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和电负性均衡原理,发展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模型(ABEEM),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和优化了价态电负性和硬度参数,并利用这些参数计算了一些金属钛菁配合物的电荷分布,计算结果可以和从头算结果相媲关.  相似文献   

2.
在不对称卤代烃、醇的消除反应中[注]以及不对称烯烃加成反应中,无论是α——消除还是β——消除,是亲电加成还是亲核加成,都可以用氧化数观点来加以认识和分析。根据氧化数概念确定化合物中原子的氧化数原则就有:(1)两个电负性不相同的原子相结合,化学键数决定氧化数的值,电负性的大小决定氧化数的正负。电负性较小的原子的氧化数为正,电负性较大的原子的氧化数为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 Sandetson 电负性均衡原理,基团电负性和电荷分数的计算,应用所得数据讨论无机化学的问题,得到与实验相符的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电负性均衡原理及其在基团电负性、电荷分数的计算与判断无机含氧酸酸强度和分子偶极矩,以及化合物性质的解释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Sanderson电负性均衡原理,基团电负性和电荷分数的计算,应用所得数据讨论无机化学的问题,得到与实验相符的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6.
电负性是化学中最有用的概念之一。应用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之差能够帮助我们去解释、比较和(或)预测化学键的性质。还可以用来讨论共振结构中的氧化数和表观电荷。记忆电负性的数值会更有助于我们熟练地去应用它,对教学和学习具有促进作用。记忆电负性有一些定性的规律可循。例如在每一族中电负性一般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原子的氧化数或者表观电荷增大时,对电子的吸引力增大,电负性随之而增大。原子基因中原子的电负性随着杂化轨道中 S 成份的增大而增大——即电负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之一首次建立了有机同系物分子均衡电负性增量,与第一电离势之间的线性关系。为了解决该线性关系理论依据中所存在的某些问题,本文提出分子整体电负性的概念及其具体计算方法。由回归分析说明,本文定义的分子整体电负性,与蒋明谦用以联系最高占据轨道能量和分子整体性的同系因子之间,基本上是完全线性相关的。这就在理论上确立了如下结论:分子整体电负性,确实是分子整体性所表现的电子活动性能之一。本文预期,在同系物中扩大分子整体电负性应用范围的过程里,必会导致分子整体性听表现的其它电子活动性能,与分子整体电负性间新的线性关系的发现。  相似文献   

8.
有机化合物含有不同的官能团,分子骨架中的碳原子可以不同的杂化态形成化学键,这使得有机化合物化学键性能呈现多样性.采用原子电负性无法解释不同官能团以及碳原子不同杂化态对化学键性能带来的差异,给化学键性能的理解带来困难.将电负性研究新成果引入教学课堂,利用碳原子不同杂化态的轨道电负性和电负性均衡原理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计算出碳原子杂化轨道电负性和基团电负性,讨论X-C化学键能、C-C和H-C键长、H-C键酸性以及H-G中1 H NMR化学位移的变化规律.用作图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有机化合物中化学键性能的变化趋势,突破教学难点,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电负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一种能力,其大小主要决定于元素的本性,另外也与外界条件有关。本文主要阐述了元素所处的氧化态、元素成键时轨道杂化的类型及周围不同原子的存在对电负性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硫酸是常见的无机酸之一,也是基础化学的重要内容。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吸水性和脱水性,稀硫酸则没有。如何解释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呢?在目前所见到的化学教材中均无满意的论述。本文试图用桑德逊(Sanderson)电负性均衡原理进行讨论,以便对浓硫酸的特性作出较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借助于电负性均衡原理,计算一价金属卤化物各原子的电荷,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参数V,研究了30种一价金属卤化物标准吉布斯自由能与v的关系,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在多原子分子中,元素的电负性受所连原子(或基团)、原子的杂化方式及氧化态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种只需借助一张带有电负性数值的元素周期表,会写化合物的路易斯结构式。而不需其它任何人为规定,就可方便准确地确定出化合物中原子氧化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氧化数又叫氧化态,它是以化合价学说和元素电负性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个化学概念.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在现在的中学化学教学中,关于化合价有关知识的讲授是与中学所接触的化合价概念相矛盾的,往往把化合价和氧化数的概念混淆了.本文对氧化数和化合价的区别与联系做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元素的氧化数在化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元素的氧化数的变化是划分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依据,也是定义氧化剂、还原剂和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不可缺少的概念。什么是氧化数呢?氧化数是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荷电数。这种荷电数由假设把每个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  相似文献   

16.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一门自然学科。研究分析与推理判断的重要方法和主要依据之一,是通过实验测定某些数据或物质本身已具有的一些性质数据如键能、电负性、熔点、  相似文献   

17.
电负性在化学中有许多用途。本文对常用的几种电负性标度进行了比较。指出这几种标度都是把电负性理解为一种原子的性质。作者阐述了轨道电负性的近代概念,说明将电负性理解为一种轨道性质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电负性与原子结构参数Z、Z*、n和l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关联式并计算了某些元素的电负性和杂化轨道电负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09和R=0.9860),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电负性的结构本质.  相似文献   

19.
来信对1982年《化学教学》第二期〈关于无机酸强度的教学问题〉中“中心原子相同的含氧酸的酸性强弱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数的含氧酸酸性强弱,要视其所受影响的主要因素而定。一般来说,无机含氧酸的强度是由中心原子的电负性、原子半径以及氧化数等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对含氧酸酸性的影响,是通过它们对R—O—H键中的氧原子的电子密度的影响来实现的,当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半径较小,氧化数较高时,则它同与之相连的氧原子争夺电子的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地降低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使O—H键变弱,容易释放出质子,而表现较强的酸性。  相似文献   

20.
谈氧化数     
虽然目前中学化学课本未引入氧化数的概念,但是从长远观点来看,将来还是要引入的。而且好些学校在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中,也已导入氧化数的概念。为此,仅粗浅地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供参考。1.氧化数的涵义1948年Glasston首先提出氧化数的概念。此后,为使氧化数概念更加实用,不少学者提出不同看法,以致一个时期在化学书籍中,其概念有不同含义。至1970年,“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学会”(IUPAC)在《无机化学命名法》中进一步严格了氧化数的概念。指出:“氧化数是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荷电数,这种荷电数是由假设把每个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其确定方法如下:(1)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2)在离子型化合物中,元素原子的氧化数等于该原子的离子电荷数。在共价化合物中,把属于两原子的共用电予对指定给两原子中电负性更大的一个后,在两原子中表现出的电荷数就是它们的氧化数。如H_2O(H:O:H)中,氧的电负性比氢大,所以氧的氧化数为负Ⅱ,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