。会西凉府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与其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序,用杨敬述进为其腔,而名霓裳羽衣曲。”  相似文献   

20.
朝鲜半岛新罗时期的国语诗歌一般称之为“乡歌”,《彗星歌》是保存到现在的新罗诗歌作品中最古老的乡歌作品。《彗星歌》产生于公元6、7世纪,作者是新罗真平王时代(公元579—631)的大僧人融天师。《彗星歌》不仅采用了巧妙的表现手法,而且还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