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既要传授学生知识,也要教育学生做人.而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是初中毕业生,年龄偏低,阅历浅,毕业后大部分将直接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尤其重要,感恩教育是其中之一.本文就笔者利用中职教学进行感恩教育方面谈一些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2.
正当今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溺爱,造就了许多自以为是、任性娇气的"小太阳"。他们缺乏责任感,不懂感恩,在物质享受上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人际关系上以"自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只知索爱,不知回报……"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做人"是为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校开展了系列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付出、学会关爱、学会做人。一、培育感恩文化,营造感恩教育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我  相似文献   

3.
张爱民 《辽宁教育》2013,(2X):62-62
<正>感恩是爱的延续,教育是爱的教育,陶行之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会做人之根本在于学会感恩。在南开小学,"以爱育爱,学会感恩"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品德根基。在此浅述我校的具体做法:一、以爱育爱,树荣辱观,打造感恩教育文化近年来,我们一直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和感恩教育,通过燃起孩子心中的感恩之火,引导学生从感受最近的身  相似文献   

4.
聋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很复杂,本文作者从自己多年的班级管理实践中,总结了自己的班级管理方法。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人。  相似文献   

5.
<正>把感恩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和载体,扎实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从心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对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通过教育活动,让广大学生感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操持家庭的劳苦,逐步形成"感恩"的思想。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光要教给学生知识,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感恩教育,唤醒学生那颗感恩的心。我觉得对学生的感恩  相似文献   

6.
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和帮助由衷的认可,并真诚回报的情感和行动。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感恩更是一种素养,是学会做人的支点,同善良、爱心一样,感恩是做人的最基础素质。然而,现在许多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生活在爱的包围之中,已习惯了被爱:他们总希望别人爱自己,但缺少爱人之心:喜享乐,淡亲情,对自己拥有、享受的一切少有感恩之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感恩之心是受恩者做人最起码的道德,也是对施恩者最起码的回报,是道德良性互动的一种润滑剂。如何让学生学会知恩,学会感恩,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了浅析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感触颇深,品尝过成功的甘甜,也咀嚼过失败的苦涩,经历过一次次的心灵历程之后,对班主任工作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见解.那么,怎样才能当好班主任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重视责任教育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利用班会时间,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中学生》的演讲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认识到学会尊重、学会共处、学会节省、学会孝敬、学会感恩……这些都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也是做人最基本的责任.做一个有责任的人,远比做一个只有学问的人更重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针对学生犯的小错误,要引导他们从中认识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浅谈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感恩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美德,是做人应该具有的公德意识,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应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能够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与父母、同学、老师、社会以及大自然和谐相处。本文通过研读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当前我国小学生有关感恩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希望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希望能够促使小学生学会感恩,陶冶情操,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会做人的基石,是生命化教育的强音。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学会怎样做人,教育者始终要把培养合格的人放在首要的位置上。我们英语教师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合理利用好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素养,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美好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学会感恩,要求每一个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当学生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学生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尊重别人、爱护别人,怎样去帮助别人。让学生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感恩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是生活中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当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媒体中传播的不良信息正逐步腐蚀着学生的心灵,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学生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下滑。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是做人起码的支点,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懂得回报。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15.
感恩是做人的基本修养,感恩父母是每一个子女对父母情感的自然流露。然而,现在的中学生似乎对父母的情感不是那么丰富,甚至有些淡漠。因此,这节活动课旨在让学生走进父母的心灵,学会感恩父母。  相似文献   

16.
感恩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加强对公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更要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文章具体探讨激发学生的感恩心理品质潜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艳 《考试周刊》2014,(65):165-165
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性良知之本,也是学生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一些学生缺乏感恩父母的意识,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学会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做有德行的,人格健全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8.
马永清 《辅导员》2010,(22):54-55
在当今社会,"90后"的学生由于生活比较优裕,父母对其溺爱有加,不少学生唯我独尊、自私冷漠,渐渐远离了感动,忘却了感恩,缺乏社会责任感,学习动力不足。学校领导对此冷静思索,认真探究,认为学生要成才,必先学会做人;要做人,必先学会感恩。为了学生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未来,我校按照成人线、成功线、成才线"三线育人"的教育新理念,于2007年全面启动了"感恩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教书育人,育人是第一位的。所以,思想教育应立足教育目标,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为核心,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先学会做人,从而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成为一名文明、健康、高尚的适应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1.加强养成教育,做一个文明的人养成教育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它的目的是通过常规的管理教育让学生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品行,最终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养成教育是思想教育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起始教育。因此,一要抓规范教育,把抓文明习惯和基本规范作为指导学生做人的切入点,针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一、做人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做人教育 ,即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 :“教育就是教人做人 ,教人做好人 ,做好国民的意思。”他一贯坚持教育应“教会学生学习 ,教会学生生活 ,教会学生做人”。他认为 ,教人做人 ,做一个具有国民精神和崇高人格的人是所有教育永恒不变的宗旨。国际 2 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 :面向2 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 ,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其中两项都是做人的范畴 ,这标志着对教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