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而现有的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主要局限于“助人”,这种资助模式会增加贫困大学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应从传统的救助模式转向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自助能力,加强自助能力建设,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救助的主要功能和本质是消弭贫困和救危助困,农村家庭能源贫困群体包含于农村贫困群体当中,所以社会救助就成了社会保障中农村家庭能源贫困群体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从二者的关系层面来看,农村家庭能源贫困群体是社会救助的主体之一,反过来社会救助是农村家庭能源贫困群体的救助方式之一。从社会救助对农村家庭能源贫困的影响角度来看,社会救助有提升农村家庭能源贫困关注度、确保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公平性、构筑农村家庭能源贫困群体安全网的功能。因此,这一层次的安全网的建设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理应有法律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各个层面的关注,尤其是社会保障、社会政策以及能源政策相关领域学者的加入。  相似文献   

3.
以素质提升维度为视角,结合具体资助育人工作案例,在对家庭经济贫困大学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基础上,转变资助工作理念,转移资助工作重心,积极尝试结合专业特点将经济资助、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励志感恩教育、学业帮扶、就业指导相结合,以提升贫困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促进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为高校资助育人内涵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救助政策的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增速降低导致社会救助资金增量约束增大,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导致中低收入群体失业和陷入贫困的风险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增加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投入、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绝对贫困减轻,但支出型贫困凸显,社会救助体系亟待转型升级;社会救助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较高,但存在投入结构不平衡以及救助人口增长效应递减等问题;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的执行与低保捆绑,造成救助项目叠加和福利依赖等问题.要坚持救助前移的政策取向,增强社会救助的风险预防功能;积极探索社会救助服务,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加快引入政府购买服务,推动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方式创新;完善救助对象认定和需求评估体系,增强救助精准性;理顺社会救助事权与财政支出关系,调整资金使用结构,建立以救助需求为导向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试图从积极心理学视域探讨贫困优秀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分析其优良品质的形成原因,以期帮助我们对贫困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有更准确的了解,便于为"双贫生"(经济贫困、心理贫困)的教育提供有效、可操作的路径和建议,也为高校学生工作进一步关注贫困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资助工作的调查表明,目前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对贫困大学生确实起到了扶困助学的作用。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高校应在物质资助的基础上加强精神扶助,提高贫困生的自我救助能力,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成效和水平,提高大学生对学生资助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高师院校贫困大学生经济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吉林师范大学为例,对600名贫困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用以显示高师院校贫困大学生的经济状况,明确贫困大学生产生的原因,为健全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开发式资助体系是以经济资助、思想资助、心理资助、能力资助为综合统一体,着眼于贫困大学生将来,以提高贫困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主的全新资助体系,具有科学性、以人为本性和将来指向性的特征.要通过以思想转变为突破口,引导资助双方树立正确的资助观念;以经济资助为基础,建立多元的经济资助渠道;以心理资助为重点,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关怀;以能力资助为核心,注重贫困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方式建构贫困大学生开发式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教育改革以及社会发展而凸显的另一重要社会问题.为建立有效的贫困生认定机制、科学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以及创新实施方案,分析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为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创新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高校贫困生问题凸显。为了解决大学生经济困难的问题,国家逐步推行"奖、贷、减、免、助"等政策,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贫困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消除贫困大学生因贫困而造成的心理上、思想上的阴影,使这群青年健康成长,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研究通过对贫困大学生特殊心理、思想问题的分析,探讨了高校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问卷对1724名贫困大学生和1812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比非贫困大学生低,而且随着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的增加,可能具有严重心理问题和一般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比例也呈上升趋势。本文就调查的情况提出了一些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国高校贯彻执行《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大了教育扶贫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力度,基本实现了贫困大学生资助全覆盖,然而,就在政府,社会和学校普遍关注贫困生的经济资助同时,有关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报到却屡见弊端。高校培养大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机能,更重要的还具备健全的心理品质,从对贫困生进行心理特点分析得知,贫困生精神上的"脱贫"问题得不得解决,轻则影响学生个人的发展,重则违背。  相似文献   

13.
高校经济贫困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有观念上、经济上、学习上、就业上和交往上的问题等。一些经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焦虑、抑郁、封闭、负疚等。优秀的经济贫困的大学生的心理优势为:积极面对现实,成就动机较强,目标明确、意志坚强,积极乐观,自信心强,善于学习。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首先要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贫困,实现科学的自我定位;指导贫困生主动寻求帮助,积极进行自我减压;强调人格平等,创建和谐人际环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级政府、教育机构及社会各界已高度重视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工作,构建较为完善的助学体系,但由于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所致的就业难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特征,提出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对贫困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解决就业难题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转型发展,互联网普及速度加快,互联网+新时代让贫困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压力、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和情感压力渐增。易班平台逐渐成为贫困大学生沟通、互动、学习网络社区。基于易班平台,有助于开展贫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6.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社会阶层流动中教育的作用及演变、当代社会阶层流动的阻滞对贫困大学生的影响,认为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他们在社会阶层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并从文化熏陶、心理扶持、社会支持和经济扶助四个角度提出了缓解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勤工助学工作是高校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某些背离活动本意的情况。本文具体论述了如何结合学校教育、学生发展、完成学业、就业竞争等因素提高勤工助学的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如何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一些国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对策:如对提供贫困大学生实习的雇主减免税收.发放暑期就业工作补贴等政策,帮助其建立就业实习记录;鼓励贫困大学生到艰苦地区从事艰苦行业或职业;通过向企业增收"教育培训税"来资助和培训贫困大学生,提高其就业能力;发展完善的高等职业服务,降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成本.这些政策在不同国家都取得了成功,促进了贫困大学生就业,体现了社会公平.因此了解国外经验,对制定和完善我国贫困大学生就业资助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弱势群体的问题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尤其是农民工群体.经济贫困、政治权利的难以实现,文化贫乏因素把他们推向了社会边缘.如何对其实施救助,使其自助,成人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贫困大学生焦虑状况与生活事件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斯皮尔伯格的状态—特征焦虑量表和生活事件评定量表对172名邮电院校贫困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特征焦虑低于全国常模,状态焦虑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比较,特征焦虑水平差异不显著,状态焦虑水平差异显著,状态焦虑与生活事件存在着显著的连带关系。多元回归发现,影响焦虑状况的主要生活事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习考试失败或不理想。与同学好友发生纠纷,受人歧视、冷遇,预期的评选(如三好学生)落空,学习和生活环境干扰太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