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庵,又字伯隅,曾号人间、永观、礼堂,晚号观堂。清光绪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公元1877年12月3日)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王国维早年对主张维新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非常仰慕,曾在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任书记和校对,同时又在罗振玉创办的东  相似文献   

2.
19、20世纪之交,正是中国学术文化发生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中西思想撞击、古今交替的文化转型期,中国美学思想界诞生了王国维、蔡元培和梁启超这三位重要的开拓者。他们在美学史上的意义乃至在整个民族学术与文化演进上的意义,正日渐引起学界的关注。王国维和蔡元培二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有相关美学研究专著问世。而三巨头中的梁启超,虽不乏单篇研究论文以及专著教材中的部分章节,但关于其美学思想研  相似文献   

3.
自1925年大学改制到1952年院系调整,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清华大学的人文学术研究一直是一个耀眼的闪光点。因各种因缘际会,现代学术史上的著名学人多曾与清华结缘,除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之外,尚有朱  相似文献   

4.
社科类:中国青年出版社《漫步遐思:哲学随想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梁启超国学讲录二种》、《章太炎学术史论集》、《王国维论学集》、《人类生活方式的前景》。沈阳出版社  相似文献   

5.
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陆键东著,三联书店出版)一书,写的是中山大学教授陈寅格晚年(194至1969年)的生活和遭遇,凡30万字。陈寅。恰,学贯中西,文史兼通,1926年受聘清华学校,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同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位著名导师。1949年任岭南大学教授。1952  相似文献   

6.
徐中舒与明清档案——纪念徐中舒教授诞辰110周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中舒教授(1898-1991)名裕朝,后改名道威,后来以字行,称为中舒,安徽怀字(今安庆市)人,1925年报考了北京清华学校创办的国学研究院,以第五名被录取,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等著名学者.曾在<立达>第一期上发表了<古诗十九首考>.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唐代刘知几《史通·六家篇》认为《史记》乃司马迁本人自命名,这个说法不正确。赵翼《咳馀业考》、朱筠《笥河文集》、梁玉绳《史记志疑》、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均有考证,指出其错误。王国维举出《史记》中:"凡七称‘史记’(不准确,应为十三称),皆谓古史也"。还列举出古代及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现代性的曲折展开,西方美学在中国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从20世纪初的王国维、梁启超和蔡元培等人对西方美学的输入开始,美学就成为中国现代的一门学科。但在1949年以前,中国的西方美学研究还是零星的,不成系统的,其原因是,当代的西学引进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学术本身,而是因为政治上的救亡图存,这就导致了现代中国急追的政治环  相似文献   

9.
姜亮夫先生,名寅清,以字行,云南昭通人。1914年入昭通高等小学,1916年入云南省立第二中学,1921年以本省官费生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得林思进、龚道耕二先生指授,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诸先生问学,毕业后在南通、无锡中学任教。1928年至上海,先后任任大夏大学、暨南大学、中国公学、复旦大学教授及北新书局编辑。其间拜识了章太炎先生,章氏指导他从杜佑《通内》入手读史,1933年任河南大学教授。1935年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接触了多  相似文献   

10.
清华四大导师 一生任教63年 1919年,28岁的赵元任被聘为康奈尔大学物理讲师.转年,作为清华学校优秀生,赵元任应聘回校任物理、数学和心理学讲师.1921年,赴美任哈佛大学哲学讲师.1925年,清华学校增办大学部和国学研究院,33岁的赵元任被聘为国学研究院导师兼哲学系教授,并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一起,被称为研究院"四大导师".1929年,清华国学院结束,赵被聘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1931年梅贻琦卸任清华留美监督,回国接任清华大学校长,赵元任受命接替清华留美监督一职,一年后回国.  相似文献   

