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一项对广州市家庭用户的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N=308)分析,本文发现用户对数字电视付费频道购买意愿并不高,其中原因在于免费频道数量多而内容多样,付费频道的内容没有特色.同时,用户对付费频道愿意购买的最高价格也不高,及部分用户对在付费频道播放广告以减少购买时所需的钱也不很支持.本文通过多层回归分析那些没有购买付费频道用户的未来购买可能的影响因素时,发现用户的未来购买可能与其收入无关,因此,付费频道这一媒介产品并不是随着收入增加而购买意愿增加的正常品,提高付费频道的购买意愿的关键在于提高付费频道的内容特色以及降低付费频道的价格.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视媒介分众化的发展,建立具有专业化品质的军事频道是大势所趋。2006年5月,央视开播了一套付费数字电视《国防·军事》频道。至于"免费"的卫星军事频道的成  相似文献   

3.
2004年被国家广电总局定位为"数字化、产业化"年,国家广电总局的计划是,到2005年底,我国计划推出的付费电视频道将扩大到80个,付费广播节目也将增至45套,涵盖娱乐、资讯、知识、服务、欣赏、教育等六大方面内容,而中国的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将达到3000万.  相似文献   

4.
《新闻实践》2006,(4):64-64
近年来,我国青岛、杭州等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取得重大突破,一些省份正在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体转换。此外,全国已批准开办120套内容多样、定位鲜明的数字付费频道,其中80套已实现开播。  相似文献   

5.
我国数字电视付费频道自推行以来受到了高调的行政推动和学术反应,而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运营问题和尴尬。基于麦肯锡的"4P"营销理论,并根据我国特殊国情,增加考察政策性因素对付费频道的重要影响,即从节目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及政策5P方面探索我国数字付费电视的运营途径,以期推动我国数字电视付费频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广电行业在付费频道和数字电视齐头并进的工作中,存在着不少认识上的误区,一个弊端就是两者常常被混为一谈,发展付费频道往往淹没在推广数字电视的汪洋之中。使得付费频道无法在各地“模转数”的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成为数字电视形式上的附属产物被闲置着。如何让作为内容提供商的付费频道在数字电视网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需看到付费频道和数字电视这两者的共生关系,两者各自的服务方向决定了不同的责权利关系。这一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广电行业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组建网球付费频道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 《视听界》2006,(2):66-67
无论是从媒介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还是从我国付费电视的运营现状来看,专业的付费体育频道一直是数字付费电视盈利的主渠道。目前,我国的付费电视已经推出了足球频道、围棋频道、钓鱼频道等专业体育频道,并争取到了相当规模的用户数量。随着网球运动的日益普及,一个专业的网球付费频道也将是未来中国体育电视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据悉,中央电视台中数传媒公司已经开始筹备组建网球付费频道的工作,本文便是为网球频道的组建和运营提供一个构想。一、组建网球频道的可行性1.庞大的潜在订户群体为网球频道的组建提供了有效的特定市场在我国,…  相似文献   

8.
李叶子 《今传媒》2012,(9):71-72
湖南卫视的频道定位于"以娱乐、资讯为主的个性化综合频道",是国内媒体中定位准确并且具有强烈品牌意识的媒体之一。其定位理念从"娱乐领军"到"快乐中国"的提升进程中。根据自身资源,结合内容、品牌等特质要素进行科学定位。发挥既有优势,强化频道特色,塑造强势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浙江卫视和重庆卫视是分处我国东西部的两家省级卫视,这两个主流频道先后推出了以色彩为频道品牌的形象建构策略-即中国蓝与中国红.基于内容差异化竞争的考虑,两家媒体围绕各自的色彩定位进行了不同的阐释和延展.但是面对电视竞争格局的激烈以及受众喜好的易变,频道的色彩定位应该和频道的内容、频道的战略发展结合起来,秉持"内容为王"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视业正经历着三个断裂性的转型:从模拟到数字;从免费到付费;从事业性质到企业性质。其中,从免费到付费的革命,成为时下业界和受众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免费的过去 至今,我们收看的模拟电视基本都是免费的。这是因为频道的无偿使用来自频率的行政审批,"四级办台"的政策使各级广电能  相似文献   

