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培文 《图书馆论坛》1998,(2):78-79,70,53
石印是一种平版印刷术,清道光初年由传教上输入我国,同治末年开始为出版界所接受,至民国年间,印行了大量书籍,并掀起了一场古书翻印热潮,为保存文献,嘉惠学者起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石印术的淘汰,石印书籍也逐渐被人们淡忘。在图书馆界,石印本著录混乱、概念不清,以致一些很有价值的石印本得不到充分利用。为此,本文试对石印、石印的出版史作一些简单介绍,并就石印本的版本鉴定、著录标准提出自己的认识,以求在图书馆界唤起对石印书籍的重视。1石印的原理与基本的制版方法石印术是在1796年由奥匈帝国人逊纳菲尔德发明,是一种…  相似文献   

2.
国际电子出版系统的发展趋势沈海祥随着电子计算机在印刷行业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印刷前工序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印刷工艺,实际上是印刷术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制版印刷工序以提高制版印刷速度;减少人工作业,提高制版印刷的质量。目前国际印刷市...  相似文献   

3.
吕寰 《出版史料》2006,(4):124-125
铜版画发源于欧洲,其源流可追溯到15世纪中叶欧洲的凹版印刷术。15世纪中叶,欧洲的金银钿工们在为金银器进行刻镂装饰的同时,随着技艺的发展和改良,逐渐形成了凹版印刷术。15世纪末,凹版印刷术流行于欧洲南北,美术家们开始利用这种技术进行创作。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逐渐形成铜版艺术,铜版画的技法和制版方法也不断地得到完善。到17世纪,“创作铜版腐蚀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发展起来,并逐渐产生了包括线刻腐蚀、飞尘、软蜡、雕版干刻、美柔等铜版画技法,以及“线刻铜版画”“干刻铜版画”“网线铜版画”和“腐蚀铜版画”的不同的制版…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作为印刷术的发源地,曾有着深厚而又辉煌的雕印出版传统。晚清以降,随着西方近代印刷技术的引进,中国出版业开始走向近代化转型,逐渐形成新的出版业态和文化状貌,至民国而渐成大观,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民营出版机构和出版家群体,他们在文化组织、知识生产  相似文献   

5.
张威  张鹏 《北京档案》2011,(3):52-53
钞票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防伪的特点,其印刷技术极为高超。它是一种融工艺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手工制版方法,称为凹版雕刻印刷术。探寻老北京印钞业的历史发展足迹,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北京印钞业的筹建  相似文献   

6.
石印脞说     
在石印技术引进中国之前,雕刻木板是主要的制版方法,直到十九世纪后期,它已延续了上千年。版材由木质到石质的变化,是印刷术发展的一个飞跃。"自清末传石印法,中国出版界,遂开一新纪元"。石印平版印刷的出现,标志着印刷史上一个新阶段的开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以后逐渐兴起的计算机技术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它反映在出版业的革命上,最初是由铅排到照排机的出现,且由于计算机和激光技术的参与,使文字、图像由照排、制版、印刷的自动化来实现,这同人工拣字、拼版的落后状态截然不同,踏出印刷术革命的第一步.我国出版业目前基本上采用激光照排来完成制版的技术手段,这说明我国出版业告别了铅排的时代,还为通向电子出版开拓了道路,同时也是进入电子出版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出版的书籍中,古籍翻印是民国出版业一个重要的出版现象.这一时期的出版家利用新式印刷技术或传统的雕版印刷术,影印、排印、刻印了大量古籍,代表者如《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百衲本二十四史》、《丛书集成初编》、《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古今图书集成》、《嘉业堂丛书》等,皆为卷帙浩繁的皇皇巨制,使珍贵古籍化身千万,保存文献,嘉惠学术,为功甚巨.民国古籍出版的成就,书写了民国出版史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9.
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进步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而印刷业又成为人类精神食粮的生产工厂。我国自发明木活字、胶泥活字以来,奠定丁印刷术高度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崔林 《东南传播》2016,(5):50-52
中央党校校园内有一座"六合亭",已历500余年。此亭初建于明景泰年间,当时明朝经"土木堡之变"由盛转衰,自唐以来呈现千年文明高峰的中华文明也从此逐渐走入低谷。与此同时,西方文明却正在迅速复兴,而其变革的历史动因,是由来自中国的印刷术提供的。建于如此重大历史节点上的"六合亭",如今又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随着中国力量的和平崛起,中华文明正全面复兴,与500年前印刷术促动西方近代化变革相对应,当今的互联网革命对中华文明复兴将产生的历史影响,亦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深思。  相似文献   

