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保障信息安全,基于Matlab设计一个人脸识别系统。首先调用计算机摄像头采集人脸照片,检测并提取其中的人脸区域部分,并对提取出的人脸区域进行图像预处理,然后与事先建立好的人脸特征数据库进行对比与匹配,识别出检测到的人脸图像,输出识别结果,最后得出待测人的有效身份。运行结果表明,该人脸识别系统可有效实现人脸识别,且运行较为稳定。此外,研究发现Gabor算法在人脸特征提取方面具有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2.
王超 《唐山学院学报》2017,30(3):67-69,87
为了提高身份识别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便捷性,设计了基于DSP的人脸识别系统。基于肤色的人脸检测算法和基于小波变换的主成分分析的人脸识别算法构成了所设计系统的软件算法;DSP(DM642)微处理器、CCD传感器摄像头和显示屏等构成了该系统的硬件平台。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人脸识别系统具有识别速度快和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人脸识别是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研究热点之一,与识别其它生物特征相比,它具有方便快捷、隐蔽性好、不需主动配合等优点,经过近些年地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本文开发的基于人脸识别的上机辅助身份验证系统,可以利用条码扫描仪采集学生条码信息的同时,驱动摄像头实时地采集人脸图像信息,和计算机内存储的学生图像库中的图像数据进行比对,实现自动人脸识别,识别结果反馈给管理人员作为身份验证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对于人脸图像的规范化处理是人脸识别过程中的重要步骤.采用基于投影和几何变换的人脸图像规范化方法,对人脸图像水平垂直投影算法和几何变换算法进行了分析,并在ORL人脸库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人脸图像处理效果明显,适用于对人脸图像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确认以及身份查找等技术共同构成了人脸识别系统,被应用于多个领域的监控、安防措施当中,但由于技术局限,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需要不断补充.就基于图像分块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算法展开研究,主要介绍了基于非重叠分块的加权稀疏表示算法、基于低秩分块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算法、基于图像重构和哈希的人脸识别算法,并进一步对目前人脸识别系统在安防监控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彩色人脸鉴别特征抽取及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存在的彩色人脸识别方法大多是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后,采用基于灰度图像的特征抽取与识别算法进行分类识别.本文根据彩色人脸图像的构成特点,对彩色人脸图像的R、G、B三个分量色彩信息进行特征抽取与分析,进而找出适合对彩色人脸图像进行自动识别的鉴别特征.最后,在国际通用的AR标准彩色人脸库中进行了大量实验,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人脸识别率,提出一种小波树和主元分析的人脸识别算法。该算法先利用小波变换公式,在人脸图像上计算出一个小波近似分量,并对该近似分量进行二次小波分解,相应地计算出各小波近似分量;其后对三层分解的小波近似系数进行重新组合,得到新样本集;最后在此样本集上使用主元分析进行人脸识别。ORL和CAS-PEAL-R1人脸库的MATLAB程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图像矩阵的二维主元分析(2D-PCA)相比较,新方法的人脸识别率为95%,对光照条件、脸部表情变化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人脸识别是当前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近年来,流形被认为是视觉感知的基础,利用流形学习算法可以寻找图像的内在特征.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差异性值监督LLE(D-LLE)算法和图像分块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对提取的人脸图像进行分块,然后利用D-LLE算法进行人脸子图像集特征提取,最后使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人脸图像识别.通过与现有人脸识别方法进行仿真结果比较,该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9.
人脸识别是公共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式终端人脸识别应用日益广泛。探讨人脸识别在Android系统中的实现以及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包括人脸检测、特征提取和特征识别。首先,通过分析比较,采用基于Adaboost的算法检测人脸,基于PCA的特征脸算法实现特征提取和特征识别。然后,分析相关研究现状以及技术可行性,选择OpenCV计算机视觉库来实现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最后,通过JNI调用本地OpenCV代码实现个人信息保护。该系统具备手机人脸解锁、程序锁、偷窥者记录查询和远程查看偷窥者信息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取更加全面的整体与局部人脸特征,得到更高的人脸识别率,提出一种基于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特征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新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人脸图像的HOG特征,然后将HOG特征图像作为卷积网络的输入数据进行训练,改进网络结构,在全连接层之后采用Softmax loss和center loss两个损失函数进行监督,最后在训练得到的网络模型上对人脸图像进行识别操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ORL人脸集上的识别率达到97.5%,相比于其它人脸识别算法具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乡区中学任教,并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多,外出打工或经商的人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大量留守学生由于缺乏监管,在学校的表现十分令人忧虑。下面就乡区中学留守“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解决对策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种能够特异性识别Zn2+的荧光化学传感器([E)-2-(((1H-benzo[d]imidazol-2-yl)methylimino)methyl)phenol-HA]。通过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关于Zn2+的识别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A与Zn2+形成了1:1的配合物,导致HA的荧光光谱发生蓝移,从454 nm位移到403 nm。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人脸识别率,研究了一种基于边缘二值图像特征向量提取的方法。通过局部二值模式提取特征向量,考虑到边缘二值图像特征向量与局部二值模式提取的特征向量的区别,提出了将这两类特征向量通过PCA方法融合实现人脸识别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两类特征向量融合的人脸识别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识别率。  相似文献   

14.
