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爱读书     
我爱读书,专业的书,文学书,历史书等等,我都爱看。我爱读书,因为我想信“知识就是力量”,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地追求与进取,开阔视野,提高修养,对我做好教师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母亲,我想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好榜样,让她知道在学习路上应该有坚韧的毅力和勇敢向上的精神。我正值而立之年,下了班有家有孩子,我的读书学习几乎都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竹篮     
“老师,我觉得您给我们这么多阅读课和阅读时间是没用的,是在浪费我们的学习时间。您经常说:做人欲脱俗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我姑姑是个老师,她也常常劝我要多读书。于是,我不停地读,读《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读《汤姆叔叔的小屋》,读《西游记》、《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的夫人巴巴拉·布什特别爱孩子,她撰写的《我为孩子们读书讲故事》一文提出了许多新见解和好建议,值得家长们和教育工作者一读。  相似文献   

4.
一、引入本课师 :同学们 ,在这次读书周活动中 ,大家读书了吗 ?生 :读了。师 :有没有收获 ?生 :有。师 :你们喜欢文学吗 ?生 :喜欢。师 :好 ,今天 ,我们就把大家的收获作一次展示和交流 ,让老师也来分享一下你们丰硕的成果吧 !(打开电脑 ,屏幕显示本次活动的主题“我爱文学”。)二、课堂活动1 .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师 :画面上的人物大家认识吗 ?(屏幕显示古今中外 6位文学名家的画像 )生 :我认识冰心 ,我读过她的《繁星》《春水》。还有苏轼 ,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 ,课本有他的词《水调歌头》 ,其中我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是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  相似文献   

5.
陆宾 《广西教育》2013,(36):59-60
“读《56号教室的奇迹》时,我幻想着班上所有的孩子都是神童,思考着如何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时,我会对智障孩子充满希望,总想通过我的努力,让他们能够看到希望之光……爱,能为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16年来,她一直怀揣着教育梦,用爱呵护学生成长,放飞学生的梦想。她就是2011年“自治区优秀班主任”、桂林市叠彩区芦笛小学教师以琴。  相似文献   

6.
读书的故事     
我爱读书,我的学生也爱读书。每隔一两周,当我更新读本的时候,总有学生跟着买跟着读:《朝花夕拾》、《悲惨世界》、《论语》——而《苏菲的世界》,竟然有6个学生同时读,一个学生还告诉我:“不太懂,古希腊人的名字好难记。什么唯心唯物的真绕人,我觉得,它其实不是一本故事书!”孩子的语气里有抱怨的成分。我笑了:“老师30多岁读它,还是读了两遍才基本弄通的。先放书架上吧.到了高中——如果你够聪明,也许到初中就读懂了。”  相似文献   

7.
首先,带领朗读,让家里天天听听读书声.孩子上小学前,我给他读儿歌读童话读寓言;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我给他读古诗读《三字经》;现在,孩子上小学二年级,我给他读杂志读《爱的教育》读《三国演义(白话版)》读书的形式多样,有个读与共读,有抽段读与按序读,有配乐与清读,有家庭换角色读与定角色读,还可以背诵.  相似文献   

8.
<正>读书,是我和女儿共同的爱好。在女儿识字前,许多个夜晚,她都要听着故事在我怀里睡觉。识字后,她开始读《小王子》,明白了真正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到的;读《鲁滨孙漂流记》,被主人公顽强抗争、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感动;读《夏洛的网》,一只蜘蛛织网救一只猪,感受亲情与爱、生命与友谊;读《老人与海》,明白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相似文献   

9.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与读书习惯比什么都重要。有了读书兴趣与习惯,孩子就可以自觉主动地去读书学习,就能提高读书学习的质量与速度,并让孩子享受到读书的乐趣。这样,就不愁孩子在学业上和做人处事方面不长进。那么,我是如何培养孙女的读书兴趣与读书习惯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教重于言教。孙女美美从小就和我们一起过。在她四五岁看图识字时起,便在书房我的书桌旁,也给她安排一张书桌,还特地为她也做了一个小书柜,专门陈列她的看图识字等读物。自她读学前班之日起,每天和我同时在各自的书桌伏案学习。她温习功课、做作业和读课外书籍…  相似文献   

10.
正受访者简介宋怡慧,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政治大学国文教学研究所。2006年,她接下新北市立丹凤高中图书馆主任一职。在她的带领下,丹凤高中获得了诚品文化艺术基金会五大阅读学校、《亲子天下》晨读十分钟乐读学校、新北市满天星五星阅读学校等荣耀。著有《爱读书:我如何翻转8000个孩子的阅读信仰》《大阅读:让孩子学会27种关键能力》等书。阅读是父母与孩子间最好的桥梁。在阅读中父母与孩子可以实现心灵的沟通,帮助孩子完成内在的自我觉察或天赋潜能的探索。所以,  相似文献   

11.
建南 《良师》2003,(23)
著名的女作家冰心,从小就喜欢读书,她曾说过:“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永远感到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冰心回忆她小时候,读了《聊斋志异》的情景:“书中的人  相似文献   

