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沈从文都市题材小说的叙事方式更符合故事化叙事。沈从文都市题材的小说形成了"母题",设立了特殊的故事场。而从故事的背景,故事的人物和故事的主题等方面来看,他的这部分小说所谓的现实主义表达有很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鲁迅与沈从文小说思想和艺术特征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鲁迅和沈从文的成长经历入手,针对其小说进行分析,在思想、环境、人物刻画、题材、风格、心理、语言等几个方面上加以对比,从而揭示出两个作家的创作差异.  相似文献   

3.
刘庆邦的小说在诸多方面受到沈从文的影响。从人物心里描写的角度来看,两人都擅长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描摹而很少采用外貌描写,都通过意识冲突、梦境、人物言行、景物衬托等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但沈从文往往有着深层人生哲理意味的追求,刘庆邦的心理描写则仅仅停留于生命状态的展示。刘庆邦还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了茨威格心理解析法的影响,这又使他区别于沈从文而形成自己心理描写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试论沈从文的文化心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文化学、符号学理论方法,以沈从文的文化心理为研究对象,认为苗文化心理、自卑情结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内在动因,也是沈从文小说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美学风格,只有熟识这一问题,才能对沈从文小说有深层的理解,也才能突破以往沈从文小说研究中只注重形式分析、忽略文化心理分析的陈旧模式。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异的作家,他一直以“乡下人”自居。沈从文以湖南湘西乡野文化与人性个性叙写而闻名于世,同时,也创作了许多都市题材作品。沈从文的都市小说和乡土小说在文学史上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把沈从文的小说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小说和海派小说进行比较是有价值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沈从文城市题材小说审美视角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沈从文都市题材领域的小说创作,从小说主人公展现出来的病态人格的角度入手.揭示出小说中病态人格下的都市异化给读者带来的阅读美感,这种美感建立于沈从文独特的道德情感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中对于健康人性的描述,看到了作为现实主义者的沈从文的浪漫情怀。文章指出,沈从文笔稿湘西健康人性的唯美品格也是作家人生理想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边城》取材于湘西农村,小说中的人物纯朴、自然,没有半点对社会人性的愤恨,即使有怨,也是怨而不怒。边就使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作品在同时代众多的乡土文学作品中独具一格。沈从文用一种独特的视角,将美融于自然之中,使人“见美然后悟丑”。作品在人物表现、风俗介绍、语言表达等方面,都体现了一种浓郁的民俗色彩。  相似文献   

9.
刘玉双 《鸡西大学学报》2013,(2):129-130,133
亨利·詹姆斯创作的18篇小说中,都涉及自杀题材,包括肉体自杀题材和精神自杀题材。小说中人物的自杀与个人心理、社会现象、婚姻爱情、家庭关系都有很大关系。通过亨利.詹姆斯的个人经历,认真分析了其小说中自杀题材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小说中水意象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湘西为题材的小说中,沈从文常将人事的哀乐置于水边加以描绘,水,不仅仅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背景,而且水还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水既给了沈从文创作的灵感和智慧又给了他孤独的享受,在作品中,水,还成为阻隔有情人相会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与欧阳子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为题材的小说,都不约而同地着重描写了都市人的两性心理,尤其是女性心理.在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下,她们的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流露出心理分析的创作趣味,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也有着明显的趋同性.<金锁记>与<魔女>便是这类题材的突出代表:两位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两个经典的"魔女"形象,她们都是在受虐与施虐的共同作用下走向极端的.当然,由于她们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追求,因而在人物心理分析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极为不同的地方.对她们小说中人物心理的异同及其成因进行一番考察和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她们小说创作中的心理分析倾向.而且,这两篇小说在她们的整个文学生涯中有着极为重要和特殊的地位,代表了两位作家对文学艺术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边城》行文如潺潺流水,充满诗意。小说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也设有惊心动魄的氛围,更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沈从文能够深人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是一位出生于清末民初的苗族人.湘西苗族的社会变迁与苦难历史以及沈从文苗族血统的迷瘴,对于作为文化人与文学家的沈从文民族心理的形成及走势,构成了既潜在的同时又具有某些决定性的影响.而沈从文的苗裔血统,使得沈从文经常在文章中表露自我民族身份、夸耀自己健康的苗人血液以及对苗族人民所受的种族压迫而鸣不平.沈从文为文则要尽可能地表现出其笔下主题、题材、人物等等的民族属性,精心地营构健康的苗寨人生形态.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是一位出生于清末民初的苗族人.湘西苗族的社会变迁与苦难历史以及沈从文苗族血统的迷瘴,对于作为文化人与文学家的沈从文民族心理的形成及走势,构成了既潜在同时又具有某些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相当长久的人生道路上,沈从文为文则要尽可能地表现出其笔下主题、题材、人物等等的民族属性,精心地营构健康的苗寨人生形态.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笔下的人物形形色色,有船夫、水手、兵士、农人、妓女、军官、医生、少女、牧师、教授、佣人……等等,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的产生,有赖于沈从文对多种人物描写方式娴熟自如的运用。如果我们潜入其小说中进行微观分析将会发现:沈从文往往通过对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及语言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内心世界,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沈从文在上述方面并未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正如聂华苓所说的那样:“他的人物只是淡淡的几笔。”然而,  相似文献   

16.
婚姻和性爱,是张爱玲小说的基本题材.其作品擅长在矛盾冲突中揭示人物深层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人物精神痼疾的解剖,挖掘复杂深刻的人性,展示人物病态的心理人格.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以湘西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在叙述中隐藏着一股忧郁与哀愁的情绪,这种哀情的背后则是埋藏在沈从文内心深处的逃亡意识,从沈从文的个人生活经历和社会体验,以及在作品中的唯美表现方式,探讨沈从文作品中的逃亡意识.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他青少年时代的行伍生涯,成了他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形成了他笔下丰富多彩的军人生活画卷。沈从文军人小说不同于中国传统军人题材小说,其独特性在于:沈从文多以写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的日常生活为己任,不写英雄人物,不是英雄传奇;有意淡化战争,美化苦难,将军人生活诗意化。沈从文军人小说独特性的形成与其人性论视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小说创作中的空间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空间是人物赖以生存的坚实大地。在传统小说中,小说空间显现为场景和环境,作家在运用小说空间时多表现为对环境的选择和对场景的集中;在现代小说中,小说空间显现为心理的重叠和对场景环境的超级想象,作家在运用小说空间时多表现为对历史空间、眼前空间、未来空间的重叠并与人物心理情绪相融合。传统小说空间是人物生存的重要依据,现代小说空间则是人物心理和想象生成、生存、发展的重要要素。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边城》取材于湘西农村 ,小说中的人物纯朴、自然 ,没有半点对社会人生的愤恨 ,即使有怨 ,也是怨而不怒。这就使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作品在同时代众多的乡土文学作品中独具一格。沈从文用一种独特的视角 ,将美融于自然之中 ,使人“见美然后悟丑”。作品在人物表现、风俗介绍、语言表达等方面 ,都体现了一种浓郁的民俗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