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装配式建筑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当前建筑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在此背景下,以地方应用型高校为例,结合新工科理念,将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有机融入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整合与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新兴工科和原有工科相结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2.
预制装配式安装技术具有集约化和流水线化的特点,并贯穿着建设项目从设计到交付运维的全过程,是建筑信息化重要部分。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建筑设备专业仅将实训课程作为一门教学辅助课程。为满足机电企业对预制装配式机电安装技术人员的需求及适应建筑业各专业协同发展,可通过在装配式实训室上应用及研究装配式机电安装技术的新颖教学理念,从而培养绿色型、智能型、生态型的建筑业人才,并为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的教学库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素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已然成了当下我国建筑业备受关注的热点,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建筑信息化、工业化。其中,针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明确鼓励高校设置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还未设置装配式建筑方面的课程,无法满足行业对工业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此,提出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现场管理中的应用成果推广于土木工程教学平台,基于BIM相关软件平台构建装配式土建模型,运用专业的施工模拟技术生成4D动画,模拟现场施工过程,让学生对装配式建筑充分了解。最终通过案例学习法,逐渐丰富装配式建筑教学案例数据库,同时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里,完善相关课程体系,构建新型开放式教学平台,这对于助力建筑工业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对装配式建筑人才提出了需求,而目前国内针对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探索装配式建筑教育体系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给地方高校寻求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特点、人才需求情况的介绍,分析了产教融合培养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必要性,由此提出地方本科高校“三聚焦三协同”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模式,并对相关人才培养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但由于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使得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文章通过层次分析法将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分成设计、国家政策、生产、管理运输、技术五个一级指标,对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施工水平、工种间的协调能力、预制率和装配率、构件设计的合理性、模具标准化程度是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传统建造方式逐渐呈现出经济与生态结构性缺失问题,推行装配式建造方式能够对建筑产业进行结构性重组,架构建筑自规划至运维阶段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模式。基于绿色价值分析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建造方式的优点,针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提出提升装配式建筑绿色价值的建议,以契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建筑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作为一种工业化生产的建筑体系,被广泛推广.伴随着信息化、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发展,"智慧工地"应运而生.在装配式建筑体系及"智慧工地"信息化技术背景下,聚焦智慧教育,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梳理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改革...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很多学者从理论上分析了装配式建筑相比于传统现浇结构建筑的优势,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以及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广装配式建筑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装配式建筑的推广过程中,仍存在"供"和"求"两方面的问题阻碍着其发展。本文首先分析阻碍我国装配式建筑供求的主要因素,再分别依次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地方层面的因地制宜以及企业层面的落实三个层面,提出如何解决装配式建筑"供"的问题,最后再讨论如何解决社会对装配式建筑"求"的问题,做到有供有求,以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取得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房屋建筑学》课程作为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中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构造涉及建筑是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目前装配式建筑成为我国建筑产业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的热点,而课程中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建筑业的发展需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体系改革是必然的。本论文以装配式建筑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创新应用技能为培养目标,在《房屋建筑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的主干上,探究《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房屋建筑学作为工程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引入装配式建筑理论知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房屋建筑学教学现状中装配式建筑教学方面的不足,提出针对性改革思路,以实现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开拓学生视野,为装配式建筑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作为"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的工作目标,对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梳理当前装配式建筑监管的现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建立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管体系.这一体系基于统一的数字化监管平台,在法规技术标准框架下,三个监管主体利用行业自律、政策宏观和市场机制三种质量监管手段,改变"碎片化"的质量监管为"一体化"的质量监管,为实现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目标提供有力的体系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场浇筑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到施工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而全国各类高等院校迄今还没有建筑装配技术专业,"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当务之急。分析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开展"装配式建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并从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培养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很多具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328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信息数据库,结合投资决策机制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的时间特征、地域分布、投资企业、经济条件以及气候条件进行针对性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逐步成熟,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的认定条件会逐年提高。结合数据分析发现: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投资主体以企业性质的单位为主,且多建设在社会经济水平较高、行政级别较高、气候条件分布在严寒地区与夏热冬冷地区的城市,并与城市生产总值有较强的相关性。针对研究发现的规律特征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全面崛起。  相似文献   

14.
谢春艳 《广西教育》2024,(5):121-125
目前,装配式建筑技术专业教学尚存在诸多不足,专业技术人才无法满足相关行业的需求。为此教师要从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提升教师综合能力、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政校企合作、优化教学设施等五大方面发力,探讨装配式建筑在新时代教学和专业实践中的改革思路,从而为建筑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加速推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要求,做好政策研究制定工作,指导装配式建筑健康快速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装配式建筑专项调查。调查内容重点是2012年以来各地发展装配式建筑情况;包括各地装配式建筑政策标准制定、技术研发情况,装配式建筑管理机构、设计、生产、施工等单位信息,以及装配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当前我国工业化建筑已经处于乘风破浪的高速发展期,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标准体系不健全、自动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成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瓶颈,因此,研发适合我国国情、具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未来10年要强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发展装配式建筑需要突破设计、生产、装配和管理等人才短缺的瓶颈。英才网联旗下建筑英才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上旬,建筑行业的人才招聘需求较2015年同期上涨11.7%,受行业政策的利好影响,预制装配式建筑类人才走俏10月建筑行业  相似文献   

18.
随着“营改增”工作的全面推行,“营改增”的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了建筑业、金融业和部分生活服务业.此次改革对建筑业来说具有很大的影响,也对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筑企业应该认真研读国家税务总局的营改增相关政策,对企业的相关业务进行分析和调整,以找到对企业发展更有利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进入了以经济增速换挡、动力因素调整、矛盾风险凸显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阶段。在此背景下,我国建筑业发展速度放缓,呈现出"新常态"的发展态势。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从劳务紧缺、竞争方式转变、资源节约、技术创新、从业人员结构调整等角度指出在建筑业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必要性。并在尊重建筑业自身规律的基础上,从政策扶持、技术创新、项目试点、企业发展模式调整等角度提出了发展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艺术化建筑、绿色化建筑以及智能化建筑是我国建筑业的三大趋势.因此,为了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建筑业未来的发展做出一些前瞻性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