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过秦论》是一篇著名的史论,是高中语文传统篇目。作者贾谊以辞赋家铺陈手法、政论家豪迈气势论证秦王朝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武功,而又迅速灭亡的史实和原因,实际上是提醒汉朝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秦灭亡的教  相似文献   

2.
<正>贾谊的《过秦论》仅仅用八百多字的篇幅,囊括了一百六十多年的诸侯纷争与王朝兴衰的人物事件,它在叙事方面可谓凝练而又不失生动,概括而又气势雄浑。然而,作为一篇经典的史论,在叙事与史实上却不尽相同,这正体现了作者写作的良苦用心。一、舍轻就重,寓理于事作者开篇直接从秦孝公切入,舍弃秦国以前的漫长历史,秦孝公在位二十四年,其间事情的千头万绪可想而知,而作者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一是商鞅变法;一是西河之战。就西河之战而言,文中说"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苏秦说齐闵王》(《战国策》)中也说:"当是  相似文献   

3.
<正>贾谊是西汉时期杰出的辞赋家和政论家。他的《过秦论》则兼及辞赋的文采绮丽、语势流转和政论的峻拔锋利,淋漓酣畅,成为别具一格的辞赋家的政论。鲁迅先生对贾谊《过秦论》的评价是"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的"西汉鸿文"(《汉文学史纲要》),富有气势美。从内质看,述史实,渲染铺张,材料富瞻,发议论,简练透辟,见解情微。从外形看,起伏多变,文笔放荡,论证严密,语言优美。写秦兴,气焰赫赫,不可一世;写秦亡,急转  相似文献   

4.
贾谊是汉初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二十几岁,就担任汉文帝的高级顾问,所著《过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历史原因,全文气势磅礴,层层推进,而又松紧有致,姿态横生,堪称千古奇文。然而,将其作为范文,用于课堂教学,却不宜忽视以下问题。一、“豪迈为文”与“以意逆志”《过秦论》在文字上颇重修饰,又善于铺张渲染,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对唐宋的政论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也许正是由于贾谊过分看中了飞流直下、浩浩千里的气势,而使文中有些事例与史实不符。如“秦  相似文献   

5.
《过秦论》是西汉文学家贾谊的一篇政论文,全文“铺张渲染,逐层推进,气势磅礴”,堪称“西汉鸿文”。作为一个语文爱好者我斗胆拟教《过秦论》,我把教学主旨概括为五句话: 一、自上而下俯瞰全文,从整到零明晰全文。所谓“自上而下俯瞰全文”,即教者要站得高,要做到这一点,须将作者一生及本文写作背景介绍清楚,突出作者就当时形势提出的政治观点:施行仁政。本文则从反面阐述了这个观点。贾谊的《过秦论》共有  相似文献   

6.
贾谊的《过秦论》是一篇出色的作品。《过秦论》不论是前半篇的叙事,还是后部分的议论,都是在对比映衬中展开,在展开中文势曲折,引人入胜;顿挫跌宕,姿态横生。本文试图就对比映衬,波澜层析这一艺术特征对《过秦论》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7.
《过秦论》的气势来源于贾谊对秦王朝灭亡原因的深刻理解和作者积极用世的雄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应理解为“由于不施仁义.秦由攻势转为守势”。  相似文献   

8.
汉代杰出的政论家贾谊所写的《过秦论》,说理透彻,气势充畅,在论证方法上别开生面,独具特色。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过秦论》是篇政论文。其主旨是论说秦国灭亡的原因。作者没有在文章的开头就提论点,而是让事实先行。全文共五段,其中用四个段落的篇幅,按历史顺序叙述秦国由弱到强,再到鼎盛,直  相似文献   

9.
《过秦论》《六国论》之比较□湖北天门中学刘静辉贾谊的《过秦论》和苏洵的《六国论》都写得气势恢弘、辞采飞扬,是千古吟诵的不朽名篇。为深入地理解它们,更好地借鉴古人,将它们作一番比较是不无裨益的。一、两文提出论点方式的比较两文都旗帜鲜明、观点明确,但提出...  相似文献   