11.
"吴晓波频道"围绕著名财经人吴晓波这一核心意见领袖构筑知识社群,实现了从内容生产到内容分发再到内容变现的完整闭环.本研究发现"吴晓波频道"的内容围绕"泛财经"主题展开,渠道以"融媒体"矩阵传播为主并实现了社群O2O互动,传播对象以中产阶级为主,实现"知识付费与社群电商"盈利组合.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为图书社群营销提供建议,包括提供优质内容形成"部落",通过价值与互动强化"部落",通过多元盈利模式发展"部落"等.  相似文献   

12.
周卉  李岩 《新闻知识》2003,(12):41-42
日前,中央电视台宣布将在9月份开播付费频道,也就是说今后老百姓看电视时有的频道必须是付了钱才能收看的。毫无疑问,“付费频道”这个名词的出现,引起了各方面极大的关注。虽然说有线电视也是要交纳费用的,但毕竟数目不大,而且收费的目的是传输几十套节目,交了钱就可以收看到大部分上星的电视节目。付费频道不仅只能收一个特定的频道,而且还需要另外加装一个机顶盒。那么付费频道的开播对电视台、对观众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推进,数字付费电视开始走入千家万户,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到目前我国的数字付费电视已悄然走过了6年多的发展历程.本人从河南电视台创办数字付费频道开始,先后参与了<梨园>、<文物宝库>两个付费频道的创办、经营与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截止2005年,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了130套数字付费节目(付费电视112套、付费广播18套),其中开播了108套(付费电视95套、付费广播13套)。据专家估计,建设一个全国性数字付费频道的费用要数千万元,而维持一个数字频道正常的运转,最低也要每年几百万元。新增的数字频道不仅搅动了市场而且给产业链注入了强大的现金流,整体转换与新增数字频道的开播也起到了相互鼓励、相互支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确立的"梦想的力量,你我同在"的频道定位,使整个频道有了灵气,有了鲜明的价值观。同时,"新鲜、新锐、都市、国际"的气质定位,更是与全国其他卫视频道以内容差异化做定位的思路产生了巨大反差。东方卫视开风气之先,成就多个行业第一,如2003年,制作播出国内第一档综艺类日播娱乐资讯节目《娱乐星天地》,首创"主持人群"概念;制作播出国内第一档日播脱口秀节目《东方夜谭》,开国内脱口秀节目之先河;率先对频道进行整体ID包装,开卫视之先河。  相似文献   

16.
经历5.12波川大地震,四川广电以其积极出色的表现提高了媒体的关注度与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四川广电展开媒体定位升级战略,成功转型为"爱心成就梦想"的爱心定位.以"爱"为核心,频道从内容至形式进行一系列创新,并将内容定位升级与营销定位相结合,积极拓展营销市场.四川广电用"爱"做品牌符号,打造富有媒体责任意识与人情味的爱心频道,引领爱心传播.  相似文献   

17.
广播频道专业化,是指在现有的频道资源条件下,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从而使节目内容较集中地反映某个特定领域的需要。频道专业化实际上是对广播频道传播内容的一种梳理和安排,将内容一致或相关的节目放在同一频道中播放,形成广播频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的独特性。频道专业化被称为中国广播的第二次创业。随着广播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频道专业化成为广播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频道专业化的理念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但是在频道专业化的进程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专业频道的内容并没有摆脱新闻资讯、娱乐综艺、纪实专题、电视剧的综合性构成,内容形态的雷同与相似,导致了同质化.为了努力避免同质化、无特色问题,频道普遍采取了特色定位的方式.然而在具体实现特色定位的途径上,一般都会从频道直接过渡到主打节目、栏目上,对于特定时段的专业化、主题化、功能性的设计,从理念到实施上,都还远未自觉,也远未到位.因此,在频道和主打节目、栏目之间,着力开发"时段"这一中间层次,使之更具专业性、功能化,对频道的专业化特色实现,以及编播创新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9.
“频道专业化”曾被称为中国电视的第二次创业,随着电视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频道专业化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议论、思考的热点。频道专业化,是指在现有的频道资源条件下,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从而使节目内容较为集中地反映某个特定领域的需要。也就是说,频道专业化,实际上是对电视频道传播内容的一种梳理和安排,将内容一致或相关的节目放在同一频道中播放,形成一个电视频道传播内容上的独特性。一、频道专业化的现状1987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经济信息频道,成为国内第一个具备专业特质的频道。也由此拉开了电视频道专业化的…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奥运会期间,央视《风云奥运-1》和《奥运风云-2》两个付费频道开播;9月1日央视倾力打造的6个数字付费频道开始收费,定价为每月58元。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揭开央视付费频道的神秘面纱,也把我国数字付费电视的改革与竞争推到了最前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