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做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全部做好,等待行动。比喻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但尚差一个条件才能完成整件事情。成语出处:罗贯中《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令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典  相似文献   

2.
“赤壁之战”题是2013年高考福建文综卷的一道历史选择题。该题如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号称80万屯兵江北,周瑜率兵数万布防江南,大战(见图)一触即发。时值隆冬季节,北风呼啸。周瑜忧心忡忡,孔明密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大纲明确规定了学生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教育部特别推荐了初中生必读的10部名著。近年来,大语文教学要求将名著推向中考的前台,名著类试题越来越为中考命题者所青睐。宁波市去年考了《水浒》,要求写出这部小说中的英雄及其故事的名称。今年考了《三国演义》。题目如下: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1分) 请你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本题为加分题,每写对一  相似文献   

4.
【教例】《赤壁之战》人教版第十册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5—11节,体会体会火攻计划的周密。(学生读思)生:那天有很急的东南风,火船靠近曹营的船队,一下子可以烧起来,而且风助火势,曹营一片大火。师:说到东南风,还有个诸葛亮借东风的典故呢,谁来说说?生:(急切地)我知道,周瑜很嫉妒诸葛亮,诸葛亮就立下军令状,在七星坛借东风,借到了。周瑜很气,拿诸葛亮没办法。师:我们现在有一个什么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生:还有,黄盖先写假降信,夺取曹操的信任。生:应该说骗取信任。师:在写假降…  相似文献   

5.
陈坚 《教书育人》2008,(2):30-30
本人近期参加区优秀教师展示课的活动,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找规律》,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与设计,一堂自认为都在自己预设与掌控范围之内的课就出炉了。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相似文献   

6.
汉语真奇妙,它能把两个看似自相矛盾的词语放在一起,却毫无违和感。比如《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日,在名著阅读课上,一学生问:老师,既然连最重要的东风都没有,怎么能说是万事俱备了呢?或者说既然万事俱备了,为何还欠个东风呢?猝不及防之下,只好一时语塞。经查阅相关资料,找到答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其实是一种比较冷僻的修辞格--"舛互"。即"对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者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肯定,是为了衬托、强调否定部分;否定,是为了衬托、强调肯定部分"。  相似文献   

7.
算算自己在个人业务竞赛、指导学生参赛等方面的成绩,想竞聘“小学高级教师”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上山支教。这是我们学区的“高压政策”:未满40周岁的女教师必须上山支教才能竞聘“小高”职称。  相似文献   

8.
苏轼在《上皇帝书》中写道:“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既说“绝无”,又说“仅有”,岂不自相矛盾,舛错相违?还有成语中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既“俱备”,又“只欠”,岂不也相矛盾?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人们立了一种新的修辞手法,叫做“舛互”。“舛”,音chuǎn,差错。专  相似文献   

9.
只欠东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每年都是NBA夺冠大热门,却在最后关头与冠军失之交臂——这些“被命运捉弄”的非冠军强队,欠缺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东风”?  相似文献   

10.
一、补写成语例:补写成语的后半部分。前事不忘,只可意会,(天门市2001年中考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完整掌握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是四字短语,但也有少数是由两个短语组成,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对这种成语学生要能够完整地记住它的上、下两部分。此题的答案分别是:后事之师;不可言传。二、考查出处及作者例:下列成语的出处及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水落石出———《醉翁亭记》———欧阳修B.作奸犯科———《出师表》———诸葛亮C.心旷神怡———《岳阳楼记》———范仲淹D.一鼓作气———《曹刿论战》———司…  相似文献   

11.
《新高考》2008,(7):86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本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生活就如一部无所不容的书。写作的丰富源泉,就蕴含在这部浩翰的“书”里。写作的诸多灵感,往往就诞生于多彩的生活。脱离生活,下笔时常会觉得内容缺乏,或有一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感。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近期参加区优秀教师展示课活动,教材内容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找规律》。经过一番"精心"准备与设计,一堂自认为在预设与掌控范围之内的课就出炉了,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相似文献   

14.
制作小快艇     
康超 《小学生时空》2010,(11):37-37
制作小快艇的第一步是寻找制作材料。我从小小工具箱里找出了电线、泡沫、电池及开关等。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没有电动机怎么办?我狠了狠心,拆出了妈妈给我新买的四驱车的电动机。  相似文献   

15.
恶作剧之吻     
元聊的我想了一个鬼主意,经过几个同学一阵子的精密计算思考后,方案已经敲定。我们不禁笑逐颜开:“哈哈哈哈哈——多么完美的计划啊!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着请君入瓮!”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参加了优秀教师展示课活动,教材内容是苏教版《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的《找规律》。经过一番"精心"设计,自认为在预设与掌控范围之内的一堂课新鲜出炉了,对于课堂效果我胸有成竹,真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相似文献   

17.
成语的魅力主要不在其表层义和指称义,而在其隐含义、引申义和联想义。成语的词典翻译不同于文学语境下的语用翻译:前者往往是孤立静止的,后者则是灵活多变的。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学”+“翻译”,其中成语翻译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寒假,我闲着没事,便想报复经常捉弄我的爸爸,也尝尝恶作剧的“快乐”滋味!我从柜子里取出所有工具和材料,设下了我的飞机阵、滑板运送、布袋等机关暗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打开窗,向楼下大叫:“爸爸、爸爸,我发现了一只老鼠!”爸爸大声回答:“先把门堵住,我这就来!”只见他操起扫帚就往上冲。刚进门,老爸就“哗”地滑倒了,他边揉屁股边去开灯边说“:这小子搞什么呀!”只可惜灯已经被我掌控,爸爸见灯打不开,只好摸黑往前走。“嗵”的一声,爸爸绊倒了。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爸爸爬起来,气冲冲地向我追来,正好一脚踩在弹簧开关上,水盆“…  相似文献   

19.
1.来源于历史事件的英汉比喻性习语英汉两国人民都从各自的历史中创造了一些习语,有些习语碰巧意思一致。如汉语有取材于春秋时代的成语一鸣惊人,英语有取材于沙翁剧作H enrythe Foruth的习语to setthe the world on fire。但由于有不同的历史,许多汉语习语在英语中找不到相对应的习语。如:草木皆兵,东山再起,卧薪尝胆,身在曹营心在汉。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许多内战,在习语上多留有印记。唇亡齿寒、退避三舍、如火如荼、朝秦暮楚等来自于春秋战国时代;三顾茅庐、望梅止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来源于三国时期;草木皆兵、东山再起、江郎才尽、抛…  相似文献   

20.
算算自己在个人业务竞赛跑、指导学生参赛等方面的成绩,想竞聘"小学高级教师"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上山支教。这是我们学区的"高压政策":未满40周岁的女教师必须上山支教才能竞聘"小高"职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