12.
两点感想     
读了《育苗人》、《斯霞和孩子》,又读《<育苗人>与<斯霞和孩子>的錯誤》,有两点感想在这里谈一谈。一、“爱的教育”不能代替阶級教育。《育苗人》中强調“童心”是“純洁、稚嫩的”,“象水晶一般的明净”,因此,宣扬教师要以“童心”去爱“童心”,“和孩子們在一起为小鸡从鸡蛋里破壳而出发出快乐的笑声,为小白兔的死而流出眼泪”。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教育呢?我认为,这是一种超阶級的“人性论”,是向学生灌输“人类爱”、灌輸人道主义、和平主义的教育。这种教育,只是要学生“爱”,爱小鸡,爱小白兔,爱父母、兄弟、姐妹,爱“和他們一样天真、一样活泼的老师”,而不讲阶級爱,更不提阶級恨。这样长大起来的学  相似文献   

13.
《嘱咐》一课 ,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期望 ,读懂蕴涵在朴实言行中的母爱。如何让学生从“无声”处悟到言外之意 ?一、自主朗读 ,感受“无声”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教师应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情场” ,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 ,使他们自主地、充分地去读书 ,兴味盎然地去读书 ,在读书活动中体味“无声”之意 ,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读第一节时 ,出示句子 :“母亲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 ,她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给我的。”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能读到什么程度就读到什么程度 ,再指导学生体会…  相似文献   

14.
臧克家 ,山东诸城人。诗人。1923年入山东第一师范 ,开始接触新文艺。喜欢读新诗 ,经常吟诵郭沫若、冰心、冯至等诗人的作品 ,“也读泰戈尔的诗和日本的俳句。”(《我与新诗》)1930年入青岛大学中文系 ,又读了闻一多和徐志摩等人的作品。尤其是读闻一多的《死水》 ,“改变了我在中学时代对新诗形式问题的看法。”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诗创造》、《文汇月刊》。1949年后 ,先后任华北大学研究员、人民出版社编审、《诗刊》主编等。一生“爱读书 ,爱买书” ,与书为邻 ,与古人为友。认为读书于创作十分…  相似文献   

15.
青岛莱西市滨河小学举办学习型家庭研讨班,在交流中家长们畅谈自己的教子经。关于培养孩子阅读循序渐进,培养习惯书是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为了让孩子爱读书,在她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给她买来各种彩色图书,我与孩子—起在玩乐中学习,认识各种动物、植物、图形等,等她再长大一点儿,就给她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培养她听故事的兴趣,促使她自己去主动读书,慢慢地,习惯成自然。记得在她7岁时,我们送给她“六一”节礼物就是一本精装《格林童话全集》,女儿如获至宝,放学回家的路上,就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作为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读书时会碰到许多的“拦路…  相似文献   

16.
自编校本教材《胖豆豆读书喽》第五册“我爱读书”单元中的一首晨诵儿童诗《爱读书的树叶》和一个绘本故事《图书馆老鼠》。[设计意图]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是学生幸福、健康成长的最佳路径。本课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图书馆,爱上那份高雅、神圣、安静与心灵的富足,实现读与写的自然沟通。让学生相信书籍的力量,打通阅读与写作的通道。[教材解读]儿童诗《爱读书的树叶》中,作者想象奇特,把随风摆动的小树叶比作摇头晃脑读书的孩子,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童趣与天真,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小树叶白天捧着阳光、夜晚捧着月光读书的情景,传达出勤奋、执著与认真的精神,暗示同学们也要像小树叶一样热爱读书。  相似文献   

17.
读幼儿园的时候,我最喜欢读妈妈给我订阅的《幼儿画报》、《小朋友》、《儿童时代》了。现在,我读一年级了,《小星星》成了我最好的朋友。爱动脑筋的“百变陶淘”,笑破肚皮的“开心校园”,生动有趣的“迷糊豆和小人精”,还有教我们学会读书的“星星读书会”,“一·一班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我喜欢读书     
我喜欢读书。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给我讲了《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西游记》等故事。稍大一点,她又教我一些唐诗宋词,什么“老夫聊发少年狂”,什么“黄河之水天上来”,什么“尘埃不见咸阳桥”等等,我现在还记忆犹新。也正是在那时,我立誓长大一定要读好多好多的书来丰富自己。岁月悄悄地流逝,我也渐渐地长大。长大的我喜欢读书,读邓皓的浪漫,读鲁迅的泼辣,读马克·吐温的幽默,读托尔斯泰的朴实。而且,我更喜欢读名家名著,什么《红楼梦》、《茶花女》啦,什么《红与黑》、《牛虻》啦,我着实读了不少,我从他们那里寻求着来自心…  相似文献   

19.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我爱阅读”这一专题,精心选择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窃读记》《走遍天下书为侣》和两篇略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我的“长生果”》,这四篇文章主题鲜明,组合巧妙,文质兼美。《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林海音小时候窃读的心理与乐趣,特殊的时代与生活境遇造就了特殊的窃读经历。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洋溢在文字间;  相似文献   

20.
一次家长会后,我班李欣的家长焦急地问我:“孩子的阅读水平怎么总不见提高呢?”我说多让孩子读点课外书,他更是两手一摊:“读啊,回到家就读,走着坐着地读,可一见试卷上的阅读题就没辙,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他这一番话,也使我想起了自己读四年级的女儿,她在家那可是叫“书迷”,可谓“书不离手”,可试卷上的阅读题、作文题历来失分颇高,班里这种现象也不在少数。问题出在哪儿呢?于是,我有意留心观察他们的读书状况,并经常和女儿交流读书心得。那些天我在家读一本杂志《特别关注》,上面有一篇名为《9号车厢》的文章,说的是一列火车多挂了一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