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汉盐铁制度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盐铁制度因史料奇缺,争论尤多。我认为,东汉初仍是盐铁官营,章帝全面恢复盐铁专卖。自和帝起,确立了民营征税的制度,一直到东汉末年未有改变。“监卖”制度不是官营,而是监督盐官征税。盐铁官营是中国独创,西欧中世纪虽有专利与专卖权,但性质、办法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
重农抑商政策自秦汉确立以来,一直是中国封建统治所奉行的基本政策,东汉继承了前朝的抑商观念及政策,但东汉的统治基础-豪强地主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实行了较宽松的抑商政策,封闭性的大田庄的存在对商业的存在发展一定的保护作用,商人势力也大为增强,逐渐与豪强地主联系在一起;将政治特权与经济势力结合在一起,对汉末割据局面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总之,宽松的抑商政策是东汉经济政策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重评汉武帝“盐铁专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铁专卖是汉武帝财政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二千年来,盐铁专卖在财政上的作用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赏和肯定。本文不揣冒昧,试图对盐铁专卖对于“裕国库”的作用、对于普通百姓的影响、其产生的原因等提出一些新的看法,旨在说明,作为一项经济政策,盐铁专卖并没有什么值得歌颂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东汉盐铁制度是古代史研究的薄弱一环,迄有论述不乏疏漏武断之处,本文勾沉索隐。考辨史实,力图客观地说明有关制度层次的若干问题。全文分五节:(1)东汉前期对新朝西汉盐铁制度有因有革,允许私营同时并未放弃官营;(2)和帝罢禁并非全部罢除盐铁官;(3)东汉盐铁官职掌大体是双重的,既主持官营,又管理民营征收税金;(4)东汉私营盐铁业管窥;(5)汉代盐官的增补。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81年汉昭帝下令召开一次廷议,命令参与廷议的公卿大夫与来自民间的文学贤良讨论有关百姓疾苦的大事。这就是后来我们所知道的盐铁会议。盐铁会议的发生固然是当时政府财经政策转变的一种要求,但其实质一方面是政治元老桑弘羊捍卫既往的经济制度与个人的既得利益,一方面是政治新贵霍光倡导自己的理想政治与企图重新划分政治权力、掌控国家权力,因此,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而盐铁会议就是这场斗争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兄弟民族在这个大家庭里互为依存。秦汉时期匈奴族与中原汉族在政治、经济、风俗文化等方面相互交融,彼此影响。西汉盐铁会议记录由汉宣帝时庐江太守丞桓宽整理,以《盐铁论》为文本流传至今,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盐铁论》六十篇论中,有二十四篇直接论及汉匈关系问题。汉匈关系的主流是和平相处、互通有无,争斗仅是局部、暂时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盐铁专营是我国历代政权取得收入的重要途径.在古籍<盐铁论>中,作者详细记录了盐铁会议上"政府官员"和"贤良文学"针对这一制度的利弊而开展的辩论.本文综述了盐铁专营制度的历史沿革以及盐铁会议中论战双方对于盐铁专营制度的论述,并对争论双方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区分,最终结合目前的实际国情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试论汉武帝的敛财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武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究其目的与效果并非是抑商重农,或农商并重。这些政策是为了迅速聚敛社会财富,以支持西汉对匈奴的战争并巩固大一统的帝国,同时也满足皇室的奢华生活。这些政策可统称之为敛财政策,它分为三个阶段:与民协商,互为换利;以法治商,与民争利;极尽物欲,不计后果。汉武帝敛财政策既给西汉社会带来抗击匈奴的胜利、巩固国家统一的正面效应,又为西汉走向衰落埋下了诸多隐患,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9.
两汉工商政策与商品经济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汉商品经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西汉前期,国家工商政策较为宽松,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西汉中、后期,由于对私人工商业实行某些打击、限制政策,使商品经济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即由它的“间歇期”走向官、商结合,官僚地主兼营工商业的情况增多;刘秀建立东汉后,工商业在政府的放纵、保护政策下,商品经济仍以不可遏止的势头向前推进,成为又一个转折。由此表明,在一定时期内的工商政策对商品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关于《盐铁论》中的盐铁官营问题,诸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认为,汉武帝时期,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盐铁官营,既解决了当时的财政危机,又巩固了处于上升时期的封建地主阶级专制主义大一统中央政权,桑弘羊与贤良学的争论,是儒法两种不同经济思想的对立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西汉诸侯"惟得衣食租税"考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初“诸侯皆赋”,景、武以后“惟得衣食租税”。其所食是“全租”还是“半税”?学术界颇有争议。一般认为,除田租外,诸侯不能再征收山川园池市井之税作为个人的“私奉养”。但是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认为诸侯的衣食租税应为“全租”,而非“半税”。田租、算赋为诸侯之公用,山川园池市井之税作为诸侯的“私奉养”并未完全取消。汉武帝为解决财政困难,推行盐铁专卖政策,逐步取消了诸侯经营盐铁、铸币、酤酒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政策为巩固封建王朝政权,在反击侵略,保持中央财币力量,增辟财源,满足大量国用而保持稳定局面是做出了较大贡献.应给予肯定.但由于不恤民力,财用缺乏节制.封建制度下兼并势力扩展这一痼疾和统治阶级的奢侈并未解决,并逐步为汉末带来危亡之机.  相似文献   

