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恩美《接骨师之女》中的女儿露丝是第二代美籍华裔移民,处在中美文化夹缝中的她感受到被两种文化边缘化的痛苦,由此坠入迷茫与困惑深渊。直到认同中国文化后,露丝才走出文化身份缺失的困境,并完成了对自我的重构。作者借此表明华裔移民应该在中美两种文化间找到一种平衡,并利用其独特的文化身份为两种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严歌苓作为移民作家,经历过"文革"和"移民"两个特殊的人生舞台,丰富的生活体验让她站在了特殊的空间维度。面对故土她的文字里具有西方的人道主义精神,面对西方又具有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真实写照。她对于故土历史与文化的宽容与客观具有海外文学的新质,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所形成的跨文化视角对中国历史与文化具有双重解读。而《小姨多鹤》作为其代表作,对历史文化的双重解读主要展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抗日战争与文革的历史解读,另一方面是对文化冲突与传统婚姻的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3.
谭恩美的《喜福会》体现了大量的中美文化。本文从中国移民母亲和美国出生女儿之间的母女关系、中国式男女关系和美国式男女关系、中国式朋友关系和美国式朋友关系的对比出发,表述了中美文化的不同。正是中美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喜福会》中的种种冲突与矛盾。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东西方文化画卷。  相似文献   

4.
正上世纪六十年代,大批华裔美国作家诞生。他们中的大部分是第二代或第三代华人移民,同时受到了中美文化的影响。他们努力在美国社会中提升自己地位,试图借助文学作品创作来表达自我身份的认同感,构建美籍华裔独特的文化身份,其中包括汤婷婷。她的代表作为《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等。这些作品对于传统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从自我殖民到后殖民解构 ——论新移民文学的女性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移民文学作为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衍生物,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民族寓言的性质。尤其是新移民文学中的女性叙事,以其从自我殖民到后殖民解构的运行轨迹,生动展示了后殖民语境所赋予的文化政治学方面的丰富含义。  相似文献   

6.
严歌苓作为新移民文学的领军人物,海外移民的身份和自由穿梭的空间距离使她更理性、更冷静地审视东西文化,其作品一方面对异域的西方文化进行审视,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故国文化的依恋与反思。这种在异域与本土之间游走的状态体现了她对文化的双向审视态度。  相似文献   

7.
严歌苓是新移民小说的代表作家,她善于通过对女性世界的描摹和关照表现女性特有的性别意识、各自不同的现实欲望,从这些女性形象身上,我们深切体验到了严歌苓对女性独特的怀想方式以及对女性内涵、文化意味挖掘的深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解读澳洲华人“新移民”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探讨新移民在澳洲如何处理东方和西方、故乡和新乡的关系;如何展开与主流文化的对话;如何完成既不背叛中国传统文化,又能融入澳洲文化的新型文化身份的探寻和建构.新移民作家在弘扬优秀中华历史文化,重塑中华民族形象,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理解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新移民小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王泉认为新移民小说对“混沌”境界的向往及对流浪主题的执著书写,在认同中华传统文化中表现出神秘主义色彩。曾庆江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新移民小说的成功。欧阳梦解读了新移民小说的代表作家严歌苓的作品。我们编发这组文章,以期引起更多对新移民小说的关注与评论。  相似文献   

10.
战后三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入浪潮,不仅使联邦德国出现了严重的移民融入问题,也滋生了少数德国人的狭隘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倾向。为了应对移民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德国逐渐形成了文化多元主义价值观,即要求保护移民文化的多样性,又强调构建以《基本法》为核心的社会共同价值标准。以文化多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德国发展出针对移民社会的"存异求同"教育理念与政策,一方面承认当今德国多元文化并存的事实,教育学会尊重、包容异文化,学会与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谐相处,保护移民非主流文化和社会文化多样性;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认同一种社会共同价值观,倡导融入主流文化,实现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移民社会的教育理念与政策从入学要求、课程设置与标准、毕业资格考试、师资培养等方面对德国传统的学校教育构成了冲击。以"一体多元、存异求同"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有利于德国构建文化多元性和谐社会的历史经验,给我们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