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文简析《蜗牛》一课是语文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童年观察蜗牛的事情。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蜗牛的胆小和爬行的艰难。重点描述了蜗牛在艰难爬行的过程中如何勇敢、执着、  相似文献   

2.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3.
邱燕  张德全 《考试周刊》2011,(48):56-56
一、复习导入,把握整体师: 孩子们,你们已经初读了第18课,请同学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作者的童年故事发生在哪里?(强调“祖父的园子”,齐读课题。)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多姿多彩?“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又是怎样生活、成长的?祖父的园子为什么让作者念念不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跟随作者走进这个大园子。  相似文献   

4.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而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生命的气息。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课文语言富  相似文献   

5.
沈培萍 《辽宁教育》2011,(1):111-112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而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生命的气息。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6.
《我的母亲》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期第一单元第二课的课文,选自《胡适自传》中的《四十自述》作者写的是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之下成长的往事,字里行间突显了母亲对作者深深的爱和严格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风筝》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表现了童年的快乐。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表现童趣,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抓住心理描写体验童年生活的快乐,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一、初识整体,初议情趣1.体验乐趣。交流课前搜集的资  相似文献   

8.
教材简析苏教版第十册第17课《月光启蒙》是一篇内涵丰富的散文,写了作者回忆起在童年夏夜的月光下,母亲搂着自己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的动人情景。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化是精神成长的  相似文献   

9.
<正>[内容导航]童年冬阳下的骆驼队,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祖父的园子。[学习目标]1.认识"蚱"等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重、难点]1.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  相似文献   

10.
一、回顾导入,再进祖父的园子师:上节课和同学们聊了许多童年往事,这些美好的记忆让我们回味无穷,今天我们继续走近作家萧红,走进(指着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师:通过上节课学习第1、2自然段,还记得在童年萧红的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吗?板书:活力过渡:课文还有一节也是写园子里景物的,找一找(13小节)?看看在童年萧红的眼睛里,这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设计意图】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是"园子"。作者萧红  相似文献   

11.
一、复习导入,情感铺垫1.上节课,马朝虎先生把我们带进了他童年生活的村子。请同学们用"______。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样的句式,说一说作家童年时关于水的深刻记忆。2.水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缺水是乡亲们心中刻骨铭心的痛苦。(板书:缺水苦)但是,在作者的记忆里,水给他带来的快乐也是终身难忘的。(板书:乐)课文写了哪两件因水而乐的事?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课文写了村里人雨中洗澡和四兄弟夏日冲凉这两件浴水乐  相似文献   

12.
《肥皂泡》是一篇文笔优美、充满童真的散文。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巧妙设计,让学生获得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课堂上,教师可通过生活体验、戏剧表演、看微课、听录音等形式,让学生理解文本难懂的句子,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这篇小说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抒写了成长的体验,文中童年的故事、成长的感受能很快激起学生共鸣。教学时不必囿于课文分析这分析那,宜通过反复朗读让文章的情、理自然注入学生心田,再引导学生以“长大的感受”为契合点衔接课内外,从他人的故事和文章中获得有益的启迪。教学步骤:一、反复朗读课文。速读,圈出生字新词,查阅工具书,落实。再读,理解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话全文内容。细读,体会文中爸爸对女儿的深情,体会作者文字中渗透的怀恋童年之情。自由读,领悟文章情韵。二、深入课文,看变化。英子的成长,是通过她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新选入五年制第九册 (六年制十一册 )的一篇课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父亲和母亲对自己习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这两种评价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以及这两种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爱。课文的重点是作者对父亲和母亲两种不同评价的认识。从课文中看 ,这个认识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当作者在七八岁写出第一首诗 ,母亲给予“精彩极了”的评价时 ,童年的作者是“得意洋洋”;而当父亲给予“糟糕透了”的评价后 ,作者的表现是“痛哭起来”。显然 ,这时…  相似文献   

15.
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十多年前的那堂“倒霉”的教研课,教学内容是鲁迅的《故乡》.为了把课上好,我到处寻找诸如名师课堂实录、优秀教案之类的备课资料,最后杂取种种形成了教案:先录音范读全文,再析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小说中描绘的三幅故乡图(现实中的故乡、童年的故乡、理想中的故乡)进行对比,最后把握小说的主题.心想课一定会很精彩,结果事与愿违,学生在填写三幅故乡图的对比表时就卡壳了,童年的故乡与理想中的故乡难以找到,加之录音范读花去近20分钟,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学生也没有学懂课文,课堂相当生硬,没有一丝活气.  相似文献   

16.
《祖父的园子》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通过对祖父园子里的景物,以及"我"与祖父一起生活情景的描述,展现了"我"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祖父深切的怀念之情. 从布局谋篇上看,"借景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将"借景抒情"作为这篇课文的语言教学点,既尊重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又兼顾了课程的学段目标,实现了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芦丛美景和童年。 2.在朗读和品读中感受课文准确、形象的语言和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8.
《惠子相梁》是庄子的作品之一,如何上好这堂文言课是作者阐述的重点。作者分别从新课的导入、课文的诵读、课文的分析,以及领会文章的主旨几个方面进行该课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9.
正《桂花雨》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作品,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写了"我"童年摇桂花的乐趣,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作者以质朴的语言,向读者真实再现了童年的美好生活,让我们能透过文字,清晰地看到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收到了真切感人的艺术效果。一、"香"飘十里摇花乐文章中,作者花了不少的文字描写桂花的"香气味儿"。"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  相似文献   

20.
<正>本次说课内容是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研读文本说教材《桂花雨》选自台湾当代女作家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文章脉络清晰,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课文以香气四溢的桂花为主线贯串始终,语言清新质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