13.
《货殖列传》是史学之父司马迁专述经济的史篇,它充分反映出司马迁的社会经济思想。司马迁以朴素的唯物思想去观察社会的经济活动,指出社会经济自身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反对抑商的盐铁专卖、实行经济放任等政策的主张,他朴素地认识到了社会财富占有的多寡决定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的道德观念。封建社会前期,象这样详尽地、较客观地对商品经济进行闸述的史学家,是极为少见的。  相似文献   

14.
王弋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2):101-102,113
昭帝时期,为了明确未来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中央召开了盐铁会议。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政府官员与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民间才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辩论的实质是究竞该采用“放任”与“干预”哪种经济管理模式。双方据理力争,畅所欲言,均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经济观念。  相似文献   

15.
从盐铁官营看西汉的专卖制度及其流弊刘良群一汉昭帝元始元年(前八一年),朝廷召开了盐铁会议,就汉武帝以后国家实施的政策及指导思想展开辩论,目的是为了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出现的严重分歧,消除不同意见,统一指导思想,会议讨论的情况,由宣帝时期的桓宽整理成书,这...  相似文献   

16.
经济立法是战国秦汉时期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战国时期法家初步形成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经济立法思想,并通过国家干预市场和工商业而孤立地发展农业的有关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秦代沿袭了“上农除末”的法家传统,但在处理农工商之间的关系时表现得较为灵活,表明秦代在经济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农工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所认识。汉初一度放松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弛商贾之律”,实行农战分离,富民以安天下。武帝时实行以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政策,再次加强对工商业的控制,使汉王朝的社会经济方式由自由放任转向国家干预控制  相似文献   

17.
桑弘羊(公元前一五二年——公元前八○年),西汉著名的法家、财政家。汉武帝时,任治粟都尉,领大司农(最高财政官)。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根据先秦法家的革新路线,提出了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一系列财政政策。汉武帝采纳了这个建议,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昭帝即位,任御史大夫。后大司马霍光当权,被诬与人“谋反”的罪名而遭杀害。公元前八十一年(昭帝始元六年),汉政府召开了一次盐铁会议,儒法两家围绕者否定还是肯定盐铁官营的问题开展了一场大论战。它涉及到财政、军事、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河南内黄县三杨庄出土了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的庭院、田垄遗迹和大铁犁等,田垄是汉代的代田形式,大铁犁正是耕作代田的工具。以前有人复制汉代大铁犁进行试耕,其结果与三杨庄的汉代的田垄形式和宽度正相吻合。而《盐铁论.水旱篇》所说的"大器"就是包括三杨庄这样的大铁犁在内的全铁犁。"大器"不单是从器形的大小来说的,也针对当时农户胜任牛耕的经济条件(主要是牛)。汉政府实行盐铁官营政策,铁官所属铁工场的生产计划往往不顾及广大农民的农耕条件,生产相对过剩了,这因此成为《盐铁论》所述贤良攻击官方铸器"不给民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奠都初期天京的商业政策浅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平天国奠都初期天京的商业政策可分为私营商业政策和公营商业政策两个方面。私营商业政策经历了放、禁、弛、禁、放五个阶段,与此同时,公营商业政策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引起政策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出于防务的需要。商业政策的变化说明了太平天国实行的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禁商政策是行不通的。正因为太平天国决策层能够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政策,前期的太平天国才能够在与清军的对峙中处于优势。  相似文献   

20.
出现在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奠基时期、西汉中叶的盐铁会议,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会两派在经济政策、经济理论领域里诸多歧义的焦点为如何对待自由商品经济。以重商见长的御史大夫派的干涉主义与以重农抑商著称的贤良文学派的放任主义之争,为何出现各自思想、思维起点与政策、方针结局的悖逆以及对立的双方发生交叉和错位的现象?笔者认为,作为抑商思想、干涉政策的否定者——理论上的私人工商业者代表,被排拒门外,是这场论战的缺憾。究其原因:商人资本在以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的国民经济结构中,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成份,因此在政治上无法代表自己。而桑弘羊等人主张的、并为后世专制统治者所效行的国家商业资本政策旨在遏抑、扭曲和规范商人资本,使之变成经济统制的帮手。商人资本丧失正当、合理的经济职能,导致商品经济的不健康状态,从而影响了古代中国社会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