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蔡名人与名校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一生重视教育,尤其重视大学教育。他在本世纪初主政北京大学,着力革新,为这所著名学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他一生事业中的一个辉煌时期...  相似文献   

2.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在"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有效的教育改革.其"兼容并包"思想主要体现在教员聘请、学术自由、课程建设与改革这三方面.蔡元培的"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的前身为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12月,当时的京师大学堂既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著名教育学家严复任北京大学第.任校长.1916年12月,蔡元培先生出任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北京大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1917年蔡元培发起的北京大学改革,对北京大学的改革和发展起了转折作用,促进了现代大学在中国大地上的出现,加速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从而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早期现代化的发展.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蔡元培发起的北京大学改革的意义予以阐述,分别为:优化师资结构、转变学生观念、改革管理体制、开创女生入学先河.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他一生重视教育,尤其重视大学教育,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在北京大学的改革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振兴教育、改革教育的今天,进一步考察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我国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将会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甘肃教育》2008,(22):F0002-F0002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曾几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研读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这为改革封建教育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他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蔡元培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相似文献   

7.
曹红 《教师》2010,(32)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北京大学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非凡的功绩,其教育思想成为了人类宝贵的遗产.本文浅析了蔡元培的大学教育目的观,其注重促进大学生"完全人格"教育和强调把学生培养成研究者的教育目的,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蔡元培,在放弃翰林院编修而转向革命继而游学德国的过程中,他坚定了教育救国的梦想,后成为北京大学的校长,并使北大成为思想自由的城邦.追溯蔡元培职业生涯的转变轨迹,发现在民族危机和“西学东渐”的双重影响下,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和爱国方式有了新的变化,思想自由和精神独立成为近代知识分子普遍的价值追求,从事教育或科学研究成为近代知识分子表达爱国情怀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一生为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他的教育生涯中,管理北京大学时的系列举措广为人知."大学以教授高深学问,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为宗旨."这是蔡元培对大学职能的认识.这样的职能决定了大学要以培养人才和研究学问为中心,并且,大学的管理工作要有利于这两项职能、服务于这两项职能.从蔡元培的人才培养目标入手,根据他在北京大学的一些改革举措,分析了他的管理思想,认为他的管理思想是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以教授治校为途径的开放性的、人性化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0.
A以名人命名   元培计划实验班--北大   其人: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带动了北京大学的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他本人也两次坦任北大校长之职.……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学者。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在任期间,他提出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将北京大学改造成我国最著名的一所高校。毛泽东曾经赞誉蔡元培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教育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学教育与现代文学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五四新文学首先诞生于北京大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校园文学。在此之前,中国文学创作和接受的主体都与大学没有什么关系,是在蔡元培主持下革新了的北京大学给现代文学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其后,文学整体生态发生变化,但大学教育一直是影响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以教育强国的德国进入国人视野,大批中国学生留学德国及西方其他国家学习先进思想理念.20世纪初,蔡元培留学德国,回国后以"教授治校"学术自由"经济独立"思想理念主掌北京大学,使之在近代中国大学中独领风骚,时至今日,余音未绝.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充分体现了德国经典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的传入与影响.德国经典大学理念的核心是:以"寂寞"和"自由"为基础,追求纯粹的科学研究和修养自身个性,不为外在"物欲"所动,在学习中达到一种"超我"的境界,从而服务于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蔡元培先生逝世70周年,德国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档案馆校史馆、蔡元培研究会与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举办了蔡元培——中国的洪堡的展览。展览于5月12日在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隆重开幕,德中各界人士100余  相似文献   

15.
作为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及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长期间,开办平民夜校。提倡普及义务教育、男女同校,积极推动了中国近代平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教育思想及实践,开创了近代中国普及教育的先河,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与中国近代的学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教育中,蔡元培首先在新式学校内举起反封建旗帜,并始终把教育作为谋求国家富强的关键和一生的追求;他善于吸收借鉴外国教育的精华,从民族的实际出发营建新的学校教育体制;对北京大学的成功改革,推动了中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和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1864—1940),名振,字孑民,浙江绍兴人。早年,他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其他知识分子一样走的是所谓“科举正途”,官至翰林。但是,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唤醒了蔡元培,轰轰烈烈的救亡图存运动把他推上了反对封建教育的革命道路。1907—1911年,蔡元培首次去德国留学,以后他又几次去外国留学和考察各国教育。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教育的进步给了他极深的印象,坚定了他学习西方教育的决心,并为他正确评价中西文化,吸收西学、批判中学,引进新学、改造旧学提供了有利条件。辛亥革命以后,蔡元培先后就任第一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务。这种较高的社会地位使得他学习西方教育的活动对当时中国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旧时代的中国女子接受教育相当不易,男女地位更是不平等。蔡元培积极提倡男女平等,提倡女子接受教育,且主张男女同校。从蔡元培的言论以及实践来讨论其对于男女同校的观点,可以得知,蔡元培1901年便有“初、二两级”男女学生可以同校,再到1912年在教育法令中提出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到中学阶段的孔德学校里实现男女同校,最后到五四运动后的1920年北京大学开放女禁,实现了大学男女同校。蔡元培不仅是在言论上发表男女同校的观点,且积极的实践,他走在推动中国男女同校的时代前列。  相似文献   

19.
梅贻琦之于清华大学经常与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相提并论,但是两者略有不同。曾经有学者指出,梅贻琦的大学理念“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三个来源是:中国古代儒家大学教育思想和西方古典教育哲学;欧美现代资产阶级民主与法治思想;以蔡元培先生为代表的兼容并包和学术自由思  相似文献   

20.
徐金奎 《山东教育》2012,(32):60-61
最近,我仔细阅读了《南方周末》编辑蔡军剑先生赠阅的《跟蔡元培学当校长》一书,感受颇深: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校长期间的办学思想、办学策略、办学过程、办学效果,了解到蔡元培先生在国家动荡的年代里追求教育理想的艰难。蔡元培先生的形象也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