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道德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维系的,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意识和行为规范。学习道德与其它职业道德一样,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功能。一、学习道德的特点(一)学习道德的继承性。由于学习道德是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有一个不断充实完善的新陈代谢过程,前一个历史时期必然为后一个历史时期留下一定的学习道德遗产,诸如学习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2.
道德活动属于精神(意识)活动的范畴。它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道德活动的发展,其根本动力是客观的社会实践。这种实践,形成并不断丰富着道德活动的条件和环境,并使道德活动的领域不断拓展,形式日益多样,水平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3.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实践性,即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实践性活动,是道德教育的需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道德法治教育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从小事入手,通过实话实说、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多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人的主体性活动。唤起教育对象主体性道德意识是道德教育的最高价值目标所在,教育对象主体性道德意识的提升有助于教育对象的道德认知能力转化为道德实践能力,以此逐步形成教育对象的内心道德价值追求。情感活动作为人的重要存在方式,是道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情感活动的介入赋予了道德教育以生命,而这种生命力是在参与主体性道德意识的构建中逐步地凸显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实践在道德现象中的基础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实践是人类既改造社会又改造人本身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在整个道德生活、道德现象中具有基础地位.这种基础地位充分表现在它对道德意识、道德关系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注重道德实践的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对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尤其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将道德教育的外律内化为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是充分开掘、利用道德教育资源,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教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广大青少年踊跃参与道德实践,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懂得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从而培养相应的道德情感、意识和信念,形成相应的道德言行和道德习惯.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的道德意识迅速发展,处于伦理观念形成时期,也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时期。初中德育活动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它的实施成效直接影响初中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对塑造初中生的道德角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主体维度、价值维度、实践维度三方面着手,进行整体把握,探索增强初中德育活动实效性的策略,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道德认识、道德真理问题在广义上虽然属于哲学认识论的范畴,但是它的特殊性又决定着它必然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讨论以下:个问题:一是伦理学研究道德真理问题的重要意义;二是道德认识和道德真理之特殊性;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真理性分析。 一 道德行为总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愿自觉的行为。所以,一种道德要被人们所接受并转化为行为实践,就必须内化为主体的意识和情感。那么,主体道德意识和情感是依据什么来建立的呢?在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道德修养中的主体能能性是人在道德修养中居于主体地位 ,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它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主体意识与客观制约性的辩证统一。人的主体意识在主体能动性发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有助于实现主体人格的自我完善 ,实现道德理想。要在道德修养过程中发挥主体能动性必须处理好自由与必然 ,个体与普遍主体、道德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所谓道德行为,是指人在一定道德意识支持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一个人道德意识的产生和他用来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是从小学时期开始的,在教育影响下逐步实现的。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道德行为还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论道德修养中的主体能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修养中的主体能动性是人在道德修养中居于主体地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主体意识与客观制约性的辩证统一。人的主体意识在主体能动性发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实现主体人格的自我完善,实现道德理想。要在道德修养过程中发挥主体能动性必须处理好自由与必然,个体与普遍主体、道德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道德需要来源于学生的道德实践,学生的品德形成和发展是在实践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而且,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是促进社会的道德需求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将德育实践活动引入思想品德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充分体现了学生认知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可参与性的环境和创设丰富的活动,通过学生自主的参与、讨论与体验,丰富学生的道德生活经验,从而有效地将道德知识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获得人生道德熏陶,提高其判断能力和选择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实践教学和德育活动刍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德育活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和德育活动;或者片面强调实践教学和德育活动,忽视理论教学的倾向,都是不可取的.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其各构成要素知、情、信、意、行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反复内化和外化的动态运行、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教学和德育活动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通过开展体验型、研究型等实践教学和德育活动,使大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和切身体验,实现社会道德基本要求的内化和主体道德意识外化这两大飞跃.在实践教学和德育活动中,必须重视情境感受、活动体悟和价值辨析等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4.
聂立清 《教育探索》2008,2(7):107-109
人们的生活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为了适应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必须确立实践主义的道德教育目的,把实践道德行为、履行道德义务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落实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培养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实现知行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但高校德育实效性欠佳是近年来困扰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究其原因,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脱节是其症结之一。本文结合高校德育现状,以强化道德实践为突破口,以促使道德活动落到实处,真正帮助大学生提升道德品行为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希望以此为契机推进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研究的深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16.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之一.它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性商品经济活动组织,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企业组织的内在动力,但是企业的活动必然受到一定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的制约和调节。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与社会主义企业经济利益目标的实现本质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的道德能够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利益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本从本质上对道德信念这个概念的含义进行了具体的剖析,指出了道德信念的作用主要在它是道德动机的最高形态,它能够把学生的道德需要、道德意志、道德意识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希望广大德育工作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创造一切条件,让广大学生广泛参加道德实践活动,让他们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在道德实践中转化为坚定而又正确的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19.
道德活动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进行的牵涉到人们的利害关系,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内在、细微、隐蔽、主观.直接和动机有关,是道德活动的基础;行为过程外在、明显、可见、客观,直接指向活动的效果,是道德活动的主体。道德活动行为过程和心理过程是同一道德活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组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情智差即感情与理智的差异,是道德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在其中占居特殊的地位、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情智差,对于揭示道德活…  相似文献   

20.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之一。它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了响应学校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