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
将BIM技术融入高职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探索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践应用能力与课程体系的深度融合,综合BIM应用的人才需求和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增设BIM教学环节,优化BIM教学模块和设计路径,深化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构建BIM应用课程体系,体现"可视化"建筑模型,施工模拟建造过程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BIM技术应用,培养学生BIM技能+管理协同能力,推动建筑行业信息化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随着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推广和应用,迫切需要能将专业知识与BIM技术融合的行业人才。工程造价专业作为一门集应用和管理于一体的专业,理应顺应时代需要,培养业内人才目标导向的专业人才。地方高校可通过构建BIM技术学习环境、提升教师在BIM教学上的融合技术、构建BIM技术校企实践基地、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大赛、企业技术人员授课、教师企业实地学习等方式构建工程造价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
内涵 "专业导师制1+1+1"人才培养模式是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结合学生不同个性而实施的一项教学改革.专业教师根据自己专业研究方向和从事的科研开发项日,结合大学生科技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训计划,各类院、省、国家技能竞赛等,以专职专业导师身份提出专业研究方向或科研项目;校企合作企业行业能手、技术专家结合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工程开发项目、企业培训平台等,以兼职专业导师身份提出参与计划和方案.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为例,通过制订"基本技能+职业技能+素质拓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职业、行业、实践和企业等要素融入教育教学当中,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探索创新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近两年来BIM人才培养工作为例,从BIM研究与实践创新基地建设、BIM师资队伍建设、BIM基础课程教学、BIM专业应用分析课程教学和BIM毕业设计等方面介绍了BIM技术人才培养的方法,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BIM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的角度出发,构建“准工厂化”人才培养实训共享平台,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学科建设及企业四者共赢的路径。建立“准工厂化”医学生物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开发实训项目,专创融合教学资源,使教学与科学研究一体化;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实训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化;对社会开放,开展科技服务,增加平台的教育附加值。形成学生+教师+高校+企业联合培养的“准工厂化”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国内外高校在BIM人才培养上普遍呈现出断点式教育,没有形成系统的BIM知识体系,更无法切合BIM"信息共享、协同工作"这一核心思想的问题,创新性提出发挥"大土木"学科专业集群优势,开展建筑类多专业相协同、融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针对新的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从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多专业协同实训项目的设计以及具体实施方案的设想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为国内外高校BIM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1+X”证书制度下BIM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供给体系办学理念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链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课证融通缺少行业企业的有效参与、缺乏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师团队长效运行机制等问题,提出构建基于教育生态圈模式下“1+X”证书制度的BIM技术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实施策略:人才培养对接产业链,使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相适应;搭建“1+X(BIM)”智能教学平台,提供校企协同育人信息化载体;探索课证融通,深化“三教”改革,驱动生态圈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融合培养是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向。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对接中国(泰州)医药城,依托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省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和省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从系统化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打造一体化教学平台、构建专业文化育人体系、实施"三教"改革等方面,探索高职学生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融合培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产业的不断升级和优化,各行各业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1+X"证书制度是高职院校学历教育和社会用人需求标准两个矛盾的对立统一。文章在分析"1+X"证书制度的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将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专业教学,探讨数字化和建筑行业变革发展需求下的高职院校BIM课程改革思路;并对如何从教师、教材、教法等方面推动BIM课程改革提出相关建议,促进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高校工科专业建设及其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以创新教育为抓手的电气类专业特色建设新举措,包括:确立"富有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国际化电气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师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和实践教学资源;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理论教学、工程实训和创新实践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实验、工程实训和创新研究一体化"的电气工程学科综合实践基地;建立以"创新实践"课程和"大学生科技竞赛"引领的一般创新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协调培养机制;通过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着力建设一支"富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  相似文献   

12.
立足新工科建设,当前高校建筑类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中存在人才培养观念淡薄、课程体系还未建立、实践教学方法不够丰富、专业教师队伍匮乏、教学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基于BIM技术的人才培养应强化以BIM技术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观念,建立以BIM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丰富实践BIM技术教学方法,建设基于BIM技术的专业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3.
BIM在国际建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受瞩目,行业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BIM熟练人才,然而,当前的BIM人才培养规模却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本文对贵州理工学院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BIM技术构建工程管理专业OBE"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把握其中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促进工程管理专业BIM人才培养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进行总结,以期从整体上综合提高专业实践教学的技术含量,促进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喆  杨谦 《陕西教育》2021,(3):26-27
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证书之一,对于高职土建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意义非凡。高职院校可从产教融合切入,将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育教学标准并轨,与专业课程内容相融合,践行“三教”改革,探索一条基于1+X证书制度下土建类专业与BIM相融合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机械设计实践实验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为解决机械设计实践实验教学效果差的问题,文章提出可基于Fischertechnik模型搭建机械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结合教师科研、机械工程专业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16+2实践周“职业技能训练”开展机械设计综合创新实验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职业技能大赛引领下,以"随身书库"APP的设计与开发为例,以软件工程理论为指导,模拟真实工作情境,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实现,由此探索开发竞赛类教学项目的实践意义,为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学生实践技能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BIM毕业设计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难点,通过进行BIM教学改革建设与探索为BIM毕业设计实施打下良好基础。在土木工程专业房建方向的建筑结构BIM毕业设计实践中改革传统毕业设计模式,采取团队协同方式突出专业理论知识与BIM技术软件的结合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效果,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和实践应用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3+1”校企实训合作模式是计算机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产物.在计算机专业领域,实行教育主体的企业化、开放式教育,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可以更好的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自主性参与企业科技研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合我校三年的实践,转变教育观念,拓展大学生科技创新阵地,构建开放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已然成了当下我国建筑业备受关注的热点,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建筑信息化、工业化。其中,针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明确鼓励高校设置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还未设置装配式建筑方面的课程,无法满足行业对工业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此,提出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现场管理中的应用成果推广于土木工程教学平台,基于BIM相关软件平台构建装配式土建模型,运用专业的施工模拟技术生成4D动画,模拟现场施工过程,让学生对装配式建筑充分了解。最终通过案例学习法,逐渐丰富装配式建筑教学案例数据库,同时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里,完善相关课程体系,构建新型开放式教学平台,这对于助力建筑工业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三教"改革、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四个方面开展了1+X(BIM)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