11.
19-20世纪初匈牙利汉学家如乔玛、斯坦因等对中国西藏、敦煌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中国学者如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鲁迅、周作人等对匈牙利语言、文化、文学、族源等问题十分关注,他们之所以将眼光投向匈牙利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匈牙利汉学家的探险与考古发现成为中国近现代学术确立的推动力之一,也为汉学研究的两个重要领域:敦煌学与藏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记者徐平报道,1904年商务印书馆创办的《东方杂志》,目前复刊,更名为《今日东方》。原办的《东方杂志》,当时在社会有很大影响。这是一份综合学术性的杂志。杜亚泉、胡愈之曾任主编。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陈独秀、严复等著名思想家,都在该刊发表文章。现在恢复出刊《今日东方》,想继承其优良传统,施展鸿图。 该刊创刊号发表一篇《我看〈纽约时报〉》,值得一读。大家知道,《纽约时报》算是美国第一大报,其立场自  相似文献   

13.
<正>一、梁启超与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是梁启超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政治行动与政治事件,作为康有为最为重要的学生、助手、战友,梁启超在维新变法的过程中一直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维新变法也成为梁启超思想形成的关键事件。1895年,梁启超与康有为在北京发起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运动,开启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896年梁启超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宣扬"变法图存",为维新变法做思想  相似文献   

14.
龚自珍(1792~1841),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号定庵,是近代初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龚自珍虽然没有系统的史学著作,但其广泛的论述不仅得力于史籍,并且在治史原则和方法上多有贡献.其尊史的思想、善入善出的方法和在史料学与边疆史地学方面的造诣,为后来王国维、梁启超等人所继承发挥,对近代新史学思潮的兴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蔡锷,号松坡,在长沙时务学堂读书时,梁启超是他的国学老师。梁启超为纪念护国战争英雄,于1920年呼号奔走在北京筹建松坡图书馆,1924年开馆,梁启超为第一任馆长。  相似文献   

16.
<正>王国维是近代著名学者,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与友人往来书信是研究其学术思想、政治观念等重要资料,历来受到学界重视。自1980年《观堂书札》刊行以来[1],学界不断搜集刊布,主要的有《王国维全集·书信》(1984,下简称《书信》)[2]、《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2000,下简称《往来书信》)[3]、《王国维未刊往来书信集》(2010)[4]、《王国维全集》第十  相似文献   

17.
书架     
《报林求索》2012,(10):159-159
<正>《梁启超传》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作者:解玺璋价格:72.8元出版时间:2012年10月本书以梁启超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梁启超与康有为、袁世凯、孙中山等人的交往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重新评估了梁启超及其思想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并以宽广的视野和宏大的格局,以梁启超为中心展示了晚清民国大变局中一代知识分子的痛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评传张立文、丁冠之等编。1982年齐鲁书社出版。分上下两册。介绍26名近代著名哲学家:龚自珍、魏源、曾国藩、洪秀全、洪仁(王千)、张之洞、郑观应、马建忠、廖平、严复、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孙中山、唐少常、蔡元培、章炳麟、吴虞、陈天华、王国维、陈独秀、鲁迅、朱执信、邹容、李大钊、胡适。介绍他们的生平、著作、学术活动;论述他们社会政治思想,重新评价了历来有关他们的评价。附有人物肖像画和插图。书后附有人名索引、名词索引。近代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人名资料汇编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196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资料收集范围以近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新闻天地》2010,(12):43-45
梁启超有9个子女,若按年龄划分,梁思顺年纪最大,出生于1893年;思成、思永、思忠、思庄出生于20世纪初,彼时梁启超正流亡日本,“双涛园群童”日后集体留学北美,成绩斐然;思达、思懿、思宁、思礼均出生于1910年以后,梁启超在世时,他们年龄尚小,没有机会出国。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17岁参加乡试,即成了举人。当时主持乡试的考官李瑞棼,对梁启超的才华极为赏识,当即请人做媒,将堂妹李惠仙许配给他。1898年9月,维新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匆匆逃亡日本,李惠仙只得避居澳门。第二年秋天,粱启超将家人接到了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