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后奥运时代"武术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的“后奥运时代”即将来临。未来武术的发展不单是要进入奥运会,更应该关注竞技武术进奥以后具有多大的生存空间以及整个武术体系的完善性重建,最终目的是推广一种独具魅力的东方文化;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基石,在健康体育领域展现自身魅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弘扬民族文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学校武术传播相关资料的查阅,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学校武术在传播过程中快乐功能丧失的境况,在借鉴快乐体育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快乐武术这一概念,并对该概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结论指出:快乐武术是学生天性健全的需要,是终身体育意识建立的需要,是武术自身发展的需要,并进一步得出快乐武术是一种武术教育思想,而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方法,快乐武术不是对现有武术的否定,而是功能上的完善,快乐武术的发展应该引起管理者的重视,而不只是流于口号。  相似文献   

3.
武术演艺是武术与表演艺术的有机结合。它的出现,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武术的娱乐功能、商业价值的凸显;更是武术文化价值的重要展现形式,武术演艺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武术演艺也为当今的武术学科增加了新的内容和发展方向。它更加体现了武术的一种时代特征和时代需求,是当代武术发展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论述武术发展中动漫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发展背景,结合武术发展及动漫自身及时代特点,认为武术动漫是新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指出动漫应用于武术发展的文化内涵、实际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突显动漫对于武术发展的有利影响,对弘扬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意义。论证其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并结合其中发展不足提出意见和展望,期待武术可以更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系统理论入手,以武术发展为研究对象,研究武术发展的涵义和特征,从历史观、整体观、发展观探讨武术发展的战略原则.武术发展是正向的武术运动演变,是一个从古至今向未来延伸的武术运动成长过程.武术发展包括武术作为发展主体的自身发展,以及武术发展所形成的武术文化状态及其演进.武术发展具有社会必然性、历史进步性、需求目的性与内容多元性,武术发展是人的发展.武术发展战略原则需要遵循全局整体观原则、争取和保持主动权原则、目标与手段互动协调原则、间接战略原则.  相似文献   

6.
武术发展分化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840年前,中国自我发展了“练为战”的军事武术和“艺、体、用”三合一的传统武术;1840年后,由于西方体育强势文化在中国的演进,中国武术开始分化。武术在其竞技功能、健身功能、经济功能、表演功能强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完善了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商业武术。近期,“艺术武术”也初露端倪且发展势头强劲。武术发展过程的分化是自我调适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带来种种弊端,对传统武术的相对忽视就是其中较典型的现象之一。作为武术之源的传统武术问题,不容回避、不得回避。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武术联赛的功能后指出,发展大学生武术联赛能够完善高校职能,促进武术项目的发展和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推动大学武术联赛的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武术联赛的发展现状和武术联赛发展的可行性,针对武术联赛的竞赛内容、权职和经营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厚重的文化底蕴是武术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的重要特点之一,武术的发展需要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缺乏武术文化氛围,武术教育价值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武术的发展。发展武术应立足于武术的文化基础和优势,加强武术文化的研究、宣传和教育,把武术文化教育融入到习武者的日常生活中,武术文化教育应以中小学生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论西方体育在中国的演进及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40年以前,中国自我发展了“艺、体、用”三位一体的优秀文化遗产———传统武术;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体育强势文化在中国的演进,武术开始分化。武术在其竞技功能、健身功能、经济功能、表演功能强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完善了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商业武术等表现形式。近期“艺术武术”也初露端倪且发展势头强劲。武术在分化过程中带来种种弊端,不容回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武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现代条件下武术产业的特点和功能,认为武术产业是一个具有很大潜力和活力的领域,它对于带动全民健身,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以及作为拓宽国际交流的渠道具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现代竞技武术发展历史和竞技体育的角度对竞技武术"竞技化"特征作了简要的回顾与分析,认为当前武术"竞技化"特征发展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建国后对武术"击、舞"关系的处理和套路价值功能的认识是目前竞技武术发展现状的前提和基础;竞技体育运动本身性质、固有规律、价值取向是影响目前竞技武术发展现状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2.
“软权力”竞争的核心是文化力的竞争,目前我国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传统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与西方“软权力”强大的竞争中举步维艰。文章从文化学视角,透视“软权力”竞争本质,分析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现代武术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古到今,衡量武术的唯一标准始终是“技击”。“技击”是中华武术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华武术的灵魂,不论历史怎样变迁,“技击”始终是武术发展的前提。今天,作为“攻防技击”的代表,“散打”实现了武术的市场化,套路更加竞技化,但是,武术的“技击”特征却在遗失。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法,对本质特征下的现代武术发展成果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武术要继承和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把武术作为中小学的一门课程,进行系统的武术教学是武术发展的良好途径。文章在查阅了大量文献整理得出,武术有着单独开设课程的理论基础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结合哲学、人文学理论分析了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指出武术国际化发展的不同因素。文章提出中华武术发展过程应该基于武术的本质规律,解决武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并且要不断开发武术的健身功效,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才能使其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理清武术功能演化的脉络。得出结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因素决定着武术功能的演变,也决定着武术的发展方向 武术功能的多元化决定着武术发展的多样化 武术"技击"功能的弱化导致了传统武术的失落和社会武术的萎缩。提出:武术本质功能的"技击"必须得以更好的承继,才能促使社会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契合,改革学校武术教育的竞技武术模式,使学校武术教育成为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桥梁和纽带,从而恢复武术原貌,夯实竞技武术根基,以期实现社会武术与竞技武术并蒂开花。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武术发展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华武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危机,文章从武术价值分类、武术价值特点、国际推广的价值等角度探讨武术发展中的价值转变和价值定位。在现代社会里,武术一些价值功能可能被外来文化有所融合,有的甚至遭遇淘汰。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武术只有积极面对现实,遵循客观规律寻求发展,才是最好的继承途径。  相似文献   

18.
少林武术发展与市场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法和综述等研究方法,探讨少林武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结果表明:少林武术的科学发展和良好资源的合理配置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术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少林武术的广泛普及并扩大了社会影响力,是中国传统武术发展模式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是武术产生的深厚文化基础。传统文化对武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它还影响到习武者对“入世”的态度,武术理念的形成等,应正确全面地看待传统文化对武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浅析少林武术的禅武结合与异质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本土文化代表之一的武术,与禅宗这一外来教派在少林寺特殊历史环境中的有机融合产生了震撼世界的中华瑰宝-少林武术。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禅宗思想与少林武术的结合过程进行了理性分析,认为少林武术的形成与发展充分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作用。禅宗教义彻底而深远地影响了少林武术的技术风格及其理论发展,并深深地渗透于少林僧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享有名门正派之称的少林武术也对禅宗在中国的推广与传播起到了助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