10.
在《过秦论(上)》一文中,贾谊尽其铺张渲染之能事,把文章写得酣畅流利、气势浩翰。他大胆地运用夸张的手法,以至在叙史时对某些史实有失真之处。现略举几例: 一、“外连衡而斗诸侯”。这句与上一句“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相呼应。其实这是后来的政策。连衡政策的创立人是张仪,而张仪从政始于秦惠王对他的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文本无数,尤觉《过秦论》伟大。笔力的流畅,气势的充沛,彰显出文学的生命力。阅读经验的碰撞,让心灵的思索愈加明朗。政论笔力的滥觞将成为论述文的一座无形丰碑,激发我们无穷的智慧,于微探西汉鸿文处显真正的笔力。一、文学力量的生命与气势一接触文学,便与鲁迅先生在人生长河里相遇。对《汉文学史纲要》中先生评论贾谊的《过秦论》等文章说:"惟谊尤有文采,而沉实则稍逊,如其《治安策》《过秦论》,与晁错之《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既为之振  相似文献   

12.
贾谊的《过秦论(下)》多数人认为是批评子婴,但从文章中子婴令人同情的形象与作者“过”始皇“过”二世“过”子婴的不同风格看,作者对子婴“过”的同时又饱含了深深的同情。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选录了西汉政论家贾谊的文章《过秦论》上篇,此文正如贾谊所说:"野谚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写这篇《过秦论》就是在探究秦之"过",引起后世借鉴,而对一篇之"文眼"的"仁义不施  相似文献   

14.
贾谊的《过秦论》历来被许多古文家尊为汉世论体之首。它那磅礴雄骏的言辞,映衬对比的技巧,以史论政的构思,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尤其是它通篇铺叙史实,结句始做论断这种卒章显志的写法,  相似文献   

15.
贾谊的《过秦论》以它那磅礴雄骏的言辞、映衬对比的技巧、波澜起伏的构思、凭史论政的方法在说理文中别具特色,尤其是通篇铺叙史实、结句论断、卒章显志的写法更为人称道。但是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关乎文章  相似文献   

16.
贾谊《过秦论》:“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这几句话,运用了夸张和反衬的艺术手法,很有文学色彩。但如果从史实的角度来看,应当怎样理解“九国之师”?在贾谊所说的“惠文、武、昭襄王”时期,虽然山东各国大规模地联合攻秦有好几次,但如  相似文献   

17.
西汉贾谊的名作《过秦论·上》是一篇政论文,采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通过秦的兴盛与灭亡的前后纵向对比、秦与九国之师的对比、陈涉与秦的对比、陈涉与六国之师的对比,相互交错,层层深入,为突出中心论点造足了气势,作够了铺垫。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位移贾谊的《过秦论》气势磅礴,讲究铺排渲染,多用骈偶,有赋的特色。通过苏洵《六国论》(苏教版)这篇重点课文的学习,学生对秦与六国的相关知识已有所了解。因此,根据这一单元导读“宜反复诵读,加深理解”的要求,我将《过秦论》的教学内容预设为:以诵读为主,适当点拨文意。因为课前已布置了预习,所以课上诵读数遍后,我开始让学生提问。有学生提出了《过秦论》的论点问题。苏教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简短的导语来概括本单元的要旨。本单元的导语已将《过秦论》的论点指出“:贾谊《过秦论》,是最早论述秦代兴亡的文章。选文着重评论…  相似文献   

19.
钟文晖 《教育艺术》2005,(4):61-61,50
我曾听了一位意欲南下的老师一堂语文试讲课,那位老师讲授的是贾谊的《过秦论》。  相似文献   

20.
<正>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和文学家贾谊,用一支雄健有力的笔,将秦朝之过描述得淋漓尽致,从而成就了千载不朽之名文——《过秦论》,这篇文章一直以来都为当政者及文人学士所重视,不仅因其内容的深刻博大,更因其语言的雄壮有力。若是深究《过秦论》文本,再比照传统文章创作理论,可以发现,《过秦论》的有些语言运用是不符合通常的行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