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指导过程中,根据竞赛内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增强其职业素养和工程伦理意识,培养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切实提高其专业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学前教育是我国终身制教育的开端,文化素养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文化素质的培养也是贯穿整个教育的始终。目前多数高职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把重点都放在了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培养上,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忽视了对文化素养的培养。本文通过学前教育专业对文化素质培养现状的分析,阐述其在该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同时对文化素养的培养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加强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共识,文章在回顾和评述了人才培养和专业文化建设的文献基础上,从能力素质提升的角度出发,探究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并提出了基于此素质要求的管理类人才培养路径,为应用型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和专业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高职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入手,指出高职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提出其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有其阶段性存在,而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教师在职专业发展,是一个统一完整和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过程。当前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对英语师范生素质结构,英语教育界已有广泛的认同,但对其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的教学实践,收效却不甚理想。我们认为,英语专业师范生素质培养,在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培养的同时,切不能忽视几种核心能力的培养:1.专业发展规划意识和能力;2.自主学习态度和能力;3.教学技能实践与反思能力;4.教学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为核心,技能的应用只有经过人化的过程才能充分实现其价值和意义,而文化正是使技术实现人化过程的中介。所以,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王付全 《职教论坛》2003,(12):19-19
土木工程大类专业的设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要顺利实现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转变,还需面对许多新问题。一、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1.知识结构确立知识结构的原则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实践技能训练;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其知识结构应包括:⑴基础文化知识占30%课时,⑵土建类学科和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占40%课时,⑶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两项合占30%课时。再加上40周的实践教学环节,组成了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体系。2.能力结构知识和能力是综合素质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为核心,技能的应用只有经过人化的过程才能充分实现其价值和意义,而文化正是使技术实现人化过程的中介。所以,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社会需要全面、均衡发展的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是衡量全面发展的三个具体指征。在"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限定条件下,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涵义;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舞蹈专业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现状;舞蹈专业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途径四个方面对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于元元  方琼 《考试周刊》2013,(11):85-87
传承创新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必备素质。本文从分析该专业《基础英语》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切入,通过介绍有对外汉语专业特色的,兼顾语言文化教学和技能培养的《基础英语》口语训练系统阐释对策,并提出该系统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文化传承创新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多文化视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