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鲲  郝志 《教书育人》2004,(10):57-58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是一个人在形成成人期的固定心理结构之前的不稳定时期。中学与大学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不同,使大学新生适应性障碍比较普遍,进入大学喜悦之余,有些同学夹杂着几许忧愁和焦虑,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为防微杜渐,即使解决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使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恢复心理平衡,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挫折的承受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一、心理困惑的表现及特点1.情绪低落。高中阶段的那种奋进精神和激情消失殆尽,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无所事事,近半数的大一新…  相似文献   

2.
对高职院校大一学生的心理困惑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一学生心理困惑的来源依次为专业学习、人际交往、职业生涯规划、心理适应、消极情绪、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3.
谷丹 《西部素质教育》2020,(10):103-104
文章采用问卷形式对2014—2018年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总结近五年来大学新生在适应期主要存在的心理困惑,并从五个阶段提出了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健康教育“5A”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整个大学四年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大一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在大学生活中感到迷茫和困惑,具体表现为学习上不知道学什么,行为上不知道该干什么的现状。本文从大一学生进入大学后在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管理、学习压力等方面分析迷茫和困惑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活适应问题。大学是一个进入社会的生活平台,然而有部分大学生尤其是大一、大二学生很不适应大学生活,突出表现在:吃住不习惯;缺乏自理能力。由于他们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家长娇惯,在碰到生活问题时常手足无措。由于存在文化差异,很  相似文献   

6.
“心理断乳”的问题在各高校大一新生中普遍存在.面对这一问题,文章从“心理适应”的概念出发,揭示开展大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研究的价值,结合实际挖掘出影响新生心理适应高低的各种因素,继而从高校和学生两大方面提出促使新生心理适应水平提高的对策,以切实可行的方案推进高校大一新生融入大学环境.  相似文献   

7.
郭铭  刘鹏 《黑龙江教育》2004,(10):44-45
大一学生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他们需要有一个包括心理状态和学习方法上的全面调整过程.为了实现学生从中学英语到大学英语学习的过渡,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帮助和指导新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这对顺利实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学生成才和学校稳定的重要因素,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生中的生活贫困生、学习困难生和思想困惑生(以下简称“三困生”),更是心理问题易发的特殊群体。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及时地、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心理援助,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
在大一新生当中,“新生适应综合症”是一个普遍现象。许多新生进入大学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的新环境,容易产生各种消极适应心理。了解这些消极适应心理及其自我成因,并在心理、行为等方面进行自我调整和改变,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缩短大学适应期。  相似文献   

10.
注重大一学生心理及行为状况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他们进入大学以后的思想变化情况和大学生活的适应情况,以便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有更深入的把握,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鼓励他们成才。  相似文献   

11.
应用SCL-90临床诊断问卷,对山西大学(本科院校)45名大一学生和太原大学(高职高专院校)128名大一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山西大学大一学生群体心理状况属于正常,而太原大学大一学生存在群体心理健康问题。该结果反映,需要注意大专院校新生存在的群体心理问题,并需要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良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要解决大一新生的心理困惑,就必须搞清楚影响大一新心理困惑的因素.影响心理困惑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它是心理、生理、社会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解决大一新生心理困惑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一新生处在心理发展从尚未成熟走向完全成熟的时期。自我意识还在不断发展中。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大一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容易出现各种偏差,产生畸形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了解并矫正畸形的自我意识,获得在大学期间的心理健康发展,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大一现象”主要表现为新生对全新环境的不适应,学习缺乏目的性和方向性,心理上的挫折感和孤独感。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大学新生难以适应全新的环境,不能及时完成学习方式上的转变,缺乏多种自身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相对较弱。针对“大一现象”,在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时,应注意使入学教育内容系统化、完善化,引导新生正确认识大学环境和自我,关心新生生活,提高其自理能力,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通过心理教育提高新生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赵瑄 《九江师专学报》2005,24(2):101-103
本文通过对高中生与大一新生的心理状态、社会化程度、学习观念三个方面的分析,论述中小学以高考为目标的教育方向是导致“大一综合症”发生的最根本的因素,只有中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实现了教育目标上的接轨,才能有效地防止“大一综合症”的出现,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娇气、蛮横、自私等弱点会给他们最初的大学生活带来很多麻烦。主要表现在他们不会和同学尤其是同寝室的同学相处,易冲动、烦躁,报复心强。这是大一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的最突出表现。同学关系处理得不好,不但会影响三年的大学生活,也会给学生心理带来压力,严重时可能导致抑郁。所以老师要格外关注大一新生这一群体,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和谐融入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大一新生刚入校时都住在学校生活园区中的公寓里,由于一下子不能适应由高中紧张的学习过渡到大学的自主学习等方面原因,大一新生在心理上产生一些困惑,主要表现就是盲目的随从别人。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学生并非一个简单的生命个体,他们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无时无刻不在渗透、引导和熏陶着他们心理状态的发展,诸如家庭中的暴力行为、学校里的“心理施暴”现象以及社会生活里存在的恶性刺激等等。于是,怎样帮助学生避免这些不利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因素的影响成为心理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但是,学生受到的某些心理伤害并不是人力所能避免的,如学生在父母离异后情绪低落而不稳定,青春期的情感波折和心理困惑等等。如何使学生在心理受到伤害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自我恢复,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法国心理学家鲍里斯&;#183;西吕尔尼克的“回弹”理论为我们进行这一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大学一年级是从中学到大学的一个纽带,可以说是人生转型的关键时期。能否成功安稳地度过这个时期,对于大学生的未来起到关键性作用。文章分析了大一新生的主要心理困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帮助大一新生成功度过转型期,为今后的大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一年级是大学生大学生活的开始,面对新的人际关系、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独立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确立学习目标等等,这些都会对大一新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困惑。能否较快适应大学生活,对整个大学生的大学经历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