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 、动作名称 预备势 第一段 1.虚步双勾手 2.翘脚步右格肘 3.戳脚步右崩拳 4.戳脚步双勾手 5.翘脚步双采手 6.戳脚步左刁右推掌 7.进步左挑拳 8.提膝左冲拳 9.戳脚步左崩拳 10.弓步右劈拳 11.提膝右叠肘 12.戳脚步右反击掌 第二段 13.戳脚步右贯拳 14.翘脚步双秘肘 15.戳脚步双帮肘16.弓步左推掌17.戳脚步右秘肘18.戳脚步下冲拳19.半马步左扑掌第三段20.虚步顿肘左冲拳21.戳脚步右冲拳22.提膝右反击拳23.翘脚步左架右推掌24.右上搂勾踢25.左上搂勾踢26.进步双采右贯…  相似文献   

2.
(一)动作名称第一段预备式:并步对拳 1、轮臂马步拉打 2、左弓步双冲拳 3、弓步压肘弹踢 4、腾空撩踢 5、腾空飞脚 6、右弓步冲拳 7、马步拉打 8、里合弓步推掌 9、弓步插掌 10、弓步挑拳第二段 1、轮臂转身箭蹬 2、搂手弓步冲拳 3、丁步下栽拳 4、轮臂旋风脚一劈挑掌 5、仆步拍地 6、腾空飞脚 7、腾空转身摆莲 8、仆步穿手亮掌 9、虚步冲拳 10、并步按掌收势 (二)动作说明第一段预备式:  相似文献   

3.
五步拳教法     
五步拳又称步型拳,它是由拳、掌、勾三种基本手型和弓、马、仆、虚、歇五种基本步型,以及抱拳、冲拳、架拳、按掌、穿掌、挑掌、搂手、弹踢、提膝等基本动作组成的左右同势的基础套路,具有简便易学,锻炼效果显著等优点,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为使学生在习武启蒙期间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体育教师应注意改进教法,努力提高五步拳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材分析少年拳第一套由武术基本的冲拳、推掌以及弓、马步、虚步组成,全套共八个动作,是初级入门拳术。它属于闭合性运动项目,是一项发展学生上下肢协调性、爆发力和柔韧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动作难度小,学生能较容易掌握。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包括弓步撩掌、虚步架打、跳步推掌、撩拳收抱等四个动作在内的少年拳第一套的5-8动,要求学生能将动作较高规格呈现,并且熟练掌握技术动作的路线、发力及攻防技击内涵。  相似文献   

5.
本文精选出一路长拳中的预备势、虚步上架、马步下压、弓步冲拳、马步冲拳拳式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分析法研究其变式制歹徒效果,谨供武术爱好者演练运用时参考。一、预备势1、套路拳式(1)两脚并拢站立,两手臂伸直下垂,目视前方。两手随即握拳,屈肘收抱于两腰侧,拳心向上;目向前方平视(图1)。  相似文献   

6.
长拳动作名称,一般都是描述静止动作,分为上肢动作与下肢动作、“如虚步亮掌”一看这个动作名称,就知道下肢动作是虚步、上肢动作是亮掌、整个套路动作名称基本都是按照这个规律。  相似文献   

7.
在武术教学中,多数同学冲拳、推掌、弹踢、蹬腿等显得软绵无力,显示不出武术的精、气、神。分析原因:是同学们没有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呢?  相似文献   

8.
拳术,是一种按踢、打、摔、拿、跌等徒手技击特点而编成的武术套路的运动形式,即武术徒手技法套路的总称。古时称谓较多:商周时称“技击”、“手搏”等,秦汉时称“卞”、“弁”等,宋代后称“使拳”、“打套子”、“白打”、“拳法”等。宋代以后,拳术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套路。据明代著名战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拳径捷要篇》记载,当时著名拳种有“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囮拳”,还有“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镇、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以及吕红八  相似文献   

9.
五步拳     
【动作名称】预备势1并步抱拳2.弓步冲拳3.弹腿冲拳4.马步架打5.歇步盖打6.仆步穿掌7.虚步挑掌8、并步抱拳[动作说明]身体直立,两脚并拢,两臂自然下垂,两掌轻贴大腿外侧;精神集中,眼向前平视。1.并步抱拳两掌变拳屈肘收抱于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前方(图1)。【要点】挺胸塌腰,沉肩垂财,两拳抱紧,两肘贴靠肋部。2弓步冲拳左脚向左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向左平接并收回腰间抱拳;右拳向前直冲成平拳,拳心朝下;目视前方(图2)。[要点]蹬地转腰与接手冲拳要连贯协调,快速有力。3.弹瞄冲举重心前移,右腿向前弹出,…  相似文献   

10.
车天民 《武当》2003,(10):33-34
少年拳第二套的特点新大纲中的武术教材之一——少年拳第二套(以下简称“二套拳”),是一个很好的武术套路。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它体现了武术的风格,尤其是体现了以长拳为基础,以基本功为基础之基础的武术特点。全套动作精神英勇、严肃,姿势朴实大方,动作刚劲有力,形象雄壮优美。从技击的特点而言,虽然全套动作结构很简短,但表现了武术的“四击”、“八法”、“十二型”的技击法则和人体动态的规律。以“四击”中的“踢”和“打”而论,就有蹬、踢、踹、弹、钩、冲、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踢、打、摔、拿”是长拳套路演练中攻防技术的主要技击特点,武术长拳套路中的一拳一腿、一翻一跌及各种擒扑手法,无不是由“踢、打、摔、拿”组成的。因此踢、打、摔、拿是武术运动(包括长拳)的核心。今就长拳中的“踢、打、摔、拿”谈谈个人的浅析,供大家参考。“踢”:长拳特别注重“腿技”,历史上很早就有  相似文献   

