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些年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对德育衔接重视不够、德育目标定位不准、德育内容体系不健全、教育合力不高等问题。为此,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树立德育衔接意识,督促各层次学校重视德育工作,树立大德育观等,以加强大学与中学德育的衔接,提高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大学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大学的德育工作者,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担负者特别重要的责任。要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就要探索德育过程的规律性。德育过程的规律,是进行德育工作,确定德育原则和方法的客观依据。只有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德育,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大学德育过程与中学德育过程有联系也有区别;社会主义大学与资本主义大学有相同处也有区别,但作为德育过程则有本质的区别。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掌握这些情况,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大学德育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性。大学德育过程与中学德育过程的联系是:都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环境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组织纪律教育的过程。中学德育过程为大学德育过程打基础,大学德育过程是中学德育过程的继续和发展。看不到这种联系,就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中德育培养的不同方式和特点,指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大学教育德育培养的有效途径,并指出应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尤其是教师这一环节入手,提高课堂教学中德育培养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原本系统化的大学与中学教育的链条被人为地割裂。本文认为,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自身规律的要求,大学应主动与中学建立经常化的协作关系,以实现学科建设、课外教育和德育方面的沟通与对接。  相似文献   

5.
中学时期是道德形成长的关键时期,中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揭示其区别及内在联系,通过对中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特点、形式、手段及不足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将中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够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学阶段德育存在的问题,造成大学生对大学德育的诸多不适应,给大学德育带来很多困难,这是中学德育应注意的,更是大学德育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大、中学德育转换衔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握好它们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罗海英 《教育探索》2012,(2):113-115
德育衔接是指不同层级学校德育的连续性和有序化状态.加强德育衔接机制建设是解决大学和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问题和矛盾的客观需要,是实现大学和中学德育工作整体优化的要求.在目前条件下,加强大学和中学德育衔接机制建设,主要是应加强目标管理机制建设、加强沟通衔接机制建设、加强制度保障机制建设、加强评估与反馈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和谐目标下的中学德育新理念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基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动力,以人与人及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发展为始终,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德育的创新理念与和谐教育理念。当代中学德育的目标创新反映于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和谐发展。通过德育主题、德育体制建设、德育模式、德育师资及自主教育等内容与手段的创新与探索,克服传统德育意识的阻碍,构建中学德育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大学德育效果不佳的问题在大学德育教学中尤为突出,究其原因,长期以来高校人文教育的缺乏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文章从大学德育与人文教育的概念出发,论述了人文教育与大学德育的内在联系,人文教育对大学德育提高其实效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指出,要解决大学德育效果不佳的问题,根本的是要实现大学德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0.
中学德育学科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渠道。中学德育学科在社会、文化、环境、经济这四个领域涵盖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诸多内容。中学德育学科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应把握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与教材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点,并合理开发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1.
五年制高职分层次德育课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比较《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与《普通高校德育大纲》,五年制高职的德育目标应包括道德品质、思想品质、心理品质、政治品质和职业品质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中职和高校的德育课程设置,依据德育目标,结合学制特点,确定五年制分层次德育内容,并确定按“道德-思想-政治”的顺序设置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中的道德自律的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当前道德规范的无序的影响;中小学、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偏颇;社会伦理资源的缺乏以及社会道德制约机制的不足等。加强大学生自律品质的培养,应从激发道德美感使之产生自律的需求和动机;通过自我观察与自省反思体验个体道德发展中的缺失和遗憾;以及培养道德抉择的理性化和自我约束习惯来强化道德自律的心理与行为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调查发现,大学生道德需要与高校道德教育目标偏离,道德期望与高校道德教育要求背离,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一。作者认为,大学生道德教育针对性不强的深层根源是长期忽视大学生道德需要,大学生道德教育与大学生道德需要严重脱节。确立大学生道德需要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基础地位,重构以大学生道德需要为核心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理论体系,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是切实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针对性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德育研究的后现代语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后现代教育理念角度反思我国高校德育,笔者认为:高校道德教育目标应追求普适性规范,重视多元价值并存;高校德育课程内容应摆脱封闭模式,构筑理论课程、经验课程与生活课程的共同体;高校德育策略应提倡对话体验;高校师生关系只有“去中心”、“去圣化”,才能真正实现师生平等、民主交流,从而建立完整、开放、自由、高效的高校德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多级晶体管放大器引入负反馈后,利用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对负反馈放大器的电压增益进行分析,以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为例展开,并就分析值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阐述民族精神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指出社会的道德滑坡、高校德育实效性低的现实,并指出应从树立大德育观念、加强道德课程建设、努力构建高校的德育课程新体系等方面来着力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加强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对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和实现其人生价值都有重要作用。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高职院校道德素质教育中,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道德素质教育,从而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8.
谢婧  黄孙庆 《高教论坛》2009,(9):117-119
高校德育课程关乎大学生政治素养、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的提升,意义非常重大.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课程管理体系·需要在德育课程生成、实施和评价三方面贯彻人本主义精神,使大学生将德育内化为自我发展的要求,自觉自愿地参与学习,成为人格健全、社会责任感强、政治觉悟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对高校新生的学业、生活、心理健康等状况的调查,发现有留守经历的高校新生在生活实践、心理健康各维度上的均分显著高于常态大学生,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以及与父母关系的均分显著低于常态大学生。由此反观,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亟须从"起点"抓起,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联动体系",打牢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工程",才能有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创新道德的培养是高校德育的重要职责。目前,偏重道德规范认知的德育教育方式、部分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缺失、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转型时期社会不良风气等因素,制约着大学生创新道德的养成。提高大学生的创新道德素质和培养创新道德品质需要创新科技环境建设,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转变德育教育模式和完善道德教育考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