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耕地作为支撑人类生存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资源,历来受到政府和百姓和学者的关注,研究如何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与耕地保护的战略关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各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呼和浩特市2000-2009年耕地变化和同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区位熵及关联度分析,研究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变化的相关性及区域差异,提出区域差异性保护耕地的思路,为达到呼和浩特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耕地保护双赢的可持续目标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甘肃省中连川小流域为例,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一个保障粮食安全的人均耕地资源模型,即人均剩余耕地资源面积为零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时间模型。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时间模型的基础上,模拟耕地资源利用政策、人口管理政策变化和农业科技政策强化,以及土地生产力提高等的政策调整,探讨政策变化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通过对长沙市开福区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可以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开福区土地利用中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动力,文章最后提出了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地问题已成为我区城市化、工业化等经济发展的第一制约因素。但是,在土地非常吃紧的情况下,浪费土地现象却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通过对我区土地整理、合理利用,可以突破我区土地资源瓶颈制约,缓解区域经济发展占用耕地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耕地资源安全内涵与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安全不同于粮食安全、土地安全等,具有独特的内涵和构成,耕地资源安全具有社会、环境、经济的属性,包含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布局安全四个有机构成,任何一部分存在脆弱性都会妨碍耕地资源安全的实现。在当前耕地资源快速非农化导致耕地资源安全威胁加剧的情况下,研究为耕地资源安全保障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6.
对楚雄州的各类土地资源的历史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并对未来趋势进行判断,同时,对楚雄州耕地资源与经济发展协调状况进行评价。结论为:第一,土地的人口压力不断增大,经济密度增长速度快;第二,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不断减少,分布不均匀;第三,土地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但利用结构变化不大;第四,楚雄州的综合承载力始终小于实际承载人口,处于超载状态;第五,2002年到2015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7.
随着濮阳市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势必使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扩大,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耕地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必要性,只有通过土地及节约集约利用,深入挖掘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才能用有限的土地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北省1985-2008年耕地面积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区域内耕地的时空变化趋势,并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河北省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特性显著,耕地总量及人均量均呈逐年减少趋势;经济发展、人口和农业科技进步是耕地数量变化的三类主要驱动因素;从保护耕地资源的角度,应关注经济发展对耕地的占用问题,降低经济发展的耕地消耗强度.  相似文献   

9.
经济的迅速发展所引发的土地问题也随之日益凸显,它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的需求急增,从而进一步加大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难度。处理好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统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城市土地集约使用与耕地保护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的推进对耕地的占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看,城市化并不一定导致区域耕地的减少。本文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从城市使用土地情况与耕地变化的关系探讨入手,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研究土地利用与耕地变化的规律,其主要结论有:城市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只有集约利用土地,挖掘城市存量土地潜力,协调城市化推进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才能实现区域耕地动态平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模型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对广西土地资源利用的数量变化及程度变化做了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耕地以加速度的趋势在减少,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都以加速度的趋势在增加;广西土地类型的转换速度不断加快;广西土地资源的开发程度仅达到开发极限的一半,开发力度不大;广西土地利用在考察期间处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诸如: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农村住房消费热引起的多占耕地、盲目建设开发区、耕地整体素质下降、土地资源退化和破坏严重等及其成因基础上,针对我国农业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出了一些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人与土地的关系,好象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人们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尤其是耕地,它是我国土地资源中最重要的类型,是解决“米袋子”的重要条件,是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市地处山区,人均耕地不及全省、全国人均耕地的二分之一。山地丘陵多,平地少;宜林宜茶面积大,耕地面积小;土地垂直差异明显,出高坡陡,土质较差;土壤偏酸,需要改良;后备土地  相似文献   

14.
衡阳市土地利用及其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研究了衡阳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总体特征,并着重通过构建灰色系统动态模型,预测了2005和2010年衡阳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由此而对该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衡阳市在未来的10年内,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农村小城镇化的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仍存在不少问题,如耕地资源仍将继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城镇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非农建设用地对耕地保护冲击强烈;农地尤其是耕地质量将持续下降,人为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增强。据此,论文最后从合理协调城镇建设、乡村居民点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调整农业政策、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优化农业用地组合、强化水土保持机构的行政主管地位,开发宜农荒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等几个方面提出推进衡阳市土她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宁德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琚亍德市1993年和2001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采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指标,定量分析宁德市各类用地面积变化、用地变化的区内差异、研究期内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情况及其不同用途的土地之间转换,并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驱动力进行分析,提出了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快农田生态建设,合理利用耕地,积极推进土地整理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运用赞皇县1995~2002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赞皇县土地利用动态、土地利用程度等变化情况,总结了土地利用与人口、经济发展及政策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赞皇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位于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北纬31°23′至36°22′、东经110°21′至116°39′之间。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多样,垦殖历史悠久,历来是我国发达的农业生产省区,但人均土地少,土地利用不尽合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土地问题愈来愈突出。因此,保护耕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和生产潜力,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已成为经济建设的战略问题,对于河南省整个经济的发展,及全国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土地管理学研究内容与全球变化研究关系密切,土地利用对全球变化既有影响又有响应。为了更好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切实合理利用和配置土地资源,树立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应该结合"土地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全球变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利用内江市东兴区2002-2010年间的耕地资源数据以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内江市东兴区耕地资源的时空动态变化情况;同时,通过对耕地面积动态变化多重驱动因子相关性分析,揭示了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驱动因子与耕地变化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研究区制定耕地资源保护措施提供较强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引擎,耕地保护涉及子孙后代基本生存的粮食生产安全,土地资源成为城市战略与耕地保护战略相交织的节点。破除"土地二元制度",建立"同地同权"的新土地管理制度,激活农村土地资源,通过"土地发展权转移"鼓励农民节约农村建设用地,以建设用地复垦的土地指标换取发展或创业资金,是平衡城市化与粮食生产争地矛盾,实现城市化与耕地保护战略和谐并举的途径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