在“介词+X+起见”格式中,“起见”是产生见解、看法的意思.介词或引介起点、立足点,或引介凭借、原因,说话人要得出一个见解、看法,必须有个起点或立足点,有所凭据或原因,这个起点或立足点、凭据或原因就是X.在“为+X+起见”中,X具有双重性质,既是“起见”的起点,又是目的介词“为”的对象,这使得“为+X+起见”有别于“为了+X”小句.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副词+名词”结构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古代汉语的副名结构所涉副词主要为否定副词、范围副词和情态副词,名词主要为一般名词和专有名词;现代汉语所涉副词主要为程度副词,名词以抽象名词居多。古代汉语的副名结构所涉名词,在结构中体现了它的关涉性语义成分,表示属于事物本身的客观性内容,词义单一;现代汉语所涉名词具有描述性语义特征,不但体现了汉语组合方式的灵活性和特殊性,也显示了汉语表达方式的经济性和多样性。副名结构在古代汉语以简洁的形式表达单一的信息,发展至现代汉语,所表达的内容丰富多彩,且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具有适应现代需要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V1与V2是"动作与结果"义的"数+V1(+而)+V2"式动量表示法,其各小类的发展演变可概括如下:"数+V1+V2(+O)"、"数+V1+不+V2"和数词为非"一"的"数+V1+而+不V2"三种表达式的发展过程和原因相似:随着动量范畴和动补结构的发展成熟,动量词分别于隋唐、南北朝和元明时期进入第一、二和三种表达式中数词后面的位置;第三种表达式中的数词是"一"时发展过程与"数+V1+连词+V2(+O)"相似:数词"一"发展成为副词,原动量结构发展出"一…(而)不…"、"一…而/就…"的表达格式;"数+V1(+O)+连词+S+V2(+O)"随着汉语连词的迅速发展和形合法复句的普遍运用,到南北朝时期就开始被表义更加清晰的形合法复句代替了。  相似文献   

17.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荧光分子探针RBA,研究了其光谱性能及对Fe^3+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RBA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和乙醇/水溶液形成的混合介质中,对Fe^3+有高选择性、高灵敏性的荧光检测。在pH为7.0,553/576 nm条件下,随着Fe^3+的浓度递增,RBA荧光强度呈现显著线性增强。其荧光增强主要是由于Fe^3+诱导了分子中的酰胺闭环结构发生开环,导致分子结构的共轭程度增大。此外,RBA对其他常见金属离子Cu2+,Ag+,Zn2+,Cd2+,Hg^2+,Na^+,K+,Mg^2+,Ba^2+,Mn^2+,Co^2+,Ni^2+和Pb2+等的硝酸盐溶液几乎不引起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变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PCA人脸识别算法设计考勤系统的核心部分——人脸识别,通过增加不同人脸姿态数,改进人脸识别算法,提高了人脸识别率.用户可通过本系统来采集人脸图像,定义不同姿态数以获得全姿态数据库.使用过程中若有不能识别情况出现,可改变或增加姿态数,重新学习训练以得到正确识别.经过测试,系统已达到设计要求,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可实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罗丹明B的铜离子荧光分子探针RF。研究发现在V乙腈∶V水=1∶1介质中,化合物RF最大发射波长为566 nm,Cu2+可使探针RF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大,同时溶液颜色从无色变为桃红色。该荧光探针对Cu2+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RF的选择性荧光增强是由于其对Cu2+的识别开环引起的。该探针对Cu2+的识别是不可逆的,而且pH对探针RF在中性水溶液中检测Cu2+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借鉴构式语法理论对“数+量+动”结构进行分析。在典型构式“数+量+名”的基础上形成的“数+量+x”构式,其构式义有三项内容,即1、“数+量”对“X”进行计量;2、构式整体上是名词性的。且这种名词性不随其内部成分的变化而变化;3、X位置上的词语在该构式的层面上表现为名词性。而在语义层面上这个位置上的词语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等。因此,“数+量+动”作为非典型构式,是典型构式“数+量+名”的继承和引申,其“动词”及整个结构的名词性是“数+量+X”这一构式赋予的,是一定认知机制制导下构式压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