12.
<正>长拳是武术套路各项目中具有代表性的拳术套路,"长拳的内容包括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单练套路、对练套路。单练套路又分为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1]。规定套路长拳是由不同难度、数量、组别的规定动作组成,第一套规定长拳是为1989年第11届亚运会而创编,第二套规定长拳由中国武术协会组织创编,并作为第7届国际武术锦标赛的参赛项目之一。"为了更好地普及和推广武术运动……遵循武术套路运动规律而集体创编的第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丛书  相似文献   

13.
武术小百科     
△.拳术:是武术中徒手技法的总称。我国的拳术种类很多,在广大的农村、城市,到处都有各具特色的拳种。据统计,大约有几百种之多。有以地区、山脉、划分的,如“南拳”、“长拳”、“少林”、“武当”、“峨嵋”;有“内家拳”划分的形意、八卦、太极和“外家拳”的查、华、炮、红等;从创始人的姓氏命名的有:燕青拳、二郎拳、太祖拳、洪门拳、孔门拳、岳家拳、戚家拳等;也有以据其基本动作的特点划分的有劈挂拳、通臂拳、弹腿门、戳脚、绵掌、地躺拳等;象形类的拳术有:鹰爪拳、螳螂拳、猴拳、蛇拳、龙拳、鹤拳、虎拳、醉拳等。拳术,是按照不同拳种的结构,风格特点和特有的运动规律,由几十个徒手动作所组成的、整套练习,俗称“套路”,而且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和特点的拳种流派。△.长拳:属外家拳,一般称为是查、华、炮、红拳,戳脚、翻子、少林、六合等拳术的总称。另外,古时也有专称长拳的拳种。现代长拳是解放后发展起  相似文献   

14.
武术组合动作一般是由几个武术基本动作有机地结合而成的。如组合动作砸拳平衡,就是由抡臂砸拳和望月平衡所组成。通过组合动作的练习,可以发展武术运动的专项素质,培养协调、完整地衔接动作的能力,为学习武术套路做好准备。因此认真扎实地教好组合动作,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搂手勾踢  相似文献   

15.
简化太极拳     
【学习内容】简化太极拳第二组动作(4~6动)。太极拳的步法要领和虚步规格。【动作提要】四、搂膝拗步——连续上步,左右搂膝弓步推掌。五、手挥琵琶——后脚跟步,虚步错手合抱。六、倒卷肱——连续退步,左右虚步推掌。【动作说明】  相似文献   

16.
肖剑 《体育师友》2012,(1):46-46
“腾空飞脚”为武术长拳套路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跳跃动作,初学者往往难以掌握好腾空飞脚的空中动作,主要表现在:空中左腿控腿难、右腿弹踢不充分,动作造型保持时间短、下落快.动作不舒展等。采用单杠进行辅助练习,能有效提高空中动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期间,不少老武术家表演了世所罕见的拳种套路。其中,蒋浩泉的“逍遥掌”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它似太极又不是太极,似长拳又不是长拳,步法有前进、后退、左顾、右盼;手法有阴、有阳,双掌变化无穷。走起来如同游龙,既刚且柔,极富有技击性。  相似文献   

18.
赵祯永  佟贵春 《精武》2006,(11):8-10
搏击间架,指的是在实战过程中拳手们所使用的基本架势。间架,不同于某些拳种的“套路”。套路是由一连串不断变换的拳势动作所组成的拳势系列。间架不同于某些拳种的“走趟子”。走趟子是将几个招式结合步法在进退中演练,以达到掌握某些技击手法的目的。间架不同于某些拳种所说的“做门户”。做门户,是指在交手之前所摆的架势,与实战过程无大关系。间架不同于某些拳种的“起势”。起势是指冠之于套路之前的第一个动作。间架也不同于某些拳种所用的“出门架子”。出门架子是指在交手前,一方或双方亮出自己本门惯用的拳架,使内行人一看便知他属于哪一门派。  相似文献   

19.
长拳是一种综合性拳类。包括:查、华、炮、洪、戳脚、翻子、燕青、黑虎、六合、金刚等拳种。长拳的动作特点是快速有力,舒展大方,动作灵活,多窜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长拳的动作技术复杂,套路繁多,要想较好地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  相似文献   

20.
1.以冲拳为先导的组合技术 (1)左冲拳→右冲拳→右中段旋踢→左下段旋踢 预备势站立(图1)。以左冲拳为牵制拳,右冲拳为重炮强打,左右两拳一气呵成(图2、3)。若对方后退,则借助击右拳时重心移到左腿之势,用右腿中段旋踢进攻(图4);若右腿被挡或击中效果不佳,右腿迅速回落,以左脚旋踢踢对方左大腿内侧(图5)。右脚的落点和朝向必须根据对方的距离和位置来调整,以利于左脚旋踢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