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庆庆 《职教论坛》2002,(16):44-44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好的学习习惯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的结果。一、培养学习习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属于德育中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范畴,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求具备的学习习惯标准不同,所以,在中学阶段同样要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职业高中的生源素质普遍低于普通高中。主要表现在文化基础薄弱和行为习惯不良。有事实表明,不良学习习惯,是影响学有困难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相似文献   

2.
误区一:习惯养成就是口头多提醒在教学中,经常听到老师对学生说"认真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你的表达习惯真好"等劝勉性语言,初听还觉得教师的语言有一定的导向性、激励性,然而一节课下来如果仍停留在这层面,就有点贴标签、肤浅的感觉。对策:习惯养成由表面走向深入,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误区二:习惯养成是学生的事情有的老师认为,习惯养成是学生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进而出现重学生习惯培养轻教师本身习惯养成的  相似文献   

3.
做好检查工作,培养学生形成认真检查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检查习惯,是提高学生作业质量、考试成绩的有效途径之一。检查对于每门学科都很重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强化学生对认真检查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学生检查方法的指导;合理安排作业任务,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检查时间,帮助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主要对学生如何养成认真检查习惯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境差,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十分重要,要帮助学生养成合理安排学习英语的时间,尤其是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儿童刚入学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所以应该从低年级起,老师就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本文就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从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在《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一文中说:“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实施课外阅读的需要,也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需要。我们一定要促使学生养成并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常读书、爱读书、会读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助于他们的语文学习,对他们开阔视野、丰富生活也大有好处,可谓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勇于操作的习惯、自学的习惯、合作的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8.
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主要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善于倾听的习惯;准确表达的习惯;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动脑多思、质疑问难的习惯;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等。作为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程教学主体,不仅要授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事物进行详细观察、分析、讨论及验证,并形成个性化的解题思路和方式,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但是习惯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及时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讲述了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即:①养成课前摆放好文具的习惯;②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③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1.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是当代历史教学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创新精神的产生需要创新习惯的形成,只有在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勇于开拓的思维意识的支配下,学生才能逐渐养成创新的习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习惯的养成需要历史教师平时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导,需要相关历史材料的熏陶,点点滴滴,日积月累,自然而成。  相似文献   

12.
《海南教育》2013,(5):43-43
<正>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学生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取得好的成绩有着至关重要作用。那么,好的数学习惯是如何培养的呢?一、让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前提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抽样调查江苏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市区、农村共60所小学3~6年级6000名学生习作习惯现状,发现江苏各地区小学生习作前储备习惯、习作中监控习惯、习作后修改习惯与其习作水平有显著相关性,不同习作阶段习惯好的学生习作水平更高。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对不同习作阶段学生习惯的培养,特别关注男生习作习惯的养成,有关部门要加强区域学生素养养成的均衡。  相似文献   

14.
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主要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善于倾听的习惯;准确表达的习惯;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动脑多思、质疑问难的习惯;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等。作为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5.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主要职责,育人的根本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养成能使人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生活中,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异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高于常人或天赋异禀,而是因为他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说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我们不仅在学习上有帮助,在工作以及生活上也有极大的帮助,可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此,本文深入研究分析应该养成怎样的学习习惯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7.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职业院校的高职类学生中,部分同学难以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究其根本就是学生本身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首先要培养自我学习的动力;其次要有良好的学风,搞好课内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有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不求虚名,不断进取,勇于追求真理的品格;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注重课外学习,同时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引领。  相似文献   

19.
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奠基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和学生管理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并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计算的习惯、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申静 《成才之路》2020,(11):142-143
同一个班的学生,往往因为学习习惯不同,在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小学生因为年龄小,自控能力有限,所以,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需要学校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要提高家庭教育的意识,在家庭教育中狠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