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文选》诸本中,列有校文的是《集注》本、明州本、建州本、秀州本。其中“骚类”校文,甚有助于《楚辞》文句的校勘。余撰《〈文选〉“骚类”校文释证》一稿,以《文选》诸本互校,又以《楚辞章句》各本、古注类书等所引以及古今学者的校勘成果参校,于《楚辞》文句校释,或有所补正。今录八条,以向方家讨教。  相似文献   

2.
孙园园 《文教资料》2010,(36):23-26
由于编写《康熙字典》工程浩大,且出于众手,引文时有讹误。今逐字检核《康熙字典》十二集引《礼记》部分,与阮刻本《礼记正义》一一对校,重点考校王引之《字典考证》、渡部温《康熙字典考异正误》未出校者,拾得遗误若干条,依其次序列出。  相似文献   

3.
以钱剑夫标点整理的卢弼《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三国志》陈乃乾点校本、《三国志》吴金华点校本等参校,对《三国志校笺》及相关论著中存在的点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今传《蒙古字韵》系清代写本,讹误甚多。照那斯图、杨耐思及花登正宏等人已有校勘。唯其依据为《古今韵会举要》,失校、误校难免。作者发现,《蒙古字韵》实为《新刊韵略》(即《平水韵》)之改并重编,其单字几乎全录自《新刊韵略》,以《平水韵》为据,势如破竹,可较全面地查清其单字讹误。本文录出的只是怍者校勘补遗的一半。  相似文献   

5.
《说文拈字》是清代陕西安康学者王玉树撰写的一部文字学著作,其《校附篇》旨在考证《说文》新附字。《说文拈字·校附篇》对于我们今天认识《说文》新附字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校附篇》有因人成说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管子集校》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管子杂志》是《读书杂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关系密切,但是《管子集校》引《管子杂志》的研究尚未发现,运用王氏父子的方法论,对比《管子集校》引文和《管子杂志》原文,发现版本异文29例,以及存疑之处若干例,俱可再根据陆宗达和王宁先生的理论进行分类探讨。这对把握《管子杂志》的校勘价值,了解《管子集校》的引用特色及其版本的可靠性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小说钩沉》中的《汉武故事》是鲁迅从唐宋类书及古书注文中辑录整理而成。因其未经最后整理,尚存注文漏注及误注、辑文失校、异文漏注、断句标点失当、佚文漏辑等问题。今借助有关文献时其加以校补,以便修订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于经书博采众本,但经过校勘发现,其校勘所用《史记》并非善本,所举异文的准确性不高。阮校据误本《史记》,纠正经书,因此多有讹误。比如阮校出经、传作某,云《史记》此处有异文,但今检日本所藏古本《史记》恰与经、传相合,再加上他校资料,足以证明阮校所引《史记》有误。又如阮校所出经、传作某,云《史记》同,但日本所藏古本《史记》及他校资料此处却存在异文。故参稽《史记》众本及其他古籍,以作订补。  相似文献   

9.
明坊贾伪托宋濂、屠隆之名编印的《篇海类编》究竟本之何书,学术界一直未有确切结论。文章将《篇海类编》、《详校篇海》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篇海类编》实本之于《详校篇海》,是将《详校篇海》改头换面后重新翻刻而成的一本伪书。  相似文献   

10.
徐珊珊 《文教资料》2012,(34):21-22
《史记》和《汉书》都是非常重要的史学著作,且二者关系较为紧密,汉高帝刘邦元年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的史实可互为佐证,现以中华书局出版的金陵局本《史记》作为底本,校以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先谦《汉书补注》为底本的《汉书》,对其中列传部分进行重新校读,以札记形式整理成文,期望对阅读和研究《史记》、《汉书》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唐写本《世说新书》部分内容为基础,结合宋刻本,参照杨勇《世说新语校笺》、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等书,运用相关文献资料、工具书对唐写本和宋本的不当之处进行校勘,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现代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以我国史传叙事传统为参照系,对《世说新语》的叙事特征进行了剖析,勾勒出《世说新语》“变史家为说家”的大致脉络,并进一步揭示其现代意义上的小说特质.  相似文献   

13.
在韩愈作品以及汉、唐典籍中“师”“学”并用而不互代,“师”与“学”存在着词义的差异。结合对《师说》文意、语境的分析可知,“吾师道也”句中的“师”,不应当注释为“学习”,而应训为“以……为师”。  相似文献   

14.
本从分析上图所藏清抄本《诗说》着手,说明了吴敬梓有着独到的经学观,从而也证吴敬梓确实是一位传统化学养最丰厚,理性思维最出众的白话小说作家,《儒林外史》的反理学倾 向以及对功名富贵,应征辟和士人心态的剖析均可以《诗说》中所到依据,吴敬梓的经学观奠定了他小说创作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中出现了大量景物描写的片断,体现了魏晋士人自然审美意识的觉醒,文中景物描写妙趣横生,颇为精彩,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在简洁凝练而又优美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景物描写服务于情节的发展,并常以景物描写来比喻人物,凸显人物个性,展现人物神情风采,景物描写与人的内在感情高度融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邹虎 《唐山学院学报》2013,(4):63-66,108
针对《全元文》在版本选择及点校中的疏失,以明清地方志为据,补其缺处近百例,并对其校勘中存在的讹误予以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7.
师道在本国文化史上分量极重、影响深远,甚至形成了"狭隘的师道迷信"。近代以来,因新与旧的冲突,特别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传入,动摇了它的根基;"谢本师"的相继发表,更是打破了这一层坚冰。只是旧式伦理的消退,绝非朝夕之事。随着新式教育制度的发展,师与生之间的新型关系尚未完全建立。如此,新旧伦理之间,难免会产生争执。1933年秋上海《申报.自由谈》上因"新师说"而产生的一场论争,便是这一问题的典型代表。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对于君师主义不予认可,对于师道也颇有非议,不仅不认可大学教师,甚至也否定启蒙教师,但是他们在教育生涯中却又坚持师道的基本精神,反映了过渡时代的新旧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诞生于六朝时期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是以人为主体对象的小说集 ,是魏晋风度的艺术记录和赞歌 ,它的实录性质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在记录人物品行时 ,运用了品藻的方法 ,使对象特征和小说作者的描述方法得到了统一。它的伤逝之感的凄婉情调正是六朝人的精神主题。它使得小说文体样式具备了现实性的审美品格 ,发展了残丛小语的原初形态 ,形成由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体情感所构合的小说形态 ,对于中国小说具有滥觞和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诗纪事补正》疏失举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诗纪事补正》是钱钟书先生生前未曾面世的作,2003年1月出版。此书旨在补正清厉鹗《宋诗纪事》之错谬疏漏,但《补正》一书本身也仍有不少可议之处。本就书中按语和纪事的疏失,所补诗的作及字之误,以及失校、违例等,核查必要资料,选其中代表性的例子,予以举正。  相似文献   

20.
杨应芹、诸伟奇先生主编之修订本《戴震全书》,在初版基础上多有增删补苴,可谓精益求精,然偶一疏漏在所难免.本文摘出阅读中所发现部分可商榷之点校与注释问题,并略加分析,以就正于学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