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我发展压力是教师的职业压力之一.通过对教师自我发展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发现:(1)自我发展压力已经成为教师当前主要的职业压力之一.(2)教师应对自我发展压力时,总体倾向于更多地使用问题聚焦应对,较少使用情绪聚焦应对,但其最常采用的方式是情绪聚焦应对中的"寻求情感性支持".(3)地区发展水平是影响教师如何应对自我发展压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初中教师在不同职业压力情境下其应对策略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教师在面对压力时寻求相应的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结果表明,教师的应对策略具有跨情境性;教师的应对策略和情境间有交互作用;一般教育效能感对十种应对策略均无显著预测作用,个人教学效能感对积极评价、情绪宣泄、计划解决、回避、自我调控、接受责任和忽视七种策略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了解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压力及应对策略现况,本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182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特殊教育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压力,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学生管教方面;压力应对策略使用频率最高的为问题解决,其次为寻求支持;不同教龄、不同专业背景的特教教师在工作压力和应对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教师在压力应对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次新课程改革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将近5个年头,但其收到的效果跟我们的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他们的适应情况怎么样?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新课改在给教师带来专业发展机遇的同时,其要求的新能力、新角色、新教法、新学法、新评价与新课程资源等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在分析新课改给教师带来心理压力的基础上,为了应对这些心理压力,提出了五种应对策略,即自我调适、同伴互助、专家指导、学校关心、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应对策略是教师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学教师面对职业压力采取的应对策略依次为:积极解决、自我调控、忍耐、合理宣泄、幻想、回避、自我改变、积极应对、自我放松、三思后行、寻求支持等.并且,在不同学科、不同教龄和不同任教年级等方面,许多因子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关于“新课改”中教师压力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方面做适当的调整和转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普遍产生较大的压力。研究显示,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压力主要归因于四大方面:“新课改”的支持环境;教师应对“新课改”的个人能力;“新课改”对教师的客观要求以及教师在“新课改”中的顾虑。性别、学历、参与“新课改”的时间以及学校类型等四个因素对于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压力没有显著影响;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压力在教龄、教学科目、班级角色等三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方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背景、发生机理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提出了地方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的三个表现:工作缺乏积极性,承受众多压力,职业倦怠较重。四个产生原因是:更新知识的压力,承担家庭责任义务的压力,个人事业发展带来的压力,日常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四种应对策略是:建立积极有效激励机制,多方面给予教师社会支持,定期开展心理保健活动,做好自我心理调整工作。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非典压力和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723名大学生中进行非典压力和应对策略的调查,结果表明:非典流行期大学生对非典的恐慌程度、所感受到的非典压力的强度以及非典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的程度均是中等水平的;非典流行期大学生主要使用了6种应对非典压力的策略,即计划解决策略、自我调控策略、积极评价策略、忍耐策略、回避策略和幻想策略;大学生更多地使用自我调控策略、积极评价策略等较为主动的应对策略应对非典压力。  相似文献   

9.
正一问题的提出应对方式是人们为对付内外环境要求以及有关的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教师压力应对策略是指教师面对由工作引起的诸多压力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它包括认知的和行为的改变以及情绪的调整等一系列应对努力,诸如直接采取行动、寻求支持、表达无助和怨恨等等。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调整并改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对挑战的一个可取的策略是自我更新,它是教师为了自己的专业发展,而不断改变原有的知识、观念,吸纳新的知识、观念,提高自己的能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的过程。当前,教师的自我更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也是新课改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们可以通过学习、校本研究和教学改革等实现自我更新。当然教师的自我更新需要一定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杨生华 《学周刊C版》2014,(11):158-159
通过分析新课改对教师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发现教师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教师教育改革应对新课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师的压力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作为高压力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影响教师压力的因素:一是压力源的结构和性质,二是教师本人的特点(认识水平、能力水平等)。为缓解教师压力应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作为教师要寻找并分析压力源,树立正确的压力观,提高个人知识与能力素质,树立合理目标和自我期望;学校要把心理健康作为评定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在中小学教师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采用修订后的中学生学习压力调查问卷(徐嘉骏等编制),对吉林省东南部地区的812名初中生进行测验.结果表明:1.初中生普遍体验到较大的学习压力;2.男生比女生体验更多的父母期望压力、教师希冀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女生的自我要求压力体验显著强于男生;3.九年级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体验更为强烈的父母期望压力、教师希冀压力、自我要求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结论:需积极关注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要积极应对、采取有效缓解措施与策略,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感受到的负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任务量大、负担重,以学生的成绩评价教师;对新课改的变化存在适应困难;人际矛盾;发展需要得不到满足;健康因素;社会地位低,经济收入低;家庭因素;性格因素等。要消减教师的负压力,一方面学校要采取多种方式减弱负压力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主动做好自我减压和自我心理健康维护。  相似文献   

15.
教师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有四种主要的教师成功应对压力和耗竭的策略:压力意识、生理训练、环境顺应和心理控制。而国内应对策略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借鉴国外应对策略的模式当中,还未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应对策略,国内有关教师应对压力的策略主要有个人认知、管理干预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6.
职业倦怠是发生于人际工作者的一组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综合症状。由于不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压力过大而形成的无助感及缺乏工作的激励力量,高校心理咨询教师的职业倦怠普遍存在。对此,作者提出了提高心理咨询教师对职业倦怠的认识,增强自我效能感和释放压力,寻求多方面的帮助、支持与关怀三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普遍产生较大压力,特别是广大贫困民族农村地区教师面临更大压力。研究显示,贫困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压力主要归因于7个方面:教师生态环境;教育改革的支持环境;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客观要求;教师个体应对教育改革的能力;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顾虑;教师自身情感体验及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其中性别、民族、职称与教学科目等4个因素对六哨乡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压力没有显著影响;六哨乡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压力在教龄、学历、职务和学校类型等4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背景下,由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认知存在着某些不协调性,致使教师出现了角色期待过高的压力、自我价值选择的困惑、个体自我的迷失等一系列的自我认同危机。可通过政策层面的增权赋能来提高教师地位,学校层面"生活共同体"的创建来内化教师归属感,个人层面实践知识的深化等策略来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自我认同感,促进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与推进。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教师问题行为之一,教师冷暴力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教师冷暴力的实质是教师传统暴力的代偿.基于心理学的视角,教师冷暴力对学生心理健康与师生关系造成了伤害;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的压力与心理问题以及各种学生问题行为是诱发教师冷暴力的主要因素;从教师个体角度出发,缓解冷暴力的主要对策是通过认知干预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与训练,包括合理调节情绪、进行正确归因与采取积极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自我导向学习是高职教师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影响高职教师自我导向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针对这两种影响因素,应采取以下促进高职教师自我导向学习的策略:一是高职院校要为教师自我导向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注重学习策略的传授、积极开展学习挫折辅导等;二是高职教师要制定学习目标、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