11.
民国史是离我们比较近的历史,也是对中国人来说留下深刻烙印的一段历史。但纵观民国年间,时局颠沛,战乱频仍,加上自然灾害和社会档案意识薄弱等多种不利因素,民国档案之留存实属不易,业已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民国档案的主体分别保藏在大陆和台湾地区,但散佚在海外各个国家和地区,由档案馆、图书馆或其他机构、个人保存的民国时代档案也各有千秋,弥足珍  相似文献   

12.
印刷术是现代化数字技术的引线。因为印刷术,500年来人类出版了越来越多的科技图书,这些书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传播,又促使新的科技知识层出不穷,这种新知识回馈了出版业,使得20世纪下半叶,一个全新的数字化  相似文献   

13.
甘肃景泰县寺滩乡宽沟村村民段唐成精心保在的从其父手中留传下来的50余份清代、民国年间的契约近日亮相景泰。 段唐成的父亲段至新老人生前收藏的清代、民国民间契约有50余份。其中,清乾隆、嘉庆年间的各3份,道光年间的10份,咸丰年间的7份,同治年间的2份,光绪年间的7份,民国年间的19份。这些契约中有卖地契、分关契、房契、坟地契、字凭合同、分关合同、栽树木契、兑换坐落、荒滩、坟地契以及付款凭据。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正月的一份买田地契是段公所藏契约中最早的一份。据笔者查核,这份买契比甘肃省档案馆典…  相似文献   

14.
扫叶山房是一家有着浓厚知识分子传统的出版机构,重视经史子集类的书籍出版。晚清至民国年间,该书坊的笔记小说出版,由注重出版符合书坊宗旨的传统学者型笔记小说,到力图实现笔记小说类型的变革与突破,继而在民国年间向学者型笔记小说出版传统进行回归,形成笔记小说出版的"扫叶山房模式",使笔记小说的出版成为其品牌。  相似文献   

15.
浅谈《民国笔记小说大观》的选题策划张继红《民国笔记小说大观》是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大型丛书,是国内首次整理民国年间大量笔记著作的成果。著名民俗学专家任丛书的总顾问,民俗专家邓云乡、近代史专家、图书目录学家来新夏为丛书作了总序言。这部丛书从1994年...  相似文献   

16.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的产物.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印刷术的发明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造墨的产生以及后来的制墨技术愈来愈精,为印刷术的产生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印章压印技术和代之而起的纸墨摹印以及大规模地雕刻石经又对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起了直接的启迪作用.拓摹刻石和后来出现的佛像雕刻方法的结合更是直接促成了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我国现存最早的印刷品就是唐咸通九年( 868年)王?为其父母"敬造普施"的佛经<金刚经>.  相似文献   

17.
《编辑之友》2012,(1):130
正何澄(1880-1946),是一位从传统文化望族走出来的具有世界眼光的人,山西灵石两渡何氏的第15世孙,山西最早留学日本的人,中国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辛亥年上海起义的指挥者之一,民国年间折冲于各派系之间的"在野要人",张大千、吴湖帆等书画家的密友,民国年间顶级的艺术品收  相似文献   

18.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从中原传入新疆的时间众说不一,新疆印刷业发展的路径也众说纷纭。梳理新疆印刷业的发展脉络,鉴古而知今,使今天的新疆印刷业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推动印刷事业又好又快向前发展,是新疆印刷界的一件大事。为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决定编撰一部《新疆印刷史》。  相似文献   

19.
王雪桦 《出版广角》2013,(10):16-18
民国报刊是研究民国历史的珍贵资料库,离开这个巨大而又丰富的原始资料库,民国历史的研究不可想象。民国报刊是研究民国历史的珍贵资料库,离开这个巨大而又丰富的原始资料库,民国历史的研究不可想象。研究民国时期的文学(1917—1949)同样如此。随着民国文学研究历史化、古典化成为研究者的一致诉求,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民国报刊这个丰富的资料库、如何更进一步深入民国报刊内部去打捞史料,成为摆在每一个文学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刘涛的《现代作家佚文考信录》一书(以下简称《考信录》),  相似文献   

20.
牛志伟 《档案》2017,(8):32-36
清末民国不动产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其完整的老契约包括契稿、官契纸、官颁契尾三部分,自书契文应当至少具备12项基本要素。从一份清末民国年间不动产合契的比较中,可以了解基于法律制度变迁而产生的清末、民国不动产契约的异同,并进一步了解清末民国关于不动产契